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57621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 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作文 作文是其主体;;;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却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我对班上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十分厌恶在0%,这些学生在主观上放弃了

2、作文练习,敷衍了事,有消极对待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占25,这些学生写作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作文有点兴趣占25%,这些学生大多爱看课外读物,除完成课堂作文外,在课外也练习写作;对作文兴趣较浓的学生占20%,这些学生喜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经常练笔,作文多次获奖。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范文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要积

3、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不健全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分析一下。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在这次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学生观察后如果用话言来表达时,出现过于直白、层次不清、单一形态认识,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

4、话故事的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入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有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有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

5、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像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譬如,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像。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像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

6、的映像叠印在一起了。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要表达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刚才所说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

7、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 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像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也就是说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二、目标过高,学生情绪受挫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

8、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商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三、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

9、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五、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 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