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59441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周记模板6篇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转瞬一周又结束了,信任大家都倍感充溢,收获良多吧,是时候在周记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果了。你所见过的周记应当是什么样的?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节周记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清明节周记篇1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主要的传统文化活动有:上坟、春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即扫墓)之俗,是很古老的。清明节,它作为传统文化,是个布满神奇色调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们,表达对他们的敬重与哀思!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很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节非常看重,即使不是作为法定假日,他

2、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这说明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已故之亲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敬重。清明是古人传统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根据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今日,

3、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明人们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春游去,春游去。清明节周记 篇2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日是清明节,所以这首诗始终回响在我耳朵边,虽然我没去春游丶扫墓,可我也能感觉到人们急迫的心情。我们回老家,开车在路上,看到了很多烧纸的人,他们很哀痛的样子,也许是回忆已故的亲人吧! 今日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不过我还是快欢乐乐地,因为清明节是个节日,过节不能兴奋吗? 清明节是个有意义的节日。清明节周记 篇3 “清明,

4、孩子,明天爸又能跟爷爷说说话。”爸爸用他那有点嘶哑的声音激烈的对我说。我新奇的问爸爸:“清明是什么日子,让您这么激烈?”爸爸扫我一眼,意味深长的说:“等你长大就明白。” 吃完晚饭,我缠着妈妈,想知道这个日子为什么这么特别,让爸爸突然间会激烈。妈妈叹口气,摩挲着我的头,重心长的对我说:“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要祭祀自己的祖先,以表达自己的哀思。”顿顿,妈妈看看爸爸一眼,又接着告知我说,爸爸在他还很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从今奶奶带着爸和两叔叔依为命。爸爸是大哥,担当起家里的重担,每次,当他觉得很累的时候,总要去爷爷坟前坐坐,跟爷爷说说话,每当清明季节,不论爸爸走多远,都会想方法赶

5、回来,年年如此。 听妈妈的话,我扭头看看爸爸,的确,岁月的消逝,家庭的重担压得爸爸揣不过气来,但爸爸从来不让我们兄妹担忧。其次天下午,我们打算一点祭品来到爷爷的坟前,父亲很慎重的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我也收起以往顽皮的心,神情肃穆的用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爸爸看着我有点惊异。我在心里静默的说,爸爸,女儿已经长大,我也会为您分担忧愁!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清明节周记 篇 “清明季节雨纷纷”,果真如此,4月日就飘起了毛毛雨,父亲怕月日的雨更大,不便利祭拜,便和我4月3日下午就去爷爷的墓地。我和父亲在姑奶奶家吃过午饭,就同几

6、个叔叔伯伯循着一条乡间小道,绕过一片小树林,来到田野上,在一片萋萋芳草地前面,有几个冰冷土堆这就是爷爷和家里几个长辈的墓。 这的确是块风水宝地,视野开阔,春色尽览无余,只是这路太难走了,那被雨打湿后的泥巴田梗比冰还滑。唉!可怜我这双白鞋子啊,都成啥样了!来到爷爷坟前,大人们在四个坟上分别插了几束花,被春雨浸润过的泥土散发出淡淡香味,其间还夹杂着油菜花的芳香。接着,他们弄来一堆干稻草,以便烧纸钱。一张张冥钱随着火焰的扩散而化作灰烬,在风中飘摇。“唉!要是这些冥钱真能给爷爷用的话,那就多给一些到爷爷吧,爷爷一生劳苦,还没来得及享享儿女的清福,就猝然长逝了。爷爷!您在那个世界肯定要欢乐啊!”想着想着

7、,我不禁悲从中来。最终一项是鸣炮,我站到一个小水潭边,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在闪光中“粉身碎骨”。浓浓的烟雾罩住了整片坟场,又随着绿波的翻腾渐渐散去。人也是像这样,死后就烟消云散吗? 大家都动身回去了,渐行渐远,那八角的玲珑塔最终被艳丽的油菜花挤出了我的视野。爷爷,明年这个时候,我再来看你!清明节周记 篇5 “快点起床了,你忘了今日要去看外公的吗?”妈妈那定时闹钟打破了我的美梦。对,今日我得去北仑扫墓,再晚就要来不及了。我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洗漱完毕后,跳上了老妈的车。 每年的清明节,总会伴随着蒙蒙细雨,人们的心情也会在这烟雨中寂静,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车上,让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诗:清明季节雨纷纷,

8、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来到北仑的墓地,很快就来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快速地把事先打算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点、水果、酒 我和爸爸在坟墓上加了些泥土,妈妈再把鲜花插在上面。点上香火,我们就一一给外公叩头。最终一环节就是把“金元宝”吹鼓,送给外公。 此时此刻,不禁又让我想起以前和外公在一起时的欢乐时间,那时的外公每天带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总是那么快乐、欢乐!现在再也见不到外公了,心里不由的感到难受。 扫墓仪式结束了,虽然说特别简短,但很庄重。“外公祝您在极乐世界开快乐心,明年的今日我们肯定还会再来看您的!”我在心里静默地说。清明节周记篇6 每年的清明节,母亲都要煎一

9、锅锅贴,吃着香酥酥的锅贴,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楚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贵州人,生前最爱吃锅贴了,不用说了,包锅贴确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绝活,记得我7岁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厨房里忙活着摘菜,洗菜、切菜,一会儿一大锅香喷喷的“汇菜”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很新奇,便问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饭,光炒菜,而且还这么大一锅,我们怎么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对我说:“小馋猫,别急,好东西在后头,一会儿保准你馋得流口水。”老外婆像变戏法似的从橱柜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面团,拿起赶面杖起先忙了起来。哦,原来老外婆是要包锅贴给我们吃。 原来只知道吃现成的,我还从来没看过锅贴是怎么包出来的。看着老外婆劳碌的身影,我心

10、里痒痒的,总想去包几个试试,嗨,这包锅贴有啥难的,不就是面皮里包点菜,再把面皮合拢,锅贴不就完成了吗!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地对老外婆说:“老外婆我和您一起包好吗?”“好吧”老外婆慈详地说,只见老外婆手里拿着一张面皮儿,轻松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面皮上两手一合然后捏几下“面嘴”一个锅贴就包好了,像个吃饱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面皮上放着一大坨菜,不是面皮包不拢,就是菜跑到皮儿下边去了怎么包也包不拢,再看看老外婆,已经包了好几个放在盘子里了!急得我团团转,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着头皮包!老外婆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说:“茜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性,不要急躁,否则一事无成!”我听了,心里愧疚极了,真想找

11、地缝钻进去。总结阅历,自己就特殊细致地视察老外婆包锅贴的每一个动作,看了几次以后,我学着老外婆的样子,拿一块面皮放在手心里,从菜盆里打一小匙菜放在面皮上,然后双手一合,把两个半圆的面皮捏紧,一个鼓鼓的小船就“游”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扬了我,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几年了,每当清明节,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锅贴的情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