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61328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陶,提高道德素质,涵养民族修为,让孩子们增长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造就有中华气韵的新一代学子。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经典,让孩子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彰显一中学子的风采。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使学生扩大识字量,积累词汇

2、,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历史、常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_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牢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既求甚解、且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

3、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诵读内容学期内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阅读论语名贤集幼学琼林等经典篇目。四、活动安排和措施活动在七八两个年级中进行。诵读记忆顺序依次为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初步拟定在四个学期中完成以上内容的学习。利用语文晨读_分钟、课前两分钟以及每周一升旗后学生回班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语文教师随机讲解。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循序渐进,使国学经典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1、每日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逐渐完成读本里的内容。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适

4、当利用周记本安排进行读写练习,结合现实生活谈感受,让学生的背诵转化为文章的表达,从而指导学生自身言行修养。2、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消化。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4、开展“我与国学”征文、知识问答等比赛,组织学生谈认识、说体会,深化孩子们对学习国学重要性的认知。文字、影像资料留与团委。5、年级组长负责与德育处、团委结合举行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优秀班级,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时间定于每学期结束前两周。五、评价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

5、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我们的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语文教师可以酌情考虑在月考中加入与国学有关内容,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同时每学期结束前两周以小卷形式做一检测,该成绩可以交与班主任以便对学生品德评级时加以参考。总之,经典诵读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形式服务功能”,让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诵读唤回

6、日渐失却的“德”“爱”的力量,重新拾起那久违的“尊崇”“敬畏”“真善”的梦想。让我们展开一次寻根之旅,找民族精神之根,寻学校育人之根,让孩子们德行合一,尽展少年之风采。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

7、语文能力。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

8、一生提供营养。三、活动主题:读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四、活动时间及方式:(1)利用早上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_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2)在每天的上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5)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