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56288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疾病暴发流行正成为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 地对虾发病现象相当普遍,虾病种类越来越多,有些虾病使虾池出现绝产的严重局面.对虾暴 发性流行病使19931994年对虾绝产面积达50%以上,造成我国养虾业的巨大损失。虽然 1996年以来南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但国内对虾养殖业仍遭受 病害的困扰.目前,已知对虾病原已达100多种,主要病原是病毒和细菌,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往往 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就病毒而言,已达18种以上,其中危害对虾最严重的 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

2、ovirus,简称MBV)、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 WS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简称 YHV)和塔 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简称TSV)等。第一节 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外界的因素的有害因素超过了对虾的适应能力时就会 导致对虾发病,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表现不同的病症,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利 于作出合理的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虾病。一、引起对虾疾病的外界因素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对虾疾病最

3、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对虾病害的病原生物包括传染性生物:病 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性生物:寄生虫等;敌害生物:凶猛性鱼类等。2理化因素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H等理化因子的变动造成环境胁迫 或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等因素,超越了养殖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导致对虾发病。3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善,技术操作不细致等人为因素都容易导致 对虾发病。此外,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和操作不小心,使饲养 对虾本身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机能丧失和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 生理障碍以致死亡。除了这些直接危害以外,伤口也是各种

4、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途径。投喂饲料的数量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养殖对虾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时,养 殖对虾往往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身体瘦弱,抗病力降低,严重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甚至死亡。营养成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最容易缺乏的 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腐败变质的饲料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二、内在因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产生变化,因此内因是变化的关 键,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的强弱与其自身的遗传性质和免疫力有关系,而生理状态、营养条 件、生活环境等也能影响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以上这些病因对养殖的对虾的致病作用,有时是单一种病因的作用,也可以

5、是几种病因 混合的作用,并且这些病因往往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节对虾疾病的预防做好对虾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提高对虾增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对虾 养殖模式中,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益是共同特点,防病便显得更为重要。多年来的实 践证明,只有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才能达到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以防为主是对虾疾病的特点所决定的。对虾生活在水中, 一旦生病,及时和正确的诊断较为困难;其次,当发现有对虾开始死亡时,一般病情已较严重, 治愈很困难;另外,对对虾进行治疗时,给药困难。内服药一般只能由对虾主动吃入,但当 病情严重时,对虾已丧失食欲,

6、即使特效药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尚能摄食的病虾,也因摄 食量降低而不能吃到足够的药饵而影响疗效;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池泼洒和药浴的方法,仅 适用于小水体,而对大水体便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在对虾的病害防治工作中,必须坚 持以防为主,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原、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又要十分重视改善生 态环境和提高养殖对虾自身的抗病力,只有采取全面的综合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疾病的 发生,从而保证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对虾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一)设计和建造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在建场前应首先对场址的地质、水文、水质、生

7、物及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在 各方面都符合养殖要求时才能建场。其中尤其是水源一定要充足,水的理化性状要适合养殖 对虾的生长,不被污染(主要是水源是否有码头,浮油,周边河流入海则要考虑河两岸有没 有污染源,如化工厂、造纸厂、皮革厂等),不带病原体;同时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等.二)改善生态环境1每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污染物质,或排干池水后池底进行翻晒,淤泥不仅是病原体 的滋生和贮存场所,而且淤泥在分解时消耗水中大量溶氧,同时产生有毒或有害物质,如硫 化氢、氨等。2定期换水或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3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增氧机或水质改良机,充分利用氧盈,降低氧债,改 变溶氧分

8、布的不均匀性,改善池水溶氧状况,提高池塘生产力。4定期泼洒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5采用生态养殖的办法,减少病害的暴发。二、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一)清整池塘清池包括清除池底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暂养池、养成池或越冬池在放养前都应清 池。新建的池塘一般不需要浸泡和消毒,如果灌满水浸泡2-3天,再换水后放养更加安全。 新建高位池的清池则较为简单,主要是清除池底杂物及平整池底。对于水泥护坡的池塘,由 于水泥具碱性,容易造成pH值升高,则要先进水浸泡,浸泡水位为1-1.5 m左右,浸泡时间为 710天,浸泡水pH值可达到8。8左右,正常海水pH为8。08。2。所以要将浸泡水

9、排 干后方可进行养殖养殖过对虾的老塘则需要进行彻底清理。已养过对虾的池塘,因在底泥中沉积有大量残 饵和粪便等有机物质,形成厚厚的一层淤泥。这些有机质腐烂分解后,不仅消耗溶氧,产生 氨、亚硝酸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病原体的滋生基地因此应当在养殖空闲季 节,即冬季或春季将池水排空,将淤泥尽可能挖掉.放养虾苗前再用药物消毒。消毒时应在池 底留有少量水,盖过池底即可,然后用漂粉精150X10-6的浓度或漂白粉500X 10-6的浓度, 或生石灰400X106的浓度左右,溶于水中后均匀泼洒全池,过12天后灌入新鲜海水,采 用(15-30)X 106有效氯的漂粉精消毒,再过35天后就可放养.二)

