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护理常规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57603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内科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肾内科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肾内科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肾内科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肾内科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内科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内科护理常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 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C, 湿度5060%2、 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 ,待症 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根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

2、维生素易消化 饮食。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 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 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 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和检查。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 肾脏和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 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7、做好

3、根底护理,满足病人根本需要。严重水肿者应防止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 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 口 23次。8、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防止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 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防止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 人卫生。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46周。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防止劳累和 剧烈活动,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3、 饮食护理:急性期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一般v 3g/d

4、,对于特别严重病人应完 全禁盐。每日进水量为不显性失水量(约 500ml)加上24h尿量,进水量的控制应本着 宁多勿少的原那么。当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4、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 时记录24h出入量。5、临床病症的护理:(1) 血尿的护理:观察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 衣裤,做好个人卫生。(2) 水肿的护理:观察水肿的部位和性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做好皮肤护 理。(3) 高血压的护理: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卧床休息,防止情绪波动。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

5、免疫抑制剂时,应观察药 物疗效、副作用及监测电解质。7、皮肤护理:保护好水肿的皮肤,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对于水肿 较严重的病人应防止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低肢,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软垫支撑 受压部位,并适当予以按摩。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9、心理护理:耐心进行有关卫生知识宣教,多关心、巡视病人,使病人心理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46周,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防止劳累和 剧烈活动,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钾、低磷、低脂、高维

6、生素、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饮食, 蛋白质的摄入一般 11、2g/kg/d 。4、病情观察:(1)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及时发现肺水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2) 监测电解质及血肌酊、尿素氮情况,尤其是观察有无高钾血症、酸中毒。(3) 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4) 观察尿毒症先兆表现,即有无贫血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病症。5、 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卫生。卧床休息,防止情绪波动。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每日测血压 2次,并做记录。协助医生作好肾组 织活检检查。6、用药护理:(1) 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致出血,应观察有无鼻岫、皮肤的瘀点、

7、瘀 斑及其他部位的出血情况。(2)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胃肠不适、上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等副反响,应密切观察意识、尿量、水肿、蛋白尿等变化。(3) 血浆置换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7、 保护好水肿的皮肤,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做好口腔护理,观察 口腔内有无牙龈出血、牙龈增生等,每天饭后用温水漱口。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9、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病情开展快,临床表现重,病人思想负担大,应关心体贴 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0、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防止受凉和感冒。 对病人及家属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知

8、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作用,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服药的考前须知。定期复查与随访。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 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 ,待病症消失尿常规检查根本正常后 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注意劳逸结合。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对于有氮质血症的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一般为 0、50、8g/kg/d ,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高血压病人应 限制钠的摄入,水肿时应限制水分的摄入。4、病情观察:(1) 观察血压、水肿、尿量、尿检结果及肾功能的变化,如有少尿、水肿、血压 升高时,应及时汇报医师。(2) 注

9、意观察病人意识、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脑病及 心功能不全的先兆病症。5、 观察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 卫生。详细记录24h尿量。6、用药护理:(1) 应用血小板解聚药时应严格执行时间、剂量,严密观察不良反响。(2) 应用降压药时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每天早晚测血压一次。(3) 禁用氨基糖贰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7、根底护理: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对于水肿 较严重的病人应防止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低肢,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 软垫支撑受压部位。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口腔内有无牙龈出血、牙龈增生等,每天

10、饭后 用温水漱口。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9、心理护理:指导病人注意防止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主动关心抚慰病 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10、健康教育:教会病人与疾病有关的家庭护理知识,如如何控制饮水量、自我监 测血压等。防止剧烈活动和过重的体力劳动,防治呼吸道感染。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泌 尿道感染。勿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定期门诊随访。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在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当全身水肿、合并胸水、腹水,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对于高血压的病人,应限制活动量。 老年病人改变体位时不可过快,防止体

11、位性低血压。3、饮食护理:一般为正常量的优质蛋白,即 1g/kg/d。但当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肌酊去除率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热量的供应不少于126147kJ/kg/d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v 300mg/d,饱和脂肪酸每日低于10%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溶性纤维的饮 食。钠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3g,严重水肿者那么不超过 2g/d,水的摄入量按进液量=尿量+ 500ml计算。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及体重的变化,每周测体重23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2) 肾病综合征病人常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血栓,应严密观察先兆表现。如 有咯血、胸痛应考虑肺梗死,一

12、侧肢体肿胀明显时应考虑该肢体有静脉血栓形成,及时 汇报医师。5、用药护理:(1) 使用利尿剂时应观察病人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血容量缺乏的表 现,如低血钠、低血钾、低血容量等。(2) 观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及副作用,遇有感染征象或低血钾、水钠潴留 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病症时,应及时汇报医师。(3) 观察抗凝药物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发生,限制病人活动,以防发生内脏出血。6、皮肤护理:催促或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衣着宽大柔 软。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全身皮肤、口腔粘膜的清洁。7、心理护理(1) 给病人以精神上的支持,行为上的纠正,鼓励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2) 向病人及家属

13、介绍肾脏病的有关知识,使之能正确领会治疗及护理方案,主 动配合。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9、健康教育:(1) 防止过度劳累,预防感染,保证营养,增加抵抗力,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诊 治。(2) 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门诊复查。(二)护理措施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各项护理操作最好能集中进行,防止过多地干扰病人,加 重病人的不适。慢性期应维持适当的运动与休息。3、 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至少1500ml以上。给予高热量、高 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轻症者进食清淡、富于营养的饮食。发热、全身病症明 显者,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消化道病症

14、明显者可静脉补液。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温波动,高热病人测量体温q4h, 加强病情观察,排尿方式有无异常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尿液的颜色、 性状及尿量,并详细记录。5、高热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措施,并仔细记录体温变化。对 病人主诉疼痛给予对症处理。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尿路刺激病症。6、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尿液细胞学检查等。7、用药护理:按医嘱使用抗菌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向病人解释有关药 物的作用、用法、疗程、考前须知。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8、根底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高热时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15、和床单,做好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温水漱口。9、心理护理:因本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对病人生活造成困扰,故应安抚其 紧张、焦虑情绪,及时解决疾病病症,分散注意力,使其保持乐观开朗,树立对疾病治 疗的信心。10、 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尤其是保持会阴部及肛 周皮肤的清洁。多饮水勤排尿,建议病人以白开水为宜。预防感冒及过度劳累,定期门诊随访。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3、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对病人进行临床监护。4、饮食护理:对于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以及含钠、钾量较低的食物,蛋白质的摄入量早期限制为 0、5g/kg/d ,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透析的病 人给予高蛋白饮食,血液透析病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d,腹膜透析为1、21、3g/kg/d,同时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供应充足的热量126188kJ/kg/d 。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物质。5、病情观察:监测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