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565316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企业事故汇编4(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公司事故汇编 2015年5月案例1 甘油蒸馏釜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2月3日,接班时釜温在140度左右,操作正常,上午11:00左右,发现真空下降,开始检查,但没有找到原因,11:30左右发现没有真空,为查原因,几次开关真空阀门,但也没有找到原因。釜温升至205度左右,釜节垫片开始泄漏,随后发生爆炸。2、事故原因: (1)操作工在处理生产故障时,没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过程中,几次关闭真空阀门,造成系统压力更高;(2)生产技术部在安排改变工艺操作时,没有新的工艺操作规程下发,操作工无章可依;(3)设备缺少安全附件,蒸馏釜没有液位计、压力表及安全阀,原设计失误;(4)根据现场

2、实测,爆炸设备撕裂口为5毫米,而设备壁厚据测量结果推断应为6毫米,说明设备老化。3、事故教训:(1)提高职工操作水平,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在工作中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技能;(2)严格考核职工操作技能,把好培训关,培训不过关者不能独立操作;(3)完善操作法规,完善各种考核制度,派技术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查。案例 2 3#压缩机漏气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4月11日,操作工发现氢气系统压力低,并呈下降趋势,经检查发现3#压缩机四段排油根部阀泄漏。拆下后,发现有气体外漏,现场机修工有1人气体中毒晕倒(几分钟后清醒),送医院检查。2、事故原因: (1)对泄漏的判断不够周全,

3、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2)检查发现一段进口蝶阀发生内漏,煤气报警器没有报警在此状态下进行检修,导致中毒事情发生。3、事故教训:(1)此操作应配戴防毒面具;(2)所有回阀打开,并打开放空总阀;(3)排气风扇应及时打开;(4)总结教训,预防为主。案例3 产品质量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27日,07087批C18-16成品,在客户抽检中发现有一袋成分不合格,酸值高,颜色黄,客户要求退货,公司立即派人前去处理。2、事故原因:在7月27日切C16-18与7月28日夜切C18-16的换料过程中,料盘内C16-18物料在清盘时没有清理干净,且由于料盘蒸汽加热阀内漏,盘内剩余物料在高温下长时间与空气

4、接触,酸值增高,导致7月28夜间切出的C18-16成品,组分不合格,酸值高,颜色发黄的质量事故。3、事故教训:(1)车间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2)在换料清盘过程中要彻底清理干净,保证每一批次产品的成份;(3)不切片时,关闭料盘加热蒸汽,防止盘内物料在高温下酸值增高,颜色发生变化。案例4 流化床锅炉灭火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9月2日凌晨4:10分,流化床锅炉灭火。造成全套生产装置停车,9月2日11:30分恢复供汽,致使07单元停产18.5小时,少生产68.8吨产品,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2、事故原因:造成炉子灭火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心不强,操作不细心。前次下渣后

5、,随着炉子的继续运行,渣层逐渐增厚,流化状况逐渐减弱,炉膛温度逐渐下降,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以至于造成床层燃料流化状况很差,床层温度下降至低温,导致灭火;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判断处理问题不准确,渣层厚度已达到不能使床层燃料沸腾流化的程度,即使加大给煤量也无济于事。3、事故教训:增强责任感,精心操作,时刻注意炉膛温度和风压变化,增加下渣次数,控制适当的渣层厚度,保持正常的流化状态;操作人员认真学习操作技术,提高操作水平和判断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案例5 流化床高温结疤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11月10日,1#流化床锅炉,高温结疤,供气中断,造成全装置停车,影响中间品产量:粗酯5.52吨,精酯

6、4.86吨,粗醇6.7吨,影响成品产量1.52吨,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事故原因:(1)冬季蒸汽用量大,为保证生产,锅炉处在高温下运行,增大了结疤的因素;(2)操作工缺乏高温下运行操作经验,给煤、给风控制调节不均,使锅炉温度过高,造成结疤事故;(3)供煤粒度大及掺烧白煤末不均,使炉温波动,不易控制,炉温过高,增大炉子结疤因素。3、事故教训:(1)加强业务技术学习,提高操作技能,严格控制炉温在灰熔点以下,防止高温结疤;(2)更换粉煤机筛底,保证给煤料度,合理掺烧白煤沫,并保证掺拌均匀,给稳定控制炉温创造条件;(3)节约使用蒸汽,在保证水质条件下,尽量回收冷凝液,提高补水温度,降低锅炉负荷

7、。案例6 罐体变形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11月24日,调度通知罐区操作工由F槽向A槽打料,操作工在操时违规操作,没有及时打开F槽的进气阀门,致使F槽内形成负压,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F罐体发生变形事故。2、事故原因:(1)操作工操作不熟练,没有按操作法去操作; (2)操作工责任心不强,在操作倒料操作时没有认真检查相关阀门开启情况。完成操作流程后没有认真应巡检一遍,确定一切正常时再离开现场。3、事故教训: (1)车间加强员工责任心的教育,杜绝违规操作;(2)操作工在每一项操作前,都要严格按照操作法认真检查相关阀门及管道,确保一切无误后,方可操作。案例7 甲酯带水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11

