(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1332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专用)2013届高考数学 冲刺必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六、必做的保温训练必做的保温训练1一个平面四边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A.a2B2a2C.a2 D.a2解析:选B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S与它的直观图的面积S之间的关系是SS,因为Sa2,所以S2a2.2如图,在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而另一个不同的几何体为()A(2)(3)(4) B(1)(2)(3)C(1)(3)(4) D(1)(2)(4)解析:选A(1)为棱长为1的正方体,所以它的三视图是三个全等的边长为1

2、的正方形.3已知、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一条直线,且m,则“”是“m”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时,m和有可能平行,也有可能是的斜线, m;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故若m,则“”是“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若m,n,mn,则;若m,n,mn,则;若m,n,mn,则;若m,n,则mn.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 BC D解析:选A我们借助于长方体模型来解决本题.对于,可以得到平面,互相垂直,如图(1)所示,故正确;对于,平面、可能垂直,如图(2)所示;对于,平面、可能垂直,如图

3、(3)所示;对于,由m,可得m,因为n,所以过n作平面,且g,如图(4)所示,所以n与交线g平行,因为mg,所以mn,故正确.5.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解析:选D被截去的四棱锥的三条可见侧棱中有两条为长方体的面对角线,它们在右侧面上的投影与右侧面(长方形)的两条边重合,另一条为体对角线,它在右侧面上的投影与右侧面的对角线重合,对照各图,只有选项D符合.6一个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侧视图是等边三角形.该四棱锥的体积等于()A. cm3 B2 cm3C3 cm3 D6 cm3解析:选A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底面是直角梯形,且S梯形(21)

4、23(cm2)由侧视图可知,该四棱锥的高为 cm.故四棱锥的体积为VS梯形h3(cm3).7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3,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等于.解析:由题意得,VPABCSABCPA223.答案: 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正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3、2的长方体,剖去一个半圆柱而得到的几何体,其体积为23413,即24.答案:249已知平面,直线l,m满足:,m,l,lm,那么m;l;.可由上述条件推出的结论有(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解析:由条件可得l,

5、又l,所以,所以正确.答案:10.如图,几何体ABCDEP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平面ABCD,PAEB,且PA2BE4.(1)证明:BD平面PEC;(2)若G为BC上的动点,求证:AEPG.证明:(1)连接AC交BD于点O,取PC的中点F,连接OF,EF.EBPA,且EBPA,又OFPA,且OFPA,EBOF,且EBOF,四边形EBOF为平行四边形,EFBD.又EF平面PEC,BD平面PEC,BD平面PEC.(2)连接BP,EBABAP90,EBABAP,PBABEA.PBABAEBEABAE90,PBAE.PA平面ABCD,PA平面APEB,平面ABCD平面APEB.又BCAB,平面ABCD平面APEBAB,BC平面APEB,BCAE,又PBBCB,AE平面PBC.G为BC上的动点,PG平面PBC,AEP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