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61114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巨成100039)关键词:顾护脾胃温热病 重要性首先,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 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 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金匮要略肇 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 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 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护脾之法则, 总的概括起来应是益脾气,养胃阴。所以内经曰:“有 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明确了凡疾病之发生、发展和预后 莫不与脾胃有关。中医温热病中所包含的“证”是中医概括“热象”的总 称,其临床表现

2、为发热、烦渴、局部炎症、神昏谵语、出血、 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一系列见之于急性感染 性疾病的症状,其辨证分型通常以阴血毒热证为主要表现, 但也可表现为其它不同证型,在临床上发热程度可表现为高 低不同,发热时间可定时或不定时,其病理机制中“伤阴” 是核心环节,“伤阴”方面就包括了烁伤胃阴,耗损脾气。 中医在治疗温热病急症中常使用的发汗、攻下、清热等法则 其指导的方药本身在解毒退热的同时,难以避免耗伤阴津。 所以一定要强调顾护脾胃,保护脾胃的消化功能以增强患者 的抗病能力,才能更有利于治疗和促进康复。顾护脾胃在温热病治疗中笔者认为应当强调如下三个方面:(一)发汗须注意顾护脾胃:在外感病

3、发热正盛邪实的 情况下,通过发汗治疗可驱邪外出,如表证较重,或表里俱 实,需强调发汗时,应在方药治疗中加益气养阴之品以资助 汗源,防止汗多伤阴,导致进一步伤阳。如系表虚汗出或素 来脾胃虚弱,应在解肌发汗时调和营卫,不可峻汗,伤寒 论中桂枝汤正应此而设立。(二)攻下须注意顾护脾胃:攻下法多用于温热病实热 雍滞证型,但泻下过猛,容易损伤脾胃,因此攻下药中应配 用和中养胃之品。经方中的调胃承气汤,既用大黄、芒硝攻 下里实,又加用甘草和中养胃,使硝黄泻下既去腑实又不伤 胃气,有助于温热病治疗能更好地扶正驱邪,提高疗效。(三)清热须注意顾护脾胃:在治疗温热病中的高热证 时应避免盲目大剂量应用苦寒燥湿药物

4、损伤脾胃导致病人 吐泻过度,造成“伤阴”进一步加重,而犯虚虚之戒。在临 床治疗中有不少病例虽有高热不退,但患者本身素有脾胃虚 弱或中阳不足(例如慢性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等) 对于这类病例,如给予过多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剂,容易损伤 脾胃,造成吐泻加重,邪未除而正气反伤,所以在临床治疗 上不可不慎。因此温热病的治疗在确立清热解毒法的同时必 须分清邪正关系,权衡轻重,顾护脾胃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总而言之,脾胃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著名医家 张景岳指出:“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 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 壮。”这些精辟论述充分说明了脾胃以其消化水谷,化生气 血津液,五脏六腑、肌肉形体、气血精神、四肢百骸、皆赖 以养,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着人体气血的盛衰,脏腑的 虚实,体质和正气的强弱。所以顾护脾胃在温热病的治疗中 更应当引起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才能够不断地 提高疗效,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