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科普知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592448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科普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服科普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服科普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服科普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服科普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服科普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服科普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服科普知识汉服科普知识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服,汉服和旗袍比起来历史更为悠久, 穿上旗袍或沉静或妩媚妖娆风情万种,而穿上汉服的女子则是端庄优 雅尽显中华礼仪之邦的韵味。下面和本店铺一起来看汉服科普知识, 希望有所帮助!一、汉服的结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 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 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 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 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

2、 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 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1、交领右衽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 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 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 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 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 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 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

3、表现为“y” 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 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 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 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 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 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 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 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 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

4、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2、褒衣广袖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 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 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 性。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 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 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着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 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 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 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 口的小袖外,

5、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 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 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 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 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 子多用小袖。3、系带隐扣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 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 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

6、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 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 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 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 服的更宽。二、汉服的配饰1、足衣主词条:舄、履、屦、屐、靴、鞋汉服的足衣分为:舄、履、屦、屐、靴、鞋。尧舜禹以后始服木 屐。伊尹以草为履,以帛为屦。周人以麻为鞋。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 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南粤笔记记 载:枹木附水松根而生,香而韧,可作屐,曰枹香屐。潮人刳之为屐, 轻便而软,是曰潮屐。”又

7、说“粤中婢媵多着红皮屐,士大夫亦尚屐。 沐浴乘凉时,散足着之,名曰散屐。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为雅。 草屦是黄帝之臣所做,即草鞋。靴来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潮州木屐、 杭州合村绣花鞋制作技艺、邳州绣花鞋、邳州麻编鞋已被列入非物质 文化遗产。2、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主要的头饰有帽、巾等。帽主要有纱帽、风帽、笠帽等,巾主要有纶 巾、网巾等。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通用的主要有冕、弁、幞 头等。汉代时有职位的人一般都会先包帻后戴冠,而平民则只包帻不 戴冠,喜庆时用白色缣巾(纱)裹头,平时只戴小帽、草帽。唐朝以 帽为主,以白缣巾裹

8、头幞发。宋代则出现了铁线幞头,同时马夫戴折 翅幞头,当差人戴直角幞头,而平民则是夏季戴凉笠、竹笠,冬季戴 深檐帽尘帽,宋元时期的头巾种类繁多,如圆顶巾、方顶巾、琴顶巾、 纱巾、绸巾、东坡巾、程子巾、山顶巾等。明朝时期帽的种类繁多, 且因人而异。女子的首服主要由副、编次。发髻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 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族妇女有八大首饰之称,分别为簪、栉、钗、华胜、步摇、金钿、 珠花、勒子(额帕)。狄髻是八大首饰的金银组合饰品。其中宋元时 期除了发髻等饰物外,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即戴冠。头插梳篦自汉 代即有记载。南朝妇女就爱在髻上插饰梳栉。唐朝妇女

9、流行广插钗梳。 北宋宫中妇女多在饰冠上安插白角长梳,后来传至民间,有高髻插梳 之饰。宋词曰:髻鬟云样梳。明代女子盛装头上插满钗梳。汉族妇女 还有戴绢花的习俗,所谓“宝髻簪花花”。明朝孔府在大庄设佃户花 庄,一年四季专供孔府摆设和夫人、小姐插戴,演习宫女的冠戴装束 绢花。花丝镶嵌是汉族特有的首饰工艺,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 以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和北京花丝镶嵌工艺为代表。3、色彩配饰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还有配饰如蔽膝、 披帛、袜、帔、香囊(香包)、剑、绶、印、笏、牙牌、革带、玉带 腾蛇等等。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 饰等饰物。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汉服科普知识】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