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57383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清明节随笔合集15篇清明节随笔1 青春的芽苞虽是短暂,在那忧伤的清明节前,凋谢枝头,令人叹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涅槃,更高层次的再生哟!和着清风晾晒,脱其嫩稚,伴着炊烟杀青,敛其丰腴。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针,燃起篝火烘焙,烟温香暖中出落成纤纤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为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绝品也!在春后的时节,烧一壶清泉,把她冲泡,未见其形已闻其香!暗香氤氲,袅袅娜娜。看其形,观其姿,叹其舞,惊其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鲜活一波春水,清绿一片心空!啜一口清甜,闻一丝香远!清明节随笔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时故土已是万物复苏,麦子吐穗,

2、柳树吐芽,草长莺飞,到处鸟语花香风光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总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也时常回忆起儿时的清明节儿时的清明节风俗丰富多彩。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期间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踏青玩耍的爽朗欢笑声,互相交融构成了一个富有特色让人难忘的节日。在故土,清明节当天每家每户都有在大门两侧插柳枝的风俗,听娘讲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辟邪,让家家户户图个吉庆祥和而已。每逢清明的前一天,我们显得异常兴奋和冲动,因为家里安排采摘柳枝的任务,通常是由我与哥哥去完成的。柳树长在离家不远的西

3、湾边,下午放学后,我们便急匆匆地放下书包,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不知名的歌儿来到了目的地。望着一排排舒展着嫩绿色枝条的杨柳,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荡去,像一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受此感染和启发,让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在哥哥的怂恿下,我如同乖巧的猴子,不出三下两下,便一溜烟窜到了柳树杈上,开场攀折柳枝,不一会便够了满满一抱,哥哥负责带回家中,由母亲在第二天清晨插在家中的大门两侧。此时,我照旧钻在树杈上去攀折柳枝,开场了我下一项做哨子的游戏。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可以做哨子的柳枝,需要粗壮的树枝,最好透着青色

4、,没有一点疤痕,是柳树中长得最旺盛的枝条。因为只有这样的柳枝,做出来的哨子,声音才会响亮耐久。当我看中一根柳枝后,迅速攀爬过去,将枝条握在手中轻轻折断后,用乖巧的双手不断扭动柳枝皮,让皮和干脱节后,然后从大头往下渐渐抽下此时假假设用嘴轻轻地吸一下洁白的枝干,有一种青青的、甜甜的、略带点苦涩的滋味。我从柳树上下来以后,把柳皮用刀子割齐,略微一压,这样柳哨就做好了。把它放在嘴里,呜呜的吹着,走在大街上,被围观的人注视着,那份惬意,那份舒心,如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一样,真是幸福极了!清明节吃鸡蛋是我们那儿多年来一直不变的风俗,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儿时,清明节早上的饭是最值

5、得期待的,因为母亲要给我们煮鸡蛋吃了,这对于一年里难得吃上一次鸡蛋的我们来说,似乎从清明以前的很多日子就开场期盼这一天了。清明这天,母亲起个大早,把家中积攒多日老母鸡下的鸡蛋,从坛子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放在锅里给我们煮着吃。此时,我与姐姐哥哥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围拢着母亲当蓝色的火苗_锅底,锅内的水早已沸腾,鸡蛋散发出的香气也随处四溢。此时我们的口水几乎就要流出来了这不,鸡蛋刚一出锅,我们便每人一个拿在手里,不停地上下翻动着,还没等到鸡蛋完全冷凉,便抢先在桌子上磕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早饭后,我留一只感觉皮特别硬的鸡蛋,用大红纸把鸡蛋皮染红,便拿着出去,在人群中开场夸耀,找同

