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606798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根据题干表述得知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牛耕的重要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虽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B项是原始社会农业的耕作方式。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2、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冶铁C.纺织D.制瓷【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故选B项。3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注意题干中要求“汉武帝时期”,A项“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不流入市场,而且刘力是一介平民;B项“夜市”表述错误,直至宋朝商业才突破时间的限制;C项“经营盐铁买卖”表

3、述错误,盐铁当时是官营;故选D项。4唐代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获取史料的途径有史书记载 文学作品 考古发掘 民间传说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根据诗句得知正确;陕西扶风法门寺的考古发掘说明正确;从题干中无法体现出来;故选C项。5下列商业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A项选自唐朝人

4、王建汴州即事,“草市”是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城外就有草市;B项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描写苏州城的繁华,莲藕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则是生活富足的象征。“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C项选自宋朝诗人陆游杂赋,描写了诗人行走于街市喝酒的场景。表明宋代的街市已打破严格的场地划分,开始形成繁华的综合市场,草市也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选C项;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反映了丝织巨镇盛泽镇工商业繁荣的景象。6下组图片所示内容,主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生产目的是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A项官窑产品主要是官府贵族

5、生活用品,由政府直接经营,不计成本,不在市场流通;B项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只有剩余部分出售;C项是民间机房采用手工作坊式生产,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特点,产品供民间消费,主要在市场流通,故选C项;D项是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7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A.B.C.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

6、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从丝绸到瓷器再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即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古代经济在对外交往中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表述正确,故选B项;古代通过陆海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是出超还是入超,故排除。8“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贯

7、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中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出于现实需要的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起到作用不同,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该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由此A、B两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为维护自然经济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该政策,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项。9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

8、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根据材料“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分析可知,是与传统自然经济不一样的经济模式,即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C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体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B.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

9、扩张C.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D.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主要说明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落后的清朝封建统治,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虽然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据此题干中“柳”是指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故选A项;B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项体现的是“栽花”;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并未达到富强的目的。11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A.

10、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战争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故选B项;清朝亡于1912年,一战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故排除A项;C项虽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但与题意不符;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晚于一战结束时间1918年,故排除D项。12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

11、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中时间得知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行粮食税是核心措施,故选A项。13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根据材料“【大跃进】指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分析可知,当时认为“大跃进”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之所以有这种认识,主要原因是1978年底“左”倾错误思想仍然严重,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大跃进”运动不客观的认识,故A项表述错误;B、D两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4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于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

13、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注意题干时间“改革开放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中农民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排除A、B两项;题干中民谣体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与“一国两制”方针实施没有直接联系,故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1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4、根据题干时间“1984年”得知此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经济管理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松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项。16下表所示内容,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一五”到“十一五”时期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时期时间(年)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解决温饱 成效显著B.指令登场 市场控制C.小平南巡 改革深化D.全面小康 走向富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根据题干“八五”时间是“19911995”,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使改革进一步深化,故C项符合题意。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辟新航路。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