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573070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8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关于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 摘要:留守老人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值得关心,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如何解决,也是当今社会应该着重思考的。 关键词:留守老人,生活状况,存在困难,解决方法。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改变现有的生活条件,农村的青壮年纷纷走出大山,前往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以获得主要生活收入。由于青壮年远离家乡,就使得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及妇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386199,。由此也就产生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说法,这些弱势群体值得全社会深入关注,了解其生活状况。我

2、们调研小组,走访了江西省瑞昌市白杨镇毛坪村,实地走访该村的留守老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留守老人生活基本情况 毛坪村原来是独立的一个村,现在归属于郭桥村。毛坪村属小村,是当地最贫困的一个村。该村交通不便,通往该村的道路也是近两年才修建完毕,并且该道路只是修到了村入口不远处,也就是说该村有大部分并未修路,甚至有些村户门前的泥路只能走摩托车,再大一点的车不能通行。 村中不通水。村民只能在半山腰处的一个取水处取水。村里许多的房屋早已废弃,只剩下残垣断壁,村中居住条件较差。毛坪村现有150多人,但是常住人口只有30多人,并且基本上是老人与儿童。 茅坪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难人数较多。他们的儿子在外打工

3、,女儿嫁给外地,家中只有老两口,有些留守老人配偶去世,只能自己单独生活。由于村中不通水70多岁老人仍然需要自己挑水食用,他们的生活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如果身体允许,便到瑞昌市做些简单的零工,留守老人能依靠自己生活便不依靠自己的子女。当问及不依靠子女的原因,他们回答是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 由于是依靠自己,从而生活来源甚微,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一位76岁老人,由于患有疾病,每顿饭只能吃稀饭,疾病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现实生活水平也是不满意的,但是他们却只能是无奈,子女要生活,子女也要顾及自己的小家,由于条件所限,他们只能过这样的生活。 子女在外,老人留守农

4、村,使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但是老人的劳动力有限,使大批土地放荒。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问题 留守老人面临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留守老人年岁都已较高,身体状况不好,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存在突发疾病的安全隐患。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患高血压,儿子都很有出息,但是都是在外工作,老人的 老伴儿已去世,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话,老人在生活中便存在安全问题,若遇到疾病突发,身边无人,很危险。 除以上疾病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如独自行动不慎引发的安全问题。 留守老人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中他们较孤独,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并且村里人少,生活中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局限于

5、自己的家庭。而对于一个人生活的老人,这一问题更加凸显,他们唯一的娱乐也许是身边的宠物或是电视机。在调研的过程中,老人和我们交流时,表现出他们渴望交流的心情。 由以上精神孤独问题,也便得出留守老人生活娱乐问题,由于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只能四季劳作,加之农村缺少娱乐设施,因此生活单调,缺少乐趣。 两辈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也是留守老人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有些留守老人与儿子关系不好,有些与儿媳关系不好,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问题, 也不乏孝心缺失的原因。 问题解决方案 1、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

6、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积累的义务服务。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资,使其搬进托养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看管的问题的解决。 2、针对尽孝问题,应该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孝道的教育,对在敬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应该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年轻人应该给予批评指责。在外子女要经常和自己的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送物品,架起亲情的桥梁,家中大事要征求父母的建议加强彼此的沟通。

7、 3、针对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应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并尽快在全国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证范围,提高就医报销比例,根据留守老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制定报销标准。 4、建立农村老人志愿服务队,诸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老人做些日常琐事,陪他们聊天谈心,保持经常的联系。 留守老人的问题很多,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关注老人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如果留守老人的难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要想真正解决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来关心留守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推荐第2篇: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看望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的调研

8、报告 调研时间:2023年*月*日 调研地点:* 调研内容:走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 调研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加深学生及至社会对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注。 调研过程:我们走访的一位老人已将近古稀之年。她现在是一个人生活,子女在外地打工好几年没有回来了。农作物都是自己亲手种植的,虽然辛苦可是还能过活。她用颤抖的声音向我们说道,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会特别想念子女。我们离开后,又采访了一位四岁的女童。她现在由奶奶抚养,奶奶告诉我们,孩子的爸妈都在浙江义乌打工。偶尔会带孩子去义乌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又送回来。孩子年纪尚小,似乎对爸爸妈妈没有过多的想念。但是奶奶讲到,孩子经常嚷着想喝果粒多,奶奶问她