8、月12日,加氢C发现C8-10甲酯带水,反应器温度下降。车间立即停止进料,对甲酯进行分水处理。此事故使加氢C工段中断生产3小时,影响粗醇产量约1吨。2、事故原因:(1)由于受环保因素的制约,精馏工段04单元D0405不能进行正常的分水工艺操作(分水操作只能在夜间进行),致使D0405内的水高过油相溢流隔板进入油相,达到一定液位后,油相泵自动启动,将水抽入T0401C8-10精甲酯槽。由于T0401也只能在夜间分水,这样在白班往加氢C泵料时,大量的水进入加氢C工段;(2)精馏工段没有把T0401、D0405不能正常分水操作,甲酯大量带水的情况通知加氢C工段操作工,致使带水甲酯进入反应器;在工段与

9、工段相关联操的作中,缺乏联系与沟通,相关联岗位不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按正常状态操作,麻痹大意,造成事故。3、事故教训: (1)精馏工段应与安环部加强沟通,使D0405、T0401恢复正常的分水操作。在不能正常分水的情况下,应在泵料时通知加氢C工段操作工,静止数小时将水分干净后,再备料;(2)加氢C工段制定详细的甲酯分水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案例8 高碳醇高位槽物料外泄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11月30日,精馏工段操作工接到主控通知,对高位槽B槽脂肪醇进行打循环。现场操作工在未对泵及所有阀门彻底检查的情况下,开始暖物料循环泵。B槽底部出口阀没关,致使物料少量外泄。2、 事故分

10、析:(1)操作工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操作麻痹大意;(2)操作工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尽心。3、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操作不负责任者,进行处罚;(2)加强员工操作技能和责任心的培养。案例 9 V1304F储罐憋压事故1、事故经过 2007年12月14日夜,油脂罐区操作工吹通V1304F槽进口管道伴热,向V1304F槽进料,当时没有发现异常。在交班巡检时发现V1304F槽罐体脱离地面。公司及车间领导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后,罐体恢复原样。经检查发现V1304F顶部呼吸阀内因被冻住,而不能向外排气。2、事故原因(1)操作工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没有按照操作规

11、程进行操作;(2)罐内料少,温度低,进料时间间隔长,呼吸阀门冻死,导致呼吸阀失灵憋压,造成此次事故。3、事故教训:(1)排气阀增加伴热管道并进行保温;(2)增加防爆膜、压力表。在没有改造前车间制定应急措施(进料、出料时打开气阀);(3)加强巡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车间加强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备正常使用。案例10 1#循环流化床锅炉灭火事故1、事故经过:2008年2月13日, 在1#锅炉连续运行超过20天,出现焦块堵塞炉门,硫化质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倒换到2#锅炉。致使1#流化床锅炉灭火,全厂停车。2、事故原因:造成炉子灭火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

12、。接班后没有按计划倒换已连续运行超过20天的1#锅炉,却维持运行到12:50分,致使锅炉温度急剧下降,直至灭火;(2)操作人员技术不过硬,判断处理问题不正确。锅炉内焦块已堵塞炉门,流化质量显著下降,已下倒炉计划却没有执行。3、事故教训:(1)提高操作工运行操作技能,严肃劳动纪律,精心操作;增强对灭火停炉的超前预想和判断能力,把握好及时倒炉的时间;(3)与相关单位密切合作,使备用炉达到完全备用状态。案例11 2#氢压机工艺操作事故1、事故经过 2008年4月16日,1#循环机西侧进口活门出现故障,有异响。当班操作工与相关人员到现场对1#机进行维修。在倒换2#机时,操工把2#机B套进出口阀打开,造

13、成A套无循环量,发现后,重新切换至A套进出口阀,但高分液位过高,造成2#机联锁停机。致使05单元停进料25分钟左右。2、事故原因: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操作工存在严重的麻痹大意思想,操作马虎草率,遇事不能冷静处理,对待操作没有危机感。3、事故教训:(1)车间应对员工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2)以开展学工艺、练操作的形式,提高职工素质和操作技能;(3)让职工学习本次事故教训,认识到误操作潜在的危险是非常严重的。案例12 1#锅炉引风机轴承烧坏事故1、事故经过: 2008年6月12日,2#锅炉引风机出现故障,生产系统将2#锅炉倒入1#锅炉运行。1小时后引风机轴承严重起热,造成轴承

14、抱死,被迫全厂停车。2、事故原因: 所装两根轴承,型号相同,但内外厚度不一样,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机修人员工作不认真,安装前没有认真检查,发现轴承不一样,没及时反映;锅炉操作人员巡检不及时,没能及时发现轴承在运行中存在问题。3、事故教训:安装零部件时,机修人员必须认真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如有问题及时反映;安装结束后,机修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要观察一段时间,确定运行正常后方可离开。案例13 加氢二级膨胀槽溢料事故1、事故经过: 2008年8月15日4:30分,加氢工段05单元在加氢产品槽切换过程中因,因物料管线不通,导致系统积料,二级膨胀槽液位上涨,车间没及时发现,物料由二级膨胀槽放空管溢出。造成05单元停止进料4小时,影响粗醇产量8.6吨。2、事故原因:切换物料操作时,现场准备不足,在物料管线未吹通的情况下进行切换操作;主控操作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切换操作过程没有跟踪监视,二级膨胀槽液位升高和管道不通没有及时发现。3、事故教训: 切换物料前,要认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主控和现场人员对切换操作过程跟踪监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提高警惕,精心操作。案例14 静电除焦吸瘪事故1、事故经过: 2008年11月18日,制气车间用蒸汽(240)对静电除尘器加热蒸煮,工段长郑明河考虑到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