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57175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文和古诗文阅读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 30 题。文明的共相回溯我们历史演变的经验,有两条最重要:一是传统不能割断,二是世界不能脱离。清代的问题,就是它与世界相脱离,闭上了对外交往的大门。近30 年以来作为基本国策的改革开放,目标之一就是让我们进入世界的大家庭,不脱离开世界大势来孤立地考虑自己的问题。历史的反思,传统的承继,归根结底是要整合自己的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所用。因此近年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学的提倡,诚然是理所必至的好事情。可是随着大家为重建传统所做的努力,也有一些意外之见和意外之行,值得我们检讨和反思。比如小学生设立国学班倒也罢了,却要小孩子们穿上古代的袍服,念论语还要摇头晃脑,此理实不可解。

2、又比如有人提出恢复黄帝纪历,这个想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公元来纪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要一步,连纪历都要改变,近代以来未之闻也。 虽然是个别的说法, 也够让人感到意外的了。 有人提出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入场服装要穿所谓“汉服” 。什么是“汉服”?唐朝的,宋朝的,还是清朝的?还有的提出要改学位服,我的看法,这不一定是明智之举。文明是有它的共相的。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求同”比“立异”重要得多。虽然我们做学术研究不能不区分出“异”,但是区分“异”的目标结果是为了求其“同”。我历来认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研究,是通过“异”来追求那个“同”。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 中谈到对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比较,而比较的结

3、果和目的,是尚同,“心同理同” 、“貌异心同”一类字眼,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出现。他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钱钟书不刻意“立异”,而是追求“同” ,这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大学者,都不以“立异”为尚, “立异”不是有学问的表现。对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现在很多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化的模式不应该是一个。从历史上来看, 以前的两个模式:一个是欧洲的模式,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模式;第二个就是北美的模式, 也是对现代化影响最大的一个模式。但是,当东亚兴起之后, 特别是中国兴盛之后,人们在探讨有没有第三种现代化的模式?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欧洲、北美的模式一

4、定是一样的吗?我看,不一定。尽管如此,在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价值层面,比如生存的渴望、爱的追求、趋利避害的心理、对灾难的应对等等, 这些人性的基本追求方面,人类的共同之处是非常之多的,而不是简单以国家、民族作为分界的。照说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是最能见出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的,但已故的美国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大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史华慈先生,曾亲口对我说过,连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要。我们在重建文化传统的过程当中,一些传统节日恢复了原来的位置,我对此是完全赞同的。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非常富有文化意味的中国传统节日,历来为我国民众所喜爱,放假、休闲、游乐,不仅是连接传统、恢复记

5、忆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的狂欢。但我们亦不要忘记,我们是世界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人类文明当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共相的东西,我们不会也不可能例外。25.本文论述的核心问题是()A. 传统的继承B.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C.文明的共相D.改革开放与历史问题26.根据原文的叙述,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A. 改革开放的目标是让我们进入世界的大家庭,这一基本国策已实行了近30 年。B. 近年来, 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学受到提倡, 人们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理所必至, 令人欣喜。C.真正的大学者,是不会“立异”的,“立异”不是有学问的表现。D. 史华慈先生认为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同样存在 “共相”,它并不像人们想

6、象的那样差异明显。27.依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要坚定不移地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进而进入世界的大家庭。B. 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学班大量出现在小学教育阶段。C.将来,现代化的模式可能会超过两种,这些模式会具有明显的民族界限。D. 继承传统的终极目的便是通过整合先前的资源为新的进步所用。中国限用塑料袋能令行禁止吗?它们随风飘舞,装扮了树木,点缀了河流。它们把手指勒得紧紧的,与腿脚碰撞。据估计,中国每天使用30 亿只塑料袋。但是,如果政府能做到令行禁止,对这个国家有害的这种薄塑料袋很快将成为过去。根据在2008 年奥运到来之前宣布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

7、划,中国将自6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理论上讲,中国应该更容易转到布料和竹子等做成的篮子,因为许多消费者直到上世纪90 年代才放弃使用,许多中国人对它们记忆犹新。但是,中国以前推出的相关禁令都不是那么成功,批评者认为塑料袋禁令只不过是一种宣传招式。近几年,北京先后对塑料包装材料、 一次性木制筷子、塑料餐盘以及酒店客房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宣布禁令,但不到几个月,各项禁令都变得形同虚设。环保主义者说,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思维定势,动荡的“文化大革命”致使大多数公共利益观念荡然无存,而如今人们正一头冲向财富。但业内专家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塑料袋政策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施的问题。“小小的塑料

8、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塑料杂志总编辑说,“这是检验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 。例如,禁止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塑料袋,而不是要求厂家通过强度测试,这种规定有可能造成中国使用更多的塑料。其他人说,规定的许多细节尚未敲定,包括对违反者如何惩罚及对较厚塑料袋的定价。此外,如果政府真想改善其资源利用和城市环境,就应鼓励塑料循环。一些人认为, 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可能是出于对奥运前的形象和高油价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环境的关注。北京的一名鱼贩说:“不论在中国还是国外,塑料袋都很方便,大家的习惯改不了。塑料袋还要用200 年。”然而,中国“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指出,人们总是不愿改变,但最终会

9、习惯的,“许多人抱怨,这需要一些时间适应。但中国人这么多,我们的资源又少。这对于地球也是必要的”。28.下列对中国限用塑料袋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北京先后对塑料包装材料、 一次性木制筷子、 塑料餐盘以及酒店客房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宣布禁止,但形同虚设、死灰复燃。B.2008 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限用塑料袋是出于对奥运前的形象的考虑。C.它们随风飘舞,装扮了树木,点缀了河流。中国每天使用30 亿只塑料袋。D. 中国人传统上喜欢由布料和竹子等做成的篮子。29、对“这是检验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禁止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塑料袋,而不是要求厂家通过强度测试,

10、这种规定有可能造成中2国使用更多的塑料。B. 老百姓限用塑料袋后,习惯难以改变,生活极不适应,怨声载道。C.2008 年 6 月 1 日禁令实行后,政府如何监督?对违反者又将如何处罚?D. 习惯成自然,一时难改变。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可采取焚烧和填埋的办法解决。3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限用塑料袋完全能做到令行禁止,对中国有害的塑料袋很快将成为过去。B. 中国人喜欢使用塑料袋的原因是它方便生活,人们早已习惯了。C.人们难一改掉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完全是因为思维定势。D. 小小的塑料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中国将自6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塑料袋。二、古代诗文阅读(3

11、6 分)(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初立, 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 对曰:“臣何足以知之! ”上曰:“公长者, 宜知之。”叔顿首曰: “故云中守孟舒

12、,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 “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 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 ”复召以为云中守。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 “有之。”“事安在?”叔曰: “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

13、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常暴坐宛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义不伤先人名。 ”(节选自汉书卷三十七)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贤:以 为贤,认为贤能B 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说:通

14、“悦” ,高兴,愉悦C今梁王不伏诛。诛:讨伐D 鲁王闻之,大惭。惭:惭愧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古之学者必有师B 随张王,以身死之輮以为轮C如其伏诛,而后太食不甘味序八州而朝同列3D 景帝君叔案梁,具得其事其孰能讥之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赵午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B 孟舒率疲惫的士兵争相临战,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C田叔彻查了梁孝王使人杀人案,并禀报景帝。D 田叔在对处理民告鲁王与阻止鲁王好猎的两件事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 5 分)( 2)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少 年 游杨亿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