9、:哪里有卖呀。她说:义乌有卖。 个人感受:如今社会上有很多类似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大量的经济上的资助吗?不是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陪伴,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我们不能奢望在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我们对他们付出的关心应该是不间断的。只有一直坚持去做,去努力,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改善抑或说是根本性的解决。 结束语:这次调研带给我们很大的感触,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活动则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能够调动更多的力量去帮助和关爱这些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毋庸置疑,这次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推荐第3篇: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

10、守老人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因为母亲青年们都纷纷走出大山,到城镇去务农,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或者是留守儿童的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据国家老龄委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的数据,截至20*年,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约为5000万人。随着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寿命大幅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堪忧。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对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西部山区XX县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探寻改善西部山区农

11、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途径。 一、XX县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 XX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31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万人,占总人口的%,农村留守老人9585人,占农村老人的比例已高达85%。他们99%是居家养老,1%是社会养老。近年XX县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使农村留守老人的的生活生存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一)农村留守老人增多 新世纪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家庭极少,家庭小型化普遍。农村老人支持儿女在城镇买房或租房生活,而老人则留在家里守着那难以割舍的旧土。留 守老人日常生活多是

12、靠自己解决,生命不息劳动不止。也有老年人进城随子女生活,上楼下楼很不方便,或者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受到儿孙指责心情不畅,久而久之,多数人农村居住,成为农村留守老人的新成员。 (二)留守老人仍需参加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不高,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生计。据调查,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不想自己的田地弃耕,就必须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解决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 (三)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 XX县是山区县,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地理条件复杂,地广人稀,决定了老人居住具有分散性。一部分居住在远离道路的山上或沟底,经济条件差

13、,交通不便;一部分居住在公路沿线区,看病就医相对方便,但是居住分散,不 宜管理;只有小部分老人生活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及周边、农村社区和工矿业区,生存状况较好。 (四)养老方式具有多样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农村留守老人不同的生活和养老方式。一是贫困残疾家庭以政府养老为主。主要是农村五保老人、痴、呆、傻、残老人,这部分家庭相对较少,但问题最多,老人生活状况也最差,他们的养老主要是由政府通过福利院的形式解决。二是有一定劳动能力和经济基础的留守老人借助幸福院互助养老。这部分老人的子女收入稳定,家中有经济林木或特种养殖业,老人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三是有稳定收入的留守老人以家庭养老

14、为主。这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大多在乡镇及周边、农村社区、工矿业集中区生活,医疗卫生水平较高,文艺活动丰富,儿女有固定职业,收入稳定,对老人的补贴较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XX县近几年经济社会条件大幅提升,政府、社会对农村和农村留守老人实施了很多优惠政策,但问题依然不少。 (一)存在问题 第一,国家养老机构规模小。国家养老规模小,床位少。2xxx年9月XX县在距县城18公里的投资2600余万元建XX县社会福利园区,对全县五保供养对象和残疾人实行集中生活管理、集中康复治疗、集中生产劳动及对农村复退军人提供休疗服务的综合机构。集中供养了346名五保老人和傻、残、孤儿、精神病等特殊人员,入住率91%

15、。福利园服务对象主要是痴、呆、傻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如智力残疾人员董小林、鳌自明、单臂老人杨勇娃、聋哑老人李宝林、患小儿麻痹老人康彩明等老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无人照料,因此被政府第一批纳入福利院。相对全县9585名农村留守老人,总体规模尚小,尽管XX县在南片又修建了一所敬老院, 但依然难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 第二,社会互助养老气候难成。农村传统上有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习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邻里间除红白喜事之外,互助较前少了很多。随着留守老人日益增多,邻里之间相互照料的难度越来越大,村组织也难免存在照料不周的现象。比如XX县双石铺镇桥头庄村87岁高龄老人唐玉花,儿子20年前去世,儿媳15年前改嫁到邻村,老人在桥头庄村委会干部和前儿媳的监护下空巢生活了16年,2xxx年11月中旬老人在家中去世,无人知道老人的准确去世时间。 在政府倡导下,2xxx年XX县借鉴其他市县农村养老经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兴建了黄牛埔镇堆子村、周家庄村、留凤关镇连云寺村等3所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