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61132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_教材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教材复习知识整理必修二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一、字音整理(请为括号内的多音字写词)祈祷q 邂逅xi hu 刹那ch 霎时sh 勋章xn 柏林b(bi b) 狙击j 瓦砾l 栖息q 窒闷zh 一撮盐cu 胡诌zhu 浸透jn 斑斓ln瘦削xu (xio) 颠簸b 凝眸远望mu 窗帷wi 吞噬sh 倒坍tn 惬意qi 诅咒z 肖像xio 瞳孔tng 襁褓qingbo 恪守k 纳粹cu 跛脚b等候hu 拎起ln 绷紧bng(bng) 揪紧ji 引擎qng 肆虐nu 沮丧j冥冥mng 藏匿n 匮乏ku 解除ji (ji xi) 盛装shng (chng)粘住zhn(nin) 翘尾巴qio(qio)

2、模样m(m) 瞳孔tng 无济于事j褪色tu shi 荒谬mi 肆虐n二、字音测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勉强(qing) 埋怨(mi) 刹那(ch) 惟妙惟肖(xio)B绚丽(xun) 吞噬(sh) 蹒跚(pn) 无济于事(j) C窒息(zh) 霎时(sh) 蜕变(tu) 震撼人心(hn)D拥抱 (yng)溃逃 (ku)坍塌 (tn) 骇人听闻(hi)2 下列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 牵强 纤夫 /纤尘不染 来日方长/ 拔苗助长B宿仇/ 宿将 落笔/ 失魂落魄 差可告慰 /差强人意C解嘲/ 押解 蹊跷/ 另辟蹊径 一脉相传/ 名不虚传D卡片/ 关卡

3、度量 /置之度外 方兴未艾 /自怨自艾三、成语整理(注意使用对象与褒贬)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臭名昭著:昭著:明白显著。丑恶的名声人人都知道。四、成语测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众多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B二战时,犹太人都司空见惯了所谓“死于致命事故”的杀人行径。C江苏舜天俱乐部请了外籍教练及外援都是高水平的,其雄厚的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D拍摄了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的导演冯小宁是形形色色的“电影人”里卓尔

4、不群的人物。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女子体操队五十三年来首获团体世界冠军,给为北京奥运会韬光养晦的队伍提供了绝好的例证。B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密切相连,其目标就是要构筑不孚众望的符合全人类理想的新世界的百年大计。C黄山风景天下奇绝,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美誉,这次去黄山实际游览一番,果然觉得名正言顺。D青藏铁路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三大山脉,迷人的风光沿路可拾,壮丽的景色无与伦比。五、文学常识测试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肖洛霍夫,苏联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等。B 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

5、勃洛姆等。C 肖洛霍夫和海因里希伯尔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D 日记本小说安妮日记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六、默写(课外名句积累)1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2博学之,审问之, , ,笃行之。3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 ;与恶人居, ,久而不闻其臭。4以铜为镜, ;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 。5阳春之曲, ;盛名之下, 。6尔曹身与名俱灭, 。7 ,要留清白在人间。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答案:二、1C ; 2B。四、1D ; 2D。五、1B是德国作家六、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 慎思之,明辨之3.久而不闻其香; 如入鲍鱼之肆4. 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兴替;可以明得失5.和者必寡;其实难副6.

6、不废江河万古流7. 粉骨碎身浑不怕8.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必修二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教学目标:1 通过专题复习,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史实,进一步体会和平的意义,珍惜和平;2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思路与主题; 3共同鉴赏精彩片断的思想、取材与语言艺术;4让同学们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的环境。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思路与主题,理清专题的逻辑关系;2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晰的小小说,反思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主题;3学会鉴赏小说的细节之美,环境之美,人物之美。教学过程:一、专

7、题导入:(5分钟)今天我们复习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这是一个描写反醒战争,讴歌和平的专题。中国曾经是一个倍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提到战争这个词你会有什么感觉呢?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解说。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让我们了解战争中人们的悲惨境遇;产生世界影响的安妮日记使我们看到青年一代对战争罪恶的深层思考;品评记录战争的主题图片,我们要去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就是要让我们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让我们来共同诵读专题的导语在你翻开这一页的时候,世界上的

8、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没有和平,就没有人的幸福,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能有永久的和平,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断。(一)一个人的遭遇1、说构思与主题: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2、重点赏析科索洛夫的心理描写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炸毁。“可是过了两个星期,却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甚至表现出有不祥的预感。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的飞机炸毁了。科索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新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

9、团,怎么也松不开。”看到眼前的家园“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科索洛夫的心情是“站了一会感到穿心的悲痛”。看到儿子的尸体。科索洛夫“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齐读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这部分的细节描写很有震撼力,令人心酸。小说的结尾,凡尼亚的一挥手,我的感受是:“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呢: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说构思与主题: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

10、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通过这个伤兵的遭遇,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作品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示,含意深刻。2、作者善于用内心独白和回忆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不是回到了母校?自己到底伤在何处?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三)安妮日记1、说构思与主题:安妮日记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四)两组图片第一组图片着重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每一幅图片都在讲述

11、一个悲惨的故事第二组图片的主题是欢庆胜利语文不出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片,把握画面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并考虑图片可能产生的作用。三、整合专题材料,组织话题作文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个专题4篇选文的构思与主题,也赏析了选文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感知选文都围绕专题的话题“和平反战”表达了人们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不能忘记的过去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

12、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

13、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远离战争永爱和平是战争,还是和平?走在世纪边缘,我们始终面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