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602765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研究报告江苏省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 黄晓梅朱华香一、 问题的提出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其身心的健康,对提高全民族的卫生和生活水平,振奋民族的精神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期的行为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强,是养成卫生习惯的良好时机,许多卫生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生活中形成的,卫生行为一经成为习惯,就会发生定型的作用,不易改变,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园是城乡结合部,很多农村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幼儿掌握文化知识,忽略其它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对本地区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据此,特提出课题的研究。二、

2、 选择对象本园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三、 调查摸底了解全园幼儿卫生科学的认识及卫生态度、行为习惯的原有情况,进行前测。(一)测查内容1、幼儿在卫生习惯方面的表现,包括个人清洁卫生、日常生活习惯、营养卫生、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心理卫生等几方面的内容。2、 卫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态度与行为。(二)测查方法 从本园随机抽取大班40名幼儿、中班20名幼儿、小班10名幼儿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三)测查标准 测查内容为两项:第一项总分为5分,每小题0.2分;第二项5小题,总分5分,选(1)得1分,选(2)得0.5分,选(3)不得分。(见附表)表一:本园幼儿卫生习惯原有情况班级大中小人数402010第一项()2.2

3、40.980.22第二项()1.550.90.25情况分析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每项总分为5分的标准下,大班幼儿第一项幼儿卫生科学认知方面平均分为2.24分,属中等水平;第二项卫生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平均分为1.55分,属低水平。小、中班幼儿因卫生知识与经验的不足,两方面的水平较低,说明教师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没有重视。另外,家庭也缺乏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其受益终身,还有待于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四、 制定目标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只有在认知学习和情感学习的基础上将认知和情感因素整合一体,幼儿才有可能对各种

4、卫生问题作出理智的决策,并付诸于自已的行动。根据以上幼儿卫生习惯形成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了总目标与分目标。(一)总目标1、提高幼儿对待卫生科学的认知水平。2、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二)分目标小班1、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2、学会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学会使用手帕。3、白天不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4、愉快、安静地进餐,不挑食,不剩饭菜,不洒饭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卫生。5、 安静就寝,在成人帮助下有序地穿脱衣服、鞋袜,并把它放在固定位置。6、 知道五官用处,不吮吸手指,不用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

5、、耳内。7、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不乱丢垃圾等。中班1、继续加强幼儿“四勤”与“五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2、学习整理书籍、玩具,并保持清洁卫生。3、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了解其营养价值,养成不挑食,少吃冷饮,多喝水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4、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主要功能,让幼儿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乐于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5、 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6、 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注意幼儿心理卫生习惯的形成。大班1、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并能注意公共环境的卫生。2、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3、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主要功能,并知道简单的保护方法,让幼儿了解

6、预防龋齿及换牙的有关知识。4、 注意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5、 要求幼儿自身讲卫生的同时,提醒、帮助他人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五、 研究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我们在确立探究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新途径总课题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培养途径,并确定子课题名称,进行专项研究。研究的方法多样,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为研究法等。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途径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在园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不是某一时段、某一地点、独立地进行强化训练就能完成的,而应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

7、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尚小,知识的贫乏,生活经验的不足,教师抓住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子课题,进行研究。从幼儿一入园,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环节,教师都注重加强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通过晨间谈话向幼儿介绍卫生知识;游戏时,复习巩固幼儿已掌握的卫生小知识;在盥洗环节中,让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利用儿歌的形式“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交叉搓搓,一二三,甩三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愉快、安静进餐的前提下,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不挑食、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满地撒,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卫生;散步时,带领幼儿捡

8、捡树叶、垃圾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寝时,衣裤鞋袜摆放整齐,注意幼儿的正确睡姿等。在其它环节中,随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卫生指导,不断督促、不断强化,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2、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区角活动是幼儿在园接触较频繁的一项游戏,是幼儿较喜爱的一项活动。在游戏情景中,幼儿的卫生习惯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到幼儿卫生方面的详细情况,设置相关的活动区域,准备材料,启发诱导。教师可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参与游戏。例如:让幼儿知道不良卫生习惯所导致的严重性。教师可在医院活动区域扮演医生的角色。当有“病人”来看病时,先分析形成的病因,然

