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c证培训案例分析题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600184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c证培训案例分析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班主任c证培训案例分析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c证培训案例分析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c证培训案例分析题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c证培训案例分析题答案第一题:1、作为班主任,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答案: 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由于生理的快速发展,产生与异性交往的迫切需要,学生有异性交往过密的行为是依循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首先肯定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2、结合案例,请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答案: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王X同学作为初中学生,正是出于青少年时期,对异性充满向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她生理上的第二性征的快速发展,使她关注两性关系,容易对异性关注和产生好感。二是,王X同学本身自己觉得自己成绩一般,对自我评价较低,没有自信。在这种

2、情况下,文艺委员的一首歌让她觉得受到关注和产生感情,满足了她被关注尊重的需要。解决策略主要是先肯定她的这种情感产生是很自然正常的,重要的这种感情背后的原因,并进行剖析。然后,采取疏导的方式,让她明白在初中的爱情是青涩的果子,不要随便去加以定义,藏在心里就好。最后,进行升华,希望将这种情感化成学习动力。第二题:1、请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教师语言是否合适,并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原则方法调整此段对话。答案: 学生:我不想读书了!班主任:怎么了,是不是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学生:学习没用。班主任: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现在就不读书,以后怎么考大学啊?学生:考大学干什么?出来也不一定找到工作。班主任:现在是一个

3、注重知识和教育的社会,接受高等教育是你们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啊。学生:那可不一定。没考上大学成功的人可多了,比尔盖茨就没用上大学。班主任:比尔盖茨这样创业成功的人是一种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你应该学习他的创新精神,但是不一定要去完全模仿他。学生:反正我不想读书。班主任:这个问题你也不能草率的做决定,老师还是希望你能跟父母沟通一下,自己也仔细考虑一下。2、请以此案例分析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或有效沟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和心理原则。答案: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或有效沟通时,应尽快发现学生思想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第三题:

4、谈谈“戴高帽子”的心理学意义所在,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启示?答案: 帽子有多高,人的眼界因仰望而被“引伸”有多远所谓“志存高远”,就是因为高远处有顶自己心灵中羡慕并想得到的帽子。在教育心理学中,这种作法被称为期待效应。也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年轻的塞浦路斯国王,同时他也是一位手艺精湛的雕刻家。一次,他为雕刻一个美女石像倾注了全部心血,把她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最后自己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为此,他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最后感动了宙斯(天神的领袖),把这个石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满足了皮格马利翁的愿望。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心理学的

5、原理:期望可以使被期望者向期望目标转化。这个原理常被应用于教育活动。教师较高的期望引起学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育实践有这样的实例: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训练笨鼠为聪明鼠”的实验。1968年他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授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他们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嘱托教师在不告诉

6、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自此,这一现象被称为“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正在得到老师们的重视。特级教师毕竟有独到之处用“准备100顶高帽子”随时赠戴的方法把赏识教育演绎得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佩服!第四题:经过其父母请求及文强自愿,校领导打算把小强调到你班,作为班主任的你,怎么办? 请写明具体的做法及相关的心理学依据。答案: 这种学生心理学上一般认为他说认为自己缺少别人关心,缺乏安全感,材料中的家长的拳脚

7、教育就是直接体现。让自己行为标新立异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材料中大家对孩子的否定,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是不对了,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就是那样失败的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为主因材施教,缩小他的缺点放大优点,发现他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既然他体育成绩好那么就夸奖他体育成绩,最好再在班上给他安排个班干部的职位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第五题:潘多拉的盒子这个故事指的是什么心理效应?答案: 潘多拉效应。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侍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而且还要绝对?”潘多拉越想越感到奇怪。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盒子。

8、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被潘多拉打开后一下子全跑到了人间。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做“潘多拉效应”。“潘多拉效应”与其他类型的逆反心理不同,它主要源于人们的好奇机制。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那么这种禁止常常会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这就是禁果逆反。在什么年龄阶段最容易出现这类现象?答案: 初中阶段。联系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班级管理如何运用潘多拉心理效应?答案:潘多拉效应反应的就是:你越禁止,人家的好奇心越强,犯错的几率就更大。你可能出于好心告诉他,不能怎样能怎样。但是在班级事务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粗暴的规定,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公开一项制度,做出某种决定,或者一些禁区和警告,都要给同学们以明确的原因,而不是武断的说可以活着不可以,这样不明就里的人反倒被激起了违反的欲望,这样你好意的提醒和忠告反倒变成了一种错误,就像当年夏娃亚当偷吃禁果上帝只是告诉他们不能吃,但没有告诉原因,越是禁止,他们越是好奇,于是禁不住诱惑犯错了这就是在管理上所需要的公开和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