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56737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反复修改教案并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进班上课,那学生呢?只要带上一本书一枝笔就够了吗?那只能使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课堂45分钟,并不足以使他们对问题有深刻透彻的理解,也不足以使他们提出更有价值,甚至能刁难住老师的问题,那些学困生就更不用提了。所以,本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要知道习惯是怎

2、样养成的,按照习惯的养成规律去培养。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我说一下个人观点: 1、由于爱好、兴趣而慢慢形成;2、由于长期的某种诱惑而形成;3、由于长期受外界的约束而形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觉得应该注意几点:首先,老师应该教会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注意事项、预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如果不知道这些,那么学生也无从下手,不会有意的去预习。总之要规范预习过程,老师一定要做好引领、指导作用,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必须要走好、走准、走稳,万事开头难吗!其次,老师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学生一道走下去,是学生精神的加油站。老师一方面引导,一方面严格要求,不能让懒惰思想占领学生大脑,老师要监督好,这

3、是一项大工程,即使已经形成,也要坚持督促,并要有相对应的检查措施。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要有一定的物质刺激或精神奖励。对于及时、有效地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在家长会上公开表扬,期末发小奖状或奖品,对没有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督促按时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时常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他们高高兴兴的努力向前进。再次,预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某个教师的事情,各科老师都要做,步调要统一,齐头并进。老

4、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与各科老师交流意见,要让学生感觉到宽松而又严谨,严厉而又有爱,因此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共同开发。最后,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待,他们并不是学习的机器,有错误是正常的,学不会也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差异,老师心态要正。这一点领导更应该知道,要减轻老师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把老师解放出来,改变现有的评价制度。“素质教育喊多年,叫的是哄哄烈烈,应试教育用多年,搞的是扎扎实实。”预习习惯培养是长期而又艰巨的,老师要有心里准备,每个学生都有差异,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反复也很正常。不要一味的强加给每一位学生,习惯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老师尽力而为之。要善待一切学生,善待学生的一切。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吾将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