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5584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 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审议经过了中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制订始于xx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那次会议经过了国务院有关深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修订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这部法律能够说五年磨一剑。从xx年12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今三年四审,堪称精雕细琢。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含有主要意义。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友好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经过了食品卫生法,标志着中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确保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主动作用,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不停改进。为何动议制订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中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部分新情况、新问题。关键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

3、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相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深入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造成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多年来,几乎每十二个月全部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全部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尤其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诊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大家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

4、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造成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全部不论,推诿扯皮。其次,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紧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应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立即制订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订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紧制订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

5、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提议。因此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为何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订食品安全法?到底是制订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经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温-总理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和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订出台的食品质量领

6、域基础法全部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结果的基础上重建替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为何制订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从xx年到xx年,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行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订食品安全法。从xx年到x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xx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提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

7、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详细表现。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轻易!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要求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要求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详细监管职责给了明确,不过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即使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仍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等级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常委直言:“现行监

8、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情况极难有大的改观”,部分常委提出,食品安全必需实施或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部分常委则提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依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提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置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2是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尤其是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订和相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和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显著的分

9、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和公布上,和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订上。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为何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肯定经过?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置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要求”和“国院院依据实际需要,能够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要求,为未来深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2、必需处理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经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

10、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进食品安全法的落实实施,充足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二、食品安全法关键内容介绍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出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要求。1、实施“分工负责和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要求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定、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

11、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订,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评。“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3、为预防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要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沟通、亲密配合,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负担责任。实施“无缝衔接”。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愈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要求,国务院设置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要求。5、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依据实际需要,能够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