9、后向“病人”讲解一些疾病的常识,不吃不洁食物,多喝水,要根据冷暖,随时穿脱衣服等。增强幼儿卫生科学知识。游戏活动后以评选“卫生明星”的方式,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能让幼儿学会系统的卫生科学知识。教师根据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目标选择内容,通过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各领域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有两个子课题分别选择了在健康与音乐领域教学活动中,进行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健康教学活动中研究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对象是大班幼儿,教师根据大班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目标,以营养卫生、日常生活习惯、疾病预防、生理知识卫生为教

10、学内容,分时段地开展“机灵的嘴巴”、“健康娃娃”、“我爱自己”的主题教学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较详细地全面掌握了正确的卫生科学知识,促进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音乐对于幼儿富有一定的感染力,不仅幼儿喜爱,活动内容也易被幼儿接受。教师针对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运用音乐活动中的歌唱、律动、欣赏、打击乐、音乐游戏等音乐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例如教师在与幼儿谈话过程中,闻到了个别幼儿口腔有异味,又发现班上有些幼儿经常喊牙疼,于是教师选择了歌曲刷牙歌为教学题材,设计活动方案。通过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学会歌曲刷牙歌,还知道为什么会牙疼,龋齿形成的原因,如何保护牙

11、齿等知识,接着以歌表演的形式,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活动结束部分,音乐游戏我是这样做的,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卫生行为通过游戏表现出来;有的幼儿做洗脸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梳头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抹桌子的动作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用嗓卫生。同样在使用打击乐时,让幼儿不随便敲打乐器,否则,会产生噪音,不利于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其它各领域都有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内容,要求教师善于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二)利用环境教育,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1、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境能影响幼儿卫生习惯的形成,师生共同创造、布置优美环境,利用环境布置的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养成

12、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园创作了一系列的墙饰,包含了从早到晚的卫生行为习惯的内容;长廊及活动室布置了注意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框画,教育幼儿饭后要漱口,洗手要排队等内容;美工室以漫画的形式,通过直观图画,反映抽象的道理,如:哪来的纸片?我好饿啊!另外,在园内橱窗“育苗圃”中,向家长宣传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园内环境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2、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教育与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首先,通过幼儿参与园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幼儿园在商城广场上组织了“我为地球妈妈过生日”的专场文艺演出,

13、幼儿亲自参与、观看了小品谁错了、舞蹈我给地球洗个澡、歌唱爱护小树苗等节目,激发幼儿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愿望,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其次,让幼儿懂得环保与自身卫生行为的关系,促进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向幼儿介绍环境污染的种种原因,让幼儿知道良好的环境卫生需要大家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和创造。教育幼儿环境卫生有利与人的身体健康,小朋友要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三)通过自我教育和他人监督,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从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能力。他人监督是指通过他人察看和督促,使自身的言行更加规范化。自我

14、教育和他人监督形成了一种由内至外的统一培养方式,幼儿在接受一定的卫生知识和技能中逐步内化为自主意识,当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又由他人的提醒和帮助,及时进行调整。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卫生知识与技能日积月累地内化,上升到自主意识,并同他人的察看和督促相结合,建构起一个严密、完整的统一体系。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下幼儿的卫生行为,了解幼儿已有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水平后,选择谈话内容,采用师生共同商讨有关卫生习惯方面的现象与问题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发表自已的见解,提高幼儿的判断力,促进幼儿自我进行卫生教育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环境,给

15、予幼儿自主进行卫生行为习惯形成的机会。幼儿不良卫生行为出现反复时,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提醒,改正不良卫生行为习惯。为了加强幼儿的监督职能,安排值日生,制作值日生牌。值日生牌由色彩与标记明确值日生卫生监督工作的职责,值日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不再依赖成人的反复指导,在幼儿内部就能自主消化吸收。(四)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包含各种因素在内的大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园逐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卫生教育落到实处,使幼儿已有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得到保护和巩固。1、采用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在培养幼儿卫生方面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2、具体指导,积极合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橱窗、家长之友、家园座谈会、家教辨析会等形式,让家长懂得幼儿卫生习惯的知识内容在家庭中指导幼儿卫生习惯的形成。3、大胆开放,真正参与。运用开放日、家园同乐会等形式开展卫生习惯系列教育活动。六、 效果设定经过一学年的实践与探索,本园幼儿的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从事实、数据获得更精确、更有说服力的根据,我们又对前测幼儿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后测。表二:培养后的幼儿卫生习惯方面的情况班级大中小人数402010第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