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59164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中小学衔接中的价值初探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思想品德所讲述的知识和道理,能满足学生这个主体成长的实际需要。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主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影响学业,假如这些问题不处理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所以,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经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思想品德七年级的关键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

2、质,提升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础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因为思想品德七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其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一、立足课堂教学,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思想品德要实现在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知识的教学。思想品德七年级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络的学习内容,即“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讲述七年级学生

3、自我调适、善待她人和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主动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1.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产生新鲜、好奇、担心、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表现出羞怯、畏缩、拘谨、谨小慎微等行为,身心处于高度的兴奋和警觉状态。老师能够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改变”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经过“探究园”的“校情知多少”,以竞赛或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搜集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位置及责任人的名字;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和试验室的所在地;

4、和食堂、医务室、厕所的位置等等,帮助学生深入熟悉学校环境,缓解身心的担心状态。2.学生来自不一样的小学,相互陌生,在新班级中,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发生改变,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增大,表现出焦虑不安,自我意象不稳定,学业能力自信降低,自我评价降低等问题。老师能够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对“陈杰和李辉的不一样境遇”的出筹划策,引导学生明白立即适应中学新生活的主要性;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认识新伙伴”“融入新集体”的内容,经过制作同学的“个人名片”,制订“建设集体从我做起”的创意方案,引导学生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同学主动交往,认识到集体团结

5、的主要性,增强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心,促进班集体的形成。3.初中学习的科目多,难度提升,作业量对应增加,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显著提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产生厌学情绪。管理从小学老师的“扶着走”、“牵着走”,到初中老师“跟着走”、“引着走”,的改变,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感到迷惑和不适。老师能够利用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她们为何要参与学习”的调查分析, “我的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检测,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爱好对学习的主要性,认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明白“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自

6、己的需要,从被动接收管理转变为形成主动主动的责任感。教材作为一个课程资源,老师可依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调整教学次序,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表现出思想品德基础性和适应性的特点,从而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打下基础。二、延伸教育空间,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布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充足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的中小学衔接工作。 思想品德老师也要转变观念,主动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1.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但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更需要落实于学生

7、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多种常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部署墙报等,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提升集体的凝聚力。比如老师可在上融入新集体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2.向班级相关专题教育延伸。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专题班会,增强专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比如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改变”的教学,老师能够改变往常做法,置于专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能够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专题组织演讲比赛,既处理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落实

8、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任务。3.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了解和支持。为此,思想品德老师能够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经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能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和家长配合,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三、开展研究性学习,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体验,思索处理问

9、题的措施,提升自己的认识,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经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加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部分比较突出的问题,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处理得了的,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依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和知识结构,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多的独立思索、自主选择的机会,提升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直接促进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的处理,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比如,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要碰到人际交往的问题,其中比较敏感且棘手的是男女生早恋。针对早恋问题,老师能够结合认识自我单元中的“男生女生”的教学,设计“我校初一部分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和提议”的研究学习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老师、家长的访问和对同学的观察,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索,学会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早恋问题。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在思想品德中学到的知识对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索和分析,更主要的是她们没有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思索,针对问题对学校、老师、同学和自己提出了要求,涵养了自己的人文关心,优化了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