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4℃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降温治疗热射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60802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4℃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降温治疗热射病的效果及安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察4℃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降温治疗热射病的效果及安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察4℃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降温治疗热射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4℃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降温治疗热射病的效果及安全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察40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降温治疗热射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低温生理盐水静滴对热射病患者炎症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热射病患者80例,按随 机表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 机械通气、调节脑代谢等常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低温生 理盐水快速静滴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水平、机械通气时长、体温正常 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机械通气时长与体温正常时间 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1.

2、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药物氯丙嗪和物理降温方法,进行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调 节脑代谢、治疗脑水肿,给予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 同时采用低温生理盐水快速静滴治疗方法,即按照患者病情给予1000-1500mL温 度为4C的生理盐水,调节静脉滴注速率,保证1h内全部滴注完成。治疗时密切 监控患者的体征并及时处理。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时的血清CRP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 的机械通气时长、体温正常时间和死亡率。1.4统计学方法所有试验数据均用软件SPSS 23.0统计与分析,CRP水平等计量资料用(均值 士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死亡率等计数资料用(

3、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实施X2检验,将P0.05);治疗后一周, 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比治疗前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一周时的血清CRP水平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 机械通气时长与体温正常时间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3讨论热射病患者的体温增加1C则机体脑组织的耗氧量会升高到原来的8%,一旦 没有及时降温则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3。目前,热射病 患者治疗常用的降温措施主要为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后者可包含冰袋、冰水浸 浴或灌肠等传导散热法及酒精、冰水外擦蒸发散热法。但是,该措施主要

4、降低了 患者体表的温度,降温效率不佳,因此,本研究选取静脉滴注降温方式。在本研 究的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一周时的血清CRP水平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 (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长与体温正常时间均比常规组的 明显降低(P0.05),可见应用低温生理盐水静滴能够促进热射病患者体温的恢 复,缓解机体的炎症程度,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通过 在短时间内静脉滴注低温的无菌生理盐水能够促进患者体内发生传导散热反应, 从而快速降低患者的核心体温4,降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后期患者的治疗 和机体修复奠定基础。既往文献研究中发现,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可降低自由基水 平,降低炎

5、性因子5,而且会降低低温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这和本研究中的 结果相符。另外,今后可进一步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综上所述,应用低温生理盐水静滴能够促进热射病患者体温的恢复,缓解 机体的炎症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参考文献1杨晓丽,邬明辉,焦晓静,等.热射病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系统器官功能衰 竭致死亡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08):50-52.2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 40 (1): 1-7.3王美红,鞠小宁,周庆博,等.热射病致神经系统损害9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 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08):460-465.陈天喜,徐刚.快速静脉滴注4C生理盐水降温治疗热射病效果观察J.中国 乡村医药,2017,24(23):21-22.5黄林利.控温毯联合降温法在热射病降温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 学院学报,2012,24(04):463-4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