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570823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2 新人教版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燕山(yn)胡骑(j)机杼(zh)环谒(y) B华歆(xn) 邑人(y)优劣(ne)泯然(mn)C军帖(te) 可汗(hn)朔气(shu) 城阙(qu) D宦游(hun)曲阑(ln) 云鬓(bng)辔头(pi)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字词。教导 相符、相当 北方 回头看诲人不倦(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朔气传金柝( )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各句中的数目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分别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仲永生五年 C军书十二卷D又七年,还自扬州。 E巴山楚水凄凉地,

2、二十三年弃置身。4. 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默而识之(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传一乡秀才观之( )友人惭,下车引之( )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尊君在不。 D、择其善者而从之。6.填空。(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4)“处处留心皆学问”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要谦虚,时常向他人请教,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 。”

3、(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6)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 。 (7)沉舟侧畔千帆过,_。 (8)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9)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 。(10)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11)出自木兰诗的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 , ; , ?”(12)杂诗(王维)中表达怀乡之情的句子是_,_(13)夜雨寄北中写眼前之景的诗句是 , 。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 。(14)淮上与友人别中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朋友握别时候的浓浓离别情绪的句子是_,_。通过风笛的凄清

4、远扬,表达离别的愁苦,朋友各往他乡,烘托出离人的依依难舍的特殊心境的句子是_,_。(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_。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_。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 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二、发展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5、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学而时习之()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默而识之()9“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10翻译下列语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下列语句中表示是学习方法的有()A学而时习

6、之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思而不学则殆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F择其善者而从之三、提高题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

7、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子。勉勤勉,努力。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卒之为众人 卒: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终无济于天下 济: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14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15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乙文:参考答案:第二模块3时间 三 受

8、于人者不至 4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第三模块1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

9、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参考答案:1A2教导相符、相当北方回头看3AC4知识仲永仲永写的诗元方书具5D6略7略8. 代所学知识代孔文子代学习所得9、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是可以做老师的。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当我的老师。11AB12终于 达到 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1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