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诗作《海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5925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尔基诗作《海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尔基诗作《海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基诗作《海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高尔基诗作海燕之歌思想内涵和文体问 题作者:方维保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年第05期海燕之歌是俄罗斯伟大作家高尔基创作的一首诗,1901年 4月发表于彼得堡的生 活杂志。瞿秋白 1931年将其翻译为汉语,后来,巴金、戈宝权等人也都翻译过。在中国当 代不同历史阶段中,都曾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当今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所选 取的都是戈宝权的译文,名之曰海燕。海燕之歌在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凡是上了点岁 数的人几乎都能随口吟诵那充满战斗豪情的诗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于海燕之歌的思想内涵和文体特征,一直有着一些争议。本文想结合海燕之歌 的俄文原作,创

2、作的背景,及其在中国翻译和阐释的文化语境,谈一谈我的理解。海燕之歌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被翻译和引入的。 它被看作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暴风雨的呼唤:“高尔基在海燕中,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 的先锋战士的形象。”1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形 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3。总之一句话,海燕之歌属于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的范畴。关于海燕之歌的思想内涵,需要结合其创作和翻译的具体语境才能说清楚。从作品的 内容和创作的背景来看,海燕之歌这首诗所呼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暴风雨。 海燕之歌是高尔基所创作的春天的旋律的一部分,创

3、作于1901年。而 1901年正是俄 罗斯反抗沙皇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高尔基赞同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也即“二月革 命”,但对于后来的苏维埃革命则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无产阶 级革命运动,在 1905年革命中已经出现,但是形成气候则要迟至1917年前后。春天的旋 律中所提到的“宪法”和“自由”,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它所呼唤的暴风雨也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与后来列宁、托洛茨基等人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没有直接的 关系。正如有的研究者所看到的,“诗歌的素材来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无产阶 级革命运动”4。作家、翻译家韦素园也在黄花集序言中说:“实在,这些东西在新的北 俄,多半是过去的了。”5但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自由价值也是他们所追求 的。所以,当诗作被翻译过来后,中国译者和读者,都通过自由价值这一中介将其移入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运动之中。所以,这其中存在所谓的“误读”,而这一“误读”也有着语境的特殊性。 因为高尔基是以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身份而进入中国的,所以其早期作品也一并被定性为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同时,虽然瞿秋白等人明知这首诗的背景,但是当时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确实需要海燕般的预言家,也急需一场风起云涌的革命,于是他们就让充满革命和战斗精神的 “海燕”充当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预言家和战斗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