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590204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牵头市领导:陈定坤(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组织单位:市科技局示范单位:肇庆高新区 为改善我市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根据广东省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 一)发展目标。通过5年努力,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基本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政策法规完善、技术创新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环境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为我市加快实现能够代表珠三角科

2、学发展成果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以肇庆高新区作为改善创新环境工作的示范单位,树立创新环境标杆,引领全市创新环境体系建设增效提速。到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7,全市每百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5件,科技服务机构达1000家,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40人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策保障、措施激励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新环境的社会实践,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

3、觉行动。 2深化改革,重点突破。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服务中介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在改善创新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环境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3科学规划,软硬并重。改善创新环境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制度安排与政策制定,既要抓好科研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等硬环境建设,又要抓好创新机制体制、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建设。 4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坚持科技、开放、合作的发展思路,以战略眼光、发展思维改善创新环境,

4、改进薄弱环节,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粤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增强沟通与交流,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体系。 二、主要任务(列在责任单位逗号前面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协办单位) (一)优化研发环境。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科技服务机构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着力营造激励企业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成果快速转化、充满活力的研发环境。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以“大科技

5、、大合作”的视野,重点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LED等领域,攻克一批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搭建一批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重点龙头上市企业。加快推进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建设,形成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的完整科技型企业培育成长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专利申请费、软件著作权登记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费给予补助,落实对职务发明人、设

6、计人的奖励和报酬政策。积极发挥肇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局2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不断改善研发条件,着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持续产出创新成果,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创新型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制定创新路线图,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气动元件、真空设备、化工机

7、械等传统产业加快建设技术中心、技术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鼓励软件工程、物流工程、物联网企业等建设数据中心、研发应用中心、评测中心、创意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发和转化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攻关,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吸引外资企业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肇庆,并引导其开展产学研合作,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支持中小企业立足实际建设研发机构,研制先进适用工艺装备,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8、,促进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外经贸局、市文广新局(市版权局) 3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华南智慧城建设,以国家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为核心,形成以创新为动力的智慧产业集群,带动一批智慧型企业的有序聚集和快速发展,并辐射肇庆乃至粤西地区,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推进中巴软件园建设,依托肇庆超级计算中心,大力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网络增值服务业以及数字媒体产业、动漫与网络游戏业、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业、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业和面向生产制造、面向农村等

9、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业。推动国家建筑五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为全市建筑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产品质量检测、环保检测等公共服务。推动引进中科院微生物所在肇庆高新区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生物技术孵化平台、生物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吸引中科院科研成果入粤转化,培育一批生物企业,研发一批生物技术和产品,加快生物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服务。同时,促进我市星湖科技、大华农和中恒等企业联手在肇庆高新区打造广东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园,打造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新高地。加快肇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加强肇庆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

10、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吸引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入驻,聚集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完整的孵化加速产业化的成长链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火炬计划肇庆金属新材料特色基地(高新区)、广东省火炬计划铝合金压铸件特色产业基地(高要)、广东省火炬计划玉器设计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四会)、广东省火炬计划建筑五金特色产业基地(高要)、广东省火炬计划气动元件特色产业基地(端州),争取广东省火炬计划玉器设计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气动元件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多形式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国家及省部级

11、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以及技术创新联盟。(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质监局)4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的同时,以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研发平台和创新联盟,积极开展企业高校互访交流、技术对接活动,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企业技术)中心或分支机构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广佛肇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跨地域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专业镇联合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

12、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肇庆学院)5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市级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推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继续完善市级科技资金管理和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建立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的补助标准,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抓好重点评价目标的完成,注重成果转化效率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6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及使用绩效。认真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各项规定,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优

13、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经费投入结构。增加项目承担单位预算调整权限,提高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强对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工程等经费使用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每年都要对未结题的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和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进行绩效自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教育局)7多渠道增加研发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保障全社会自主创新经费持续稳定增长,逐步提高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并保持稳步增长。强化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探索新三板、知识产

14、权质押等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路子,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银企合作融资渠道,鼓励科技型企业、园区与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商业银行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授信额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金融局)8落实企业研发财税优惠政策。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贯彻执行中央、省有关国产装备首购政策,有效降低重大装备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贯彻执行中央、省有关政府采购新产品、新技术的新机制和新标准,完善新技术、新标准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肇庆海关

15、)9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建立和完善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组织工作架构、共享和信息报送制度,对利用财政性资金或者国有资本购置、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须进行信息填报。鼓励以社会资金购置、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单位报送基本信息,参加评估并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评估内容包括:向社会开放服务情况、共享服务产生经济效益、服务重大项目或解决重大问题研究开发情况等。奖励积极参与评估并提供共享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重点加强公共实验室、公共研发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对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纳入共享范围,并将自主创新服务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6、,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二)优化创新市场环境。以深化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切入点,理顺与市场、资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关系,加快建立市场机制主导配置创新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营造科学高效、开放有序、公平诚信、健康成熟的创新市场环境。10深化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调整科技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调整科技计划框架体系,提高系统性和协同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机制,完善公平竞争、信息公开公示、第三方评估、科技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评审评价等制度,保障科技人员公平获得创新资源。(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