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58395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教学纲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银行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大专水平的课程,是电大金融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

2、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二、与相关课程或教材的衔接 为了完成本课程108学时教学计划,除了学习货币银行学之外,还需选用唐旭教授等著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整个学习过程将和货币银行学结合起来。第二部分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要求 一、课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108,电视学时18,计6个学分。本大纲将教学内容

3、分为7个单元,共12章,各单元的内容可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导言第二单元:货币与信用(1,2,3章);第三单元:金融市场(4章);第四单元:金融机构与业务(5,6,7章);第五单元:国际金融(8章) 第六单元:金融总量与宏观调控(9,10,11,12章)。第七单元:习题练习二、教学要求第一章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崐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

4、念,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二章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三章1.了解利息的来源,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理论;能从利息的来源揭示利息的本质。2.掌握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3.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掌握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

5、,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困素进行分析。4.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四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金融市场的构要成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特点。3.了解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掌握主要金融工具的种类,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和转让价格的形成,能应用公式计算证券行市,股价指数的收益率。4.了解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各子市场的主要功能与运作。5.了解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主要活动内容。6.理解金融市场管理的涵义与意义,掌握市场管

6、理的原则内容、管理机构与管理手段。第五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理解银行的特殊风险。3.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重点掌握银行性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性与特性。4.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改革以来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第六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2.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部形式,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3.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绩业务。4.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5.了解商业银行

7、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6.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管理的内容,把握经营发展的动态。第七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2.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条件,熟悉各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3.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特点,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4.能看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重点分析表内资产负债各项目的关系。第八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正确理解金本位制下和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与调整问题。3.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

8、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掌握调节失衡的主要方法。4.了解国际储备的概念与构成,理解国际储备的作用,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方法。5.了解金融国际化的主要表现,理解金融国际化的作用与影响。第九章1.准确地识记本章的基体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把握宏观和微观分析的角度。了解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3.能对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4.理解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概念,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各国的异同,了解货币供给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之争及意义。5.掌握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与机制,能具体分析货币供给

9、的决定因素,会计算货币乘数,了解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观点。6.正确理解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能具体分析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理解我国货币均衡的特点。第十章1.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2.正确区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3.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4.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第十一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

10、.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诸目标间的关系;了解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掌握我国现行的政策目标。3.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熟知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了解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的争论,掌握我国现行的中介指标。4.理解政策工具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5.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和西方学者的争论,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6.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第十二章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理解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决定与反作用

11、关系,重点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3、了解经济货币化的概念与含义,掌握货币化的衡量指标,重点理解货币化的作用及发展规律。4、了解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掌握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主要观点,能正确辨析这两种论点。5、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表现与特征,理解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能正确分析当代金融创新的利弊与作用。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司马迁的货币

12、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崐物。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币材: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须具备四个特点;币材沿着历史顺序发展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

13、当货币。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等同于贵金属。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通过分析商品,科学地分析了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

14、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与其他商品是相对立的,是特殊的商品。因此,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还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自身有价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商品价值决定。货币单位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 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有的技术性规定。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职能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商品数量与货币流通次数。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15、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贮藏形式也不断发展变化。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流通中,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交替发挥作用。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世界货币职能。马克思对世界货币的论述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进行的。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上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与财富转移手段。第五节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