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56403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适用2007级)人才培养计划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适应独立学院新的管理体制下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坚持特色办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两个适应”,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对全院本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全面的制(修)订,特提出以下制(

2、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基本原则1实施“理论够用、重在应用、强化技能、大类培养、分段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各系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分段教学时间,尽量按二级学科大类组织基础课教学,基础课教学结束进行专业分流后,按专业进行教学,最后一年专业方

3、向课教学、综合素质训练和综合实践。本科建议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按1.5:1.5:1,专科参照本科制定。每学年分三学期制,第一、二学期为长学期,第三学期为4周的短学期,短学期主要进行实践、实训、实验等教学活动,也可安排其他教学活动。可以利用暑期假期,集中进行11周左右的社会实践、综合训练和社会工作。学生在校培养过程中,英语和计算机教学要求不能断线。2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上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

4、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引进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案例式、交流式、自学式等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吸引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课程的教学体系和过程考核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4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

5、识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建立以社会适应性和市场需求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改革和探索,构建起能敏感地反映社会需求的基础、能力、素质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解决现场一线技术为背景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同时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特征,构建以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能力体系三大体系所组成的人才培养主体框架。按照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精神,结合我院的定位要求,规定本科生的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6:4,专科生的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5:5。理论教学体系:是以专业人才规格的理论知识点要求为主线,构架保证专业规格的基本

6、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或模块课程两部分,专业方向的设立,应根据社会需要与专业特点,按照多方向、多规格、个性化、模块化要求设置。对已经开展国家或行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要适当参考资格认证的要求,设置相关课程,为学生初次就业及参加资格认证创造必要的条件。实践教学体系:按通识性、专业性两个大的层次进行设计。通识性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通用技能,这些技能项目要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结合学院的实际条件中提炼,这些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适应一般性的工作。专业性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的

7、专用技能,要以专业人才规格的技能点要求为主线,构架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出发,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为重点,根据各专业特点,结合对已经开展国家或行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对技能的要求,精心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要科学设计跨专业的同类课程的统一的实验课程,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的开设,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素质能力体系: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

8、素质,发展个性。规定每位本科生、专科生应获得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6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来获得学分。5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大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解放思想,努力加强产业和学院的密切合作,拓宽校外实践渠道,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6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面向教学目的的需要,适量开

9、设专业选修、专业提高课程(考研准备)、公共选修课程和公共提高课程(考研准备)。7毕业合格评价以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学分、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和素质能力学分,必须的选修课程学分(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为毕业的基本审核标准。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应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三、基本框架1教学计划的基本构成:(1)培养目标;(2)基本培养要求;(3)基本学制;(4)主干学科和专业主干课程;(5)毕业规定;(6)授予学位;(7)公共课程内容的有关说明;(8)课程教学安排(以表格形式表示)(9)主要课程教学内容简介。2学制、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四年制本科专业最长学制为六年,三年制专科专

10、业最长学制为五年。3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参考):本科专业总学分最低180学分,理论教学时数控制在2300学时内,专科专业总学分最低140学分,理论教学时数控制在1600学时。本科生的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6:4,专科生的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5:5。每个专业要搭建起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核心课程平台、实践技能平台,为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创造条件。在学科大类内尽量打通课程设置。按课程结构分配如下:课程性质课程层次本科学分比例专科学比例说明公共课(按大类)、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2530%2025%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平台课程1520%1520%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与模

11、块课程、专业选修课程1520%1520%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3540%4550%素质能力环节综合素质训练、专业素质拓展训练10学分6学分团委组织安排四、基本要求1学分与学时(1)学分的要求及计算:理论教学一般按16学时1个学分计算;“政治思想理论课”、体育课及公共选修课按20学时1个学分计算;各类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为0.51个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凡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即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则不能取得学分。(2)学时要求:必修课的周学时数安排应控制在2226学时之间,并尽量做到

12、均衡分布,原则上本科第8学期、专科第六学期不安排理论课的教学。2课程设置全院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为必修课。理论教学必修课(全院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环节、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由教师在开课前确定考核方案和细则,由责任教授或系主任确认签字。考核方案和细则中,必须把学习过程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学习过程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结合起来,学习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可占整个成绩的4070%(1)公共课公共课程按大类组织,各系提出必学内容和学时要求,由学院统一安排,其课程设置见附件1。其中“政治思想理论课”除理论教学外,其余学时安排课外讨论和社会实践,以保证“政治

13、思想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以全院性专题讲座方式进行,记1学分,不占课内学时。(2)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按大类进行组织(相近学科的专业组成学科群,设置共同的学科基础课),以使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对不能组成学科群的专业,单独设置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一般为35门左右。(3)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设置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一般35门左右。(4)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目的之一,旨在拓宽或加深学科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其二:培养学生人文素

14、质和多种技能。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选修课由各系提供(见附件2),允许跨专业选修课程代替本专业的选修课学分。(5)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它包括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职业技术培训、毕业设计(论文)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其周数由各专业性质不同,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提倡进行分散实习,不占教学周数。全院统一的实践教学有:军事理论与军训2周,社会实践11周(第二学期暑期开始至第三学期4周)。五、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求1外语教学:要加强外语教学,做到在校期间不断线,课内课外相结合,本科课内每周

15、6学时,其中23学时开设听说训练,专科课内每周5学时,其中2学时开设听说训练。要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和等级考试的关系,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本科学生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以上,专科学生达到国家英语三级水平以上。大学英语教学本科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开设,专科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教学结束后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和实用英语提高选修教学。2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为各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由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文科和管理类开设VFP,其他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所有文科和管理类专业学生须通过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理工科(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须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3高等数学、物理:由各系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必学内容和最少学时要求。4体育本科课程13学期开设,每学期2学分,课外2学分;第一学期开设技巧性体育,为第二学期开始连续三学期的体育俱乐部做准备。专科课程12学期开设,每学期2学分,课外2学分;第一学期开设技巧性体育,为第二学期开始连续二学期的体育俱乐部做准备。六、本计划按照国家规定和市场需求,在执行中将有所调整。教学事务部2007年8月附件1:全院公共课及部分学科基础课附件2:公共选修课附件3:全院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