6、伴们开场参加碰鸡蛋的游戏。当然碰蛋也是有学问的,因为蛋的两头硬,特别是最尖的那头最硬,中间脆。所以要用最尖的那头来碰,再说一定要出手快,做到主动出击,这样才会把对方的蛋碰碎几率就大。成功者,当然会得意洋洋,失败者,脸上面带沮丧,只能无奈的把碰破的鸡蛋由自己解决掉了成功者再去找更好的对手来“决斗”。当然,我也碰上过不厚道的小伙伴,他用家中的鹅蛋来碰我的鸡蛋,当然鹅蛋一定会胜出;还有慌乱中,成心用食指骨节碰鸡蛋的,当然是鸡蛋要破了。但“手段”被识破后,都是一致被谴责的。谴责归谴责,事情过后,我们仍然还是好朋友。事后,我也曾带着疑问和困惑屡次跟问母亲,询问清明节吃鸡蛋、撞鸡蛋的意义,母亲告诉我,这不

7、仅是当地的一种民俗,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吧,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不解的摇了摇头清明是寄托哀思之日,是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对先祖的追思之时。在我们农村,扫墓的风俗都是赶在清明的前一天进展。小时候我依稀记得,父亲总爱带上我去上坟的场景。在母亲的嘱托下,我第一次极不情愿的尾随在父亲身后,带上祭品,慢腾腾地来到了两个土丘面前。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从远处看样子像是小土坡,但又不敢直问。此时我静静地注视着父亲,看着他仔细地把土包上的杂草拔干净以后,用铁锨漫上新土并逐一拍实,接着用砖块压好坟头纸。并将带来的水果和榨菜,放在那两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神情专注地点燃了香火伴

8、随着燃烧的黄表纸,和升起的袅袅烟雾,父亲嘴里不知在小声嘀咕着些什么。但见他表情严肃,气氛凝重看着父亲一本正经的动作,不懂事的我总觉得好玩,忍不住笑了一声。可是不知为什么,父亲生气地看了我一眼,还让我也跟着蹲下,并对着土包磕了两个响头,“为什么呀?”我当然不乐意,再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又为什么要我下跪呢?”我奇怪地问。只见父亲神情严肃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轻轻地对我说道:“星儿,这两个小土包里埋着你的爷爷和奶奶,他们为了咱们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永远思念他们”我心里顿时觉得非常难过。却始终不明白爷爷奶奶去世后为什么会埋在这里呢?年幼的我,仿佛什么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后,我还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学着父

9、亲的姿势对着坟墓拜了两下。因为我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的心里非常难过,我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对父亲最大的抚慰吧!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经常组织去烈士墓祭扫,这对我们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节一大早,我们以班为单位,列队从学校出发。班长打着少先队旗在前面带路,我们那么雄赳赳气昂昂在后面跟着,大家一路高歌唱着我们是共产接班人的队歌,此时路两边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正在开放,山上的松柏青青翠翠,我们的心情是既沉重又欢快,沉重的是想起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妙生活而捐躯,欢快的是我们走出校园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期间向烈士墓献的花圈,是我们头几天用买来的纸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成的,花以白色为主调

10、,间隔置以黄色和蓝色的花,花的形状有菊花、玫瑰花和细条叶状花,这些做法至今我还记得清楚楚。每次祭扫活动都有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及教师对我们的鼓励,接着是我们学生的宣誓仪式,每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下是挺得笔直的胸膛,每颗小小的心灵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做“红色接班人”,坚决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清明节期间,荡秋千也是我们那里的风俗之一。作为大人和小孩都能娱乐的活动,秋千受到人们的喜欢。我清楚记得村里的秋千高七米左右,大人们可以站在踏板上荡,也可以坐着荡,单人荡也可,双人荡也可以。对此我们只有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们站在秋千上,腿一曲一直前后摆动,衣服随之舞动就像蝴蝶纷飞。那时因为我们个头小,力

11、气也小,只能在家中让父母找两棵相邻的大树,绑上一根结实的木棍当横梁,横梁上放两个结实的大铁环,绳子中间穿上一块木板,两头连在铁环上,这样就构成了童年时我们简单而喜欢的秋千了。清明期间,我在姐姐的帮助下,一屁股坐好,两手揽住绳索,便晃了起来,并一边唱着“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摘朵白云怀中抱,送给爷爷把背。秋千秋千高高,荡呀荡过树梢,树梢点头微笑,夸我是英勇的宝宝。”的儿童歌谣。是啊,童年的乐趣随着秋千的荡漾而不断延伸清明又是踏青的大好时节,有明媚阳光相伴,鸟语花香作陪,在这充满生气的季节里,大都数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出游渴望,儿时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平日里,我们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去山里或

