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55731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设计方案计算书(DOC 23页)(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坑放坡开挖喷锚支护及管井降水施工方案(计算书)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1、工程概况2、场地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2.2地质2.3水文地质条件3、基坑支护、降水方案分析4、基坑支护方案设计4.1支护结构设计原则和依据4.2支护方案设计5、降水工作设计5.1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5.2降水工作计算5.3降水布置设计6、土方开挖7、变形监测7.1工作目的和容7.2监测依据7.3监测手段7.4工作量及工作要求7.5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精度及报警值要求8、施工组织8.1组织结构8.2人员编制和分工9、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9.1挂网喷砼施工工艺9.2施工方法10、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障措施10

2、.1施工进度计划10.2工期保证措施11、施工机械设备及用水用电计划11.1 拟投入本工程机械设备11.2用水用电计划12、质量保证措施12.1施工机具控制12.2材料及半成品质量控制12.3施工过程术控制12.4施工质量管理体系13、安全保障措施14、施工管理措施15、雨季施工措施16、应急预案17、:施工设计图(具体见设计方案) 施工平面布置图1、 工程概况*湖三期工程场地位于*市北部,*北路东侧,向南距*区区政府约2公里,场地周围比较空旷,无建筑物,建建筑物地下室西侧距*北路人行道33.0m,距离围墙约2.5m;场地南侧为一期工程,与一期工程之间存在规划的人工渠,目前存有积水,距基坑边线

3、约10m,北侧暂时规划为施工道路,宽约8m。场地角点坐标为:西南角:*=63690.848,Y=64311.780;东南角:*=63687.119,Y=64584.382。场地原为耕地。目前场地地面标高90.50m,场地0.00m标高92.40m,本次施工基坑部分为10*-15*楼,其中11-15*楼为统一地下室,基底标高85.80m(-6.60m,开挖深度4.70m),10*楼通过地下通道与上述部分连接,基底标高86.52m(-5.88m,开挖深度3.98m)。根据答疑资料及六建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本基坑工程拟整体开挖。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宏观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

4、。场地局部相对高差为2.0m.2.2 地层根据地质资料揭示,对基坑支护降水有影响的地层主要为上部10层地层,主要特征如下: 第1层:杂填土(Q4-3ml),杂色,充填土主要为粉土,含少量断桩头、石子、水泥块等建筑垃圾。主要分布在场地南侧和北侧。第2层:粉土(Q4-3al),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压力小时具有塑性,随压力增大将出现脆性变形。局部表层为粉质粘土,土中含少量云母片、铁质氧化物、植物根须、虫孔等。第3层:粉质粘土(Q4-3al),褐黄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土中含少量铁质氧化物、蜗牛屑及虫孔等,土质不均匀,局部夹粉土

5、。第4层:粉土夹粉质粘土(Q4-3al),粉土,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土中含有少量云母片及铁质氧化物等;粉质粘土,黄褐色,软塑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土中含少量铁质氧化物、蜗牛屑等。第5层:粉质粘土(Q4-3