10、工具消毒养殖的各种工具,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发病池所用的工具,应与其它池塘 使用的工具分开,避免将病原从一个池塘带入另一个池塘.如工具缺乏无法做到分开时,应 将发病池用过的工具处理后再使用。一般网具可用20 g/m3的浓度硫酸铜水溶液或50 g/m3 的浓度高锰酸钾水溶液或100 g/m3的浓度福尔马林溶液或纯淡水等浸泡0。5 h;木制或塑料 工具,可用5%漂白粉水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后再使用.三)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南方多数疾病一般清明节前后和10-11月份这 段时间内容易造成大规模流行。因此,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计划的在疾病流行季节前进

11、行 药物预防,是补充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疾病流行季节期间将药物拌在饲料中制成 颗粒药饲投喂。用药的种类随各种疾病而不同,尽量多用中草药,以免产生耐药性.有几点 应注意的事项:1必须选择对虾喜吃、营养全面、能碾成粉末的药。2颗粒药饲在水中的稳定性好,一般应在水中30 min以内不散开,而对虾吃入后又能 很快消化吸收。3药饲的大小必须适口。三、加强饲养管理一)放养健康的虾苗和适宜的密度放养的虾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必要时应先用显微镜检查,种苗不带有危害严重的 病原,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等决定适当密度,切勿过 密.二)投饲料要新鲜、量适饲料的要求除了营养丰富

12、全面,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配合饵料的营养成分 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黏合性要强,在水中至少要维持2小时不散开.每天的投饲量要适宜,每天的投喂量要分多次投喂。每次投喂前要检查前次投喂的吃食 情况,以便调节投饵量。三)控制好养殖水环境在对虾的饲养过程中,应每天至少巡塘34次,巡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 种不良环境污染,尽早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一般症状,例如对 虾离群独自漫游于水面,失掉平衡,体色反常,比吃食等,就应立即进行诊断检查,尽早设 法治疗,巡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养殖对虾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水温、水流、水色和透明 度等,PO43-P、H2S、

13、NH4+-N、总碱度、氧化还原电位、NO2-N、COD和叫一N等每5 d测 定一次.dO、pH、盐度和水温每天测定两次。及时作出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四)防止病原传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防止病原的传播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对生病的或带有病原的对虾要及时捞出,即发生疾病以后除及时治疗外,尽可能将同 一水体中生病的和尚未生病的对虾分开饲养。尚未生病的对虾很可能已成为带菌者或带虫者, 因此,凡已发现疾病的池塘,其中的所有动物都不要与其他水体中的动物接触,该池中的水 也不要排入其它池塘.有的育苗场因一池中的苗种大部分生病死亡,剩余少数不值得继续培 育下去,或合并到其它苗种池中,这种做法应严加禁止。2在生

14、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浓度较大的漂白粉、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等溶液消 毒,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它池塘。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生病池塘中设专用 工具。3病死或正在发病的对虾,应及时捞出并深埋他处或销毁,切勿丢弃在池塘岸边或水源 附近,以免被鸟兽或雨水带入养殖水体中.4标粗池发现有疾病的对虾在治愈前原则上不进行分苗。第三节药物的施用方法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对虾的疾病,其给药方法与人医或兽医是不同的,原因在于对虾生 活在水中,与我们人的生活介质一一空气不同。一、药物悬挂此法是将防治药物装在袋内或篓内,然后悬挂在水中或食场附近。其数量和深浅,按水 体面积和养殖种类的习性而定.此法多用于疾病流行

15、季节时的预防或病情轻时用。具有用药 量小,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有在养殖对虾游到挂袋附近的水周围处, 才能取到作用。目前在南方高位精养虾池在进水渠道里采用药物挂袋法处理水质,减少病害 的暴发.二、浸洗此法是将患病对虾捕捞到配好有一定药物浓度的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使其强制受药。 通常用于苗种运输和放养及亲虾。浸洗法用药量少,时间可人为控制,一般不污染水体,不 影响水体中的其他生物。但需要捕捞和搬运对虾,而且容易受伤,只适用于体表和鳃上的病原 生物感染,放回水体后可能重新感染,对大型水体不宜使用.三、全池泼洒此法是疾病防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对某些病原体有强大杀灭效果,而对

16、对 虾本身安全的药物及浓度,全池泼洒.使用此法,首先应准确地测量池塘水体计算药量,然后 称取药物用水溶解后均匀地泼到全池中去。此法施药方便,能较彻底地杀死养殖动物身上及 生活在水体中的病原生物,适用于中、小型水体。但用药量大,对大型水体或价格昂贵的药 物不适用,并且水体中的有益生物常被杀死,对水环境也有一定污染。四、口服药饵此法是将药物按一定比例均匀地混到饵料中制成药饵后进行投喂,药饵的形状多为颗粒 状.此法多用于体内病原生物感染和病情较轻尚未失去摄食饵料能力的对虾或同池中尚未感 染的个体预防.有用药量少、使用方便和不污染水体等优点.但口服药饵法只对那些还有食欲 的个体有作用,对病重者或失去食欲的个体无效。五、浸沤法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堆,杀灭池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