12、者小溪边玩耍,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亲密玩伴,虽然大家没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把戏也挺多挺有趣。记得村子里有一条小溪淌过,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后,挽起裤腿,常常一块去捉螃蟹、捞虾米。假如不去溪边玩耍,就是在大山里游逛,当自己置身于青山怀抱中,顿觉空气清新,鸟鸣山涧,每一处风景都那么赏心悦目。有时候,春雨过后,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拎着篮子,去山上找蘑菇或者春笋,偶然也会摘一些野果子在路上解馋。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和山间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骑在牛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阳,就能打发掉春天里一整个下午的惬意光阴。等太阳下山了,就带着晒得通红的脸蛋,赶着牛儿回家了。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三年级那年,我跟着

13、教师参加的踏青活动。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一列队伍欢乐地走在春游的路上。队伍在路上行进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喊班上某个歌喉好的同学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欢乐无比。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分头坐下,全班围成一个圈,玩着丢红领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三五围城一个小团体,大家彼此交换着各自带的零食。如今想来那份欢乐、那份真情,那份友谊,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如今随着经济开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清明节已经上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里面不仅交融着文化元素,同时更多地的包含了经济元素,缺少的却是儿时的那份温馨、纯真、和谐与快乐,看来这些美妙的场景温馨的故事只能在记

14、忆中寻找罢了清明节随笔3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天气最好的一天,下午,叔叔带着我和妹妹去海边踏青。走到海滨公园门口,到底是春天来了,这儿焕然一新,碧绿鲜亮的草地更加油亮,彩色的风筝仿佛在举行飞行比赛,争先恐后地向上窜。这不天上的风筝密密麻麻,真可谓“天上的风筝比人多”。风筝那么多,那么艳丽,让我眼花缭乱,这真像一场“空中选美比赛”。空中的风筝争奇斗艳,地上放风筝的人自然也是千姿百态,瞧,那边的老爷爷告诉我,他在放红色的章鱼风筝,我找了半天才勉强找出他的风筝,它太小了,几乎快成了一个点,再看老爷爷,他的脸上明摆着“认真”二字,那神态比我们上课还专注呢!看别人放不爽,我也来试试,我让叔叔先

15、放。哎,真是万事开头难,不到一分钟,线断了,我把它打个结勉强用起来;风向又不对,换一边,可没过几分钟,这讨厌的风筝又断线了,线可能承受不住了,叔叔只好重新去买新线,等待途中,我气愤地盯着风筝上的小狗,小狗也笑眯眯地看着我,可我却认为它是在嘲笑我,说我没才能让它飞上天。风水轮流转,不一会儿,我们的风筝总算是“爬”起来了,升上了半空,可不知怎么回事,这风筝像个醉汉,东摇西晃,就是不稳,跟我唱对台戏。在叔叔和我的努力下,风筝好转了些,二捆长线让它“圆了飞天梦”。小狗也窜上了百米高空,与其它风筝比赛去了,看到经过反复折腾的风筝总算飞上了天空,让我会心地笑了。天色偏暗,我们收了风筝,我与风筝有个约定,这

16、个周末,让我们飞得更高!清明节随笔4 又到清明拜山时一年24个节气,清明节应算得上有点名气。清明的知名,不只是因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之所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难以忘怀,恐怕缘于清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据说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络起来,而寒食又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严禁烟火,以扫墓、踏青、插柳、寒食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们都纷纷上山或远行,给自己逝去的亲友送去一份浓浓的祝祷。广州从化人清明期间的祭祀叫拜山,这与内地的扫墓很有些不同,一是这里的拜山时间长,一般说整个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这里拜山的规模大,他们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同时出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让那些内地人看了真有点不可思议。曾有在从化工作的内地朋友跟我讨论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初我对这种现象一时也难以理解,后来,在从化生活久了,对这里的人们及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也就渐渐地品味出了这种活动的意义。清明是祭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