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55886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 境 规 划课 程 设 计学 院: 林 学 院 专业年级: 环境科学 学生姓名: 肖曦韬 学 号: 20106968 设计题目: 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 指 导 教 师: 汤春芳 2013 年 5 月 29日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工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大气污染问题正以相同的或更快的速度在城市中扩散。大气污染问题扩散首先是因为城市规划方面对生态坏境保护意识较弱,整个城市的布局常作为城市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对于规划建设后所造成的的大气污染问题没有进行周密的考虑。其次,过度的城市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许多居住坏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

2、划。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解决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和湖南省政府“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的提出,作为地处长沙市南大门的雨花区,在长沙市发展规划中及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于贯彻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精神,同时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提高环境建设与管理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的规划势在必行,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透彻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大气环境的保护,开展大气环境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近的任务。15目 录引 言2第一章 前 言11.1 法律

3、依据11.2 技术路线21.3 指导思想31.4 基本原则41.5 规划范围与期限51.5.1 规划范围51.5.2 规划期限51.6 规划与评价执行标准61.6.1 环境质量标准6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61.7 十二五规划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问题71.7.1 大气环境管理模式滞后71.7.2 污染控制对象相对单一71.7.3 环境监测、统计基础薄弱81.7.4 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81.8 规划目标8第二章 长沙市雨花区东区基本情况92.1 自然环境概况92.1.1 地理位置92.1.2 地形地貌102.1.3 气象与气候102.1.4 水文102.1.5 生物资源102.2 社会环境

4、概况102.3 社会经济、人口发展预测122.4 资源能源消耗13第三章 大气环境规划方案143.1 环境大气污染现状分析143.2 污染源现状及分析143.2.1 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143.2.2 地面风向风速173.2.3 大气稳定度频率183.2.4 大气逆温层183.3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183.3.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HJ14-1996)183.3.2 功能区划分原则193.3.3 功能区划193.4 环境预测203.5 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与规划指标203.5.1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式203.5.2 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213.5.3 总量控制规划指标213.6

5、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22第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24第五章 结语265.1 规划内容265.2 个人总结26第六章 参考文献27长沙市雨花区大气环境规划第一章 前 言1.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5)湖南省城市规划实施办法;(6)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7)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4-93(95)(9)长沙市建筑色彩管理规定长沙市人民政府2009年5

6、月1日(10)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加强建(构)筑物夜景亮化规划设计管理的通知 -长规发20071号(11)长沙市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管理规定 -长政发200534号(12)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提供的该区自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有关资料。1.2 技术路线确定任务现状分析预 测资料收集确定规划目标编制规划大纲费用预算可达性分析制定规划方案制定实施计划编制规划报告书编制规划附图编制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图1-1 环境规划技术路线图1.3 指导思想(1)面向未来,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从区域范围进行战略分析,按照起点高、立意新、机制全、环境美的规划思想,确保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以增加环境规划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

7、应能力。(2)贯彻长沙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思,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处理好局部与总体、近期与远期的发展关系,实现与长沙市总体规划相协调。(3)在充分利用现有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拓宽规划思想,细化地域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人口规模、用地类型,明确今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发展方向、目标模式以及城乡各项用地布局,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等重大建设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4)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能力,统筹区域环境资源,实施多污

8、染物协同减排,努力解决细颗粒物、臭氧、酸雨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满意率。(5)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的环境目标、区域规划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既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标准的要求,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4 基本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措施,用严格的环保手段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联防联控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建立健

9、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实现区域“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状况,划分重点控制区与一般控制区,实施差异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区域内污染减排的责任与主体。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统一。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控制、评估、考核体系。根据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基于质量改善的区域总量控制体系,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均衡控制,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先行先试与全面推进相配合。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抓起,以点带面,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

10、健康、威胁地区环境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累重要经验。1.5 规划范围与期限1.5.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以雨花区东片为主,以韶山路、香樟路、湘府路、井圭路为界的区域。详见图1-2。图1-2 雨花区东片规划范围1.5.2 规划期限近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1.6 规划与评价执行标准1.6.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1-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年平均日平均一小时平均SO20.060.150.50TSP0.200.30/NO20.080.120.24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1、GB30951996二级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a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c.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见下表表1-2大气污染综合排放限值(单位:Kg/h)污染物名称SO2NOX烟尘排放筒高度204060802040608020406080允排速率4.325551101.37.516315.93985120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1-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烟尘SO2NOX林格曼黑度燃煤锅炉200900/1级燃油锅炉9005004001

12、级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II时段表1-4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基准灶头数1,33,6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607585依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1.7 十二五规划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问题1.7.1 大气环境管理模式滞后 现行环境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建立地方之间的联动机制。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系和法规,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采取的措施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各个城市“各自为战”难以解决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1.7.2

13、污染控制对象相对单一长期以来,我国未建立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的多污染物综合控制体系。从污染控制因子来看,污染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对细颗粒物和臭氧影响较大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薄弱。从污染控制范围来看,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工业大点源,对扬尘等面源污染和低速汽车等移动源污染控制重视不够。1.7.3 环境监测、统计基础薄弱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不全,大多数城市没有开展臭氧、细颗粒物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薄弱,无法全面反映当前大气污染状况。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体系,底数不清,难以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1.7.4 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要求,缺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体系,城市扬尘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车用燃油标准远滞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1.8 规划目标区域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保护,维护和改善先进技术支持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保进城乡的综合防治,控制环境污染 ,社会经济活动以最佳的形式利用环境资源,空气新鲜、水源清洁、山青道幽、城乡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是与居住、旅游、商贸和劳动的优美环境和有现代化风格的城乡都市。2013年控制在2.4万吨/年。据此,根据雨花区东片的面积和综合考虑本地区功能特征农、工、商、生活居住混合区,提出雨花区东片SO2近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