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国初等教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57821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美国初等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究美国初等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美国初等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美国初等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探究美国初等教育内容摘要:美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美国基础教育中地方分权管理下办学的自主性、中学课程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人的多方面发展以及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等突出特点,其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业水平较差。美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就是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学业管理,提高质量标准,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美国基础教育中的得失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字:美国、初等教育、启示谈及美国的初等教育,我国教育界有个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其教材内容浅显,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管理松懈,总体质量难与我国相比。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高等教育十分发达,源源不断地向

2、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产业、工商界输送大量人才,推动美国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美国以其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外培养的优秀人才,但在美国科技人才中,他们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人才仍为其本国高校培养的美国人。于是,人们在美国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低水平的初等教育续接发达的高等教育,顺连高科技的社会。这种现象值得认真分析,如能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对发展我国的初等教育将大有裨益。一、美国初等教育模式美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渗透式教育,它是美国文化与教育长期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影响着美国的家庭、学校,甚至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渗透式教育主要表现为,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

3、会,对于个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应文化的渗透式的影响,注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种较为宽松的教育气氛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弹性的管理,反对强制性的教育,使得个体在发展中和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二、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这些特点是美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以便借鉴它成功的经验,避免其失误。(一) 地方管理下办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美国的中小学有相当的自主权,从某种角度上讲,每个学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及本社区经济

4、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办学的模式和课程的设置。(二)知识传授水平低、时间迟。以算术为例,美国小学三年级教授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只相当于我国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水平,六年级小学生作文长度及表达能力大体相当于我国小学四年级水准。课程、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如“科学”课较我国“自然”课内容多,涉及当代科技基础知识。另有介绍政府、政治等内容的课程。(三)校内活动丰富、生动,教学管理气氛轻松。除算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以活动形式进行,用孩子和家长的话说,就是“玩”,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植物栽培、表演等。众多教学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的由孩子凭想象去干。例如手工制作,孩子可利用各种工具、材料“

5、为所欲为”,教师不多干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四) 课外作业量少而有趣,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作业形式大都符合孩子的心理,使其乐于完成。如观察某一现象(像种子在水中如何发芽等)、制作一手工制品、编个故事等。孩子完成的作业虽然幼稚,有的不伦不类甚至荒诞,但毫无思想制约,体现并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少活动教师布置后即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我国驻美机构时常收到美国小学生来信索要有关中国的材料,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办“展览”,作报告,既令人好笑,又发人深思,但从中不难体会到美国小学生的勇气和自信。(五)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发展个性。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

6、使他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美国的风景区、历史和文化设施均以学生参观优惠。美国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励性的,以国内观点看,未免在些“放任自流”。三、美国初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 小学学业水平低,质量不高。长期困扰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把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他们的学生学业表现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这直接导致在各种国际学业竞赛中,美国学生几乎总是最后几名。 (二)过分强调实用,忽略了学生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在美国功能性文盲大量增加,不少小学毕业生缺乏起码的读、写、算能力,这对他

7、们以后接受更高等教育埋下了隐患。四、对发展我国初等教育的启示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知识水平高,美国小学生思维活跃,潜力大。两者长处相结合,应成为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这给我们不少启示:1.“还孩子以童年”。控制课程门数及课时量,削减书面作业,让孩子从沉重的书包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按其年龄心理、兴趣、爱好,自然发展。2.因地制宜开设更多有益智力、能力、潜力开发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做到智力、能力、潜力并重,学习、娱乐结合,使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3.鼓励教师创新教法,破除统一教学模式的传统观念,开创生动灵活,百花齐放的局面。4.加速扩充、更新教学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美国孩子计算机能力强,这与美国计算机普及,孩子从小接触有关。对此问题,我们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予以重视。参考文献:1、曾德琪 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改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期 1999年2 鲁江 中美基础教育比较:差异。融合。选择 广东教育报 2009年12期3. 吴中仑、罗士刚、张耘著当今美国教育概览,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