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56275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凤云于彩霞彭俊丽【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80例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家庭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 1年后BPRS、SDSS、QOL评分大多项目较干预前有改善。结论 家庭干预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家庭干预;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社会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为:以一定文化和价值体系为背景的

2、个体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感知体验,这种感知体验不仅与其生活环境有关,还受其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事物的影响。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人们的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所处环境特征的相关性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综合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后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应当成为医护人员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努力改善其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极为重要。本研究对80例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有明显下降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性家庭教育和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住

3、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3个月,出院时精神症状基本缓解,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25分,均以利培酮作维持治疗。共80例,年龄1752岁,平均(274278)岁,已婚39例,未婚41例,病程17年,中位病程39年,住院26次,平均4次,住院70240 d,平均(14618) d。 12 方法 对患者和家属均以电话预约,邀其到门诊或病房复诊,由原主治医生和负责护士执行药物的调配和心理疏导。 121 系统家庭干预的方法 集体式家庭教育:将患者分为2批,每批40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和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

4、集体授课。每2个月1次,每次4 h,共6次。教育内容: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重点强调精神分裂症可以治疗和有效控制;家庭环境对精神疾病康复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着重强调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康复和预后;邀请康复效果较好患者的家属进行言传身教,鼓励患者家属进行自身家庭尝试,以调动其治疗和合作的积极性;如何预防复发。家庭干预:由掌握患者家庭情况的护理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后,每月1次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发放院外治疗手册,检查服药及治疗情况,协助解决治疗过程中问题,并采用口头讲解形式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指出不足,激励进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并针对性地向其家庭成员或主要照顾者传授维持治疗中应注意问题,比如

5、强调家庭生活事件对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等,对患者予以尊重、关心、理解和鼓励,多方面体贴与温情,督促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防止孤僻、懒散,以延缓社会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122 评价方法 干预前由主治医师采用BPRS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3对患者精神病现状及社会功能残疾程度进行评定,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和家属填写生活质量量表(QOL)3;干预及随访1年后,由随访者进行第2次BPRS、SDSS、QOL调查;评定1年内患者复发率,以连续1个月精神症状明显加重,BPRS评分的第4、7、11、12和15项中任何1项超过3分或BPRS总分>36分作为复发恶化的界定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6、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QOL评分比较 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除精神信仰和环境领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P<001),提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见表1。 22 干预前后BPRS、SDSS 评分比较 干预前BPRS总分3212140,干预后为2614100;SDSS总分干预前812160,干预后602120,干预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提示患者在残留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残疾程度方面有明显改善。 23 患者复发率 80例中,仅7例复发再住院,其余均未

7、复发或恶化。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康复,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和精神科临床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这些CSZ患者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的不断完善、经济发达地区的快速增多而渐呈增多趋势。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主要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社区康复等方面1,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近年来愈来愈受到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与健康行为再建的过程。它的预后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做好其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就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只能接受短时期的住院治疗,如何提高患者院外治疗效果是精神

8、卫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2。有研究认为,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难以应付患者重返家庭后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而出现心理障碍3,对患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系统家庭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干预前后QOL评分除环境领域及精神信仰领域等主观因素外,差异具有显著性。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从而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减轻精神疾病残留症状、预防疾病复发起到关键性作用。而生活质量提高,又可促使患者自觉地进行心理保健和功能性恢复训练,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减轻社会功能的残疾程度,对今后的逐渐康复增添信心和希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进行适当

9、的家庭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Shepherd G,MuijenM,Dean R,et al.Residential care in hospital and in the community-quality of care and quality of life.Br J Psychiatry,1996,168 (3) : 448. 2 祝书文,贾金鼎,尹玉珠.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6):356-357. 3 The scottish schizophrenia Rescarch Group.The Scottlish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study,psychistric and social impact on relatives.Br J Psychiatry,1987,150:340-344.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