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5720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梳理归纳】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答案 水源相互补给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_,B _ ,C _ ,D_,E_,F_,G_,H_,(2)水循环类型:ACDE 属于_循环(大循环),F、D属于_循环,A、B属于_循环。(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_C_D_E、G_,回归海洋。(4)水循环的意义维持_。缓解不同纬度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_。【答案】蒸发 降水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植物蒸腾

2、地下径流 下渗海陆间 陆地内 海上内 海水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径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热量 地表形态【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思考导读】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

3、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参考答案】1自然原因: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重极小;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工农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增加,使水资源的数量减少;生产、生活排放废弃物增多,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污染了河流和湖泊,使水资源的质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2大气降水。海陆间水循环。3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降水(人工降水);下渗(破坏植被等);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尝试练习】读某种水体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水体主要分布在()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 C大

4、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2该水体为()液态水 固态水湖泊水冰川 A B C D 【解析】第1题,结合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种水体主要位于高纬度的南极洲、北冰洋周边地区以及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等地区。第2题,根据该水体分布可以判断出其为冰川,冰川属于固态水。答案1.D2.D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34题。某地水循环示意图3图中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

5、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解析】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几水资源饥利用第3题,结合图示,依据水循环环节可知:为降水,形成地表水体,为地表径流,是水汽输送的上一环节,为蒸发,属流域间循环,为跨流域调水第4题,在排水过程中,仅仅防当地污染是不怡当的,还要防止对其他地区造成污染答案13.B4.D读济南泉水成因示意图,回答5-6题。5如果涌泉的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由()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6涌泉在某个时期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的种植面积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绿化南部山区 A B C D解析l第5题,该地涌泉为承压水,南部为其补给区,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因为南部山区受到污染。第6题,根据涌泉形成的原因可知,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持南部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是提高地下水水位的可行措施答案5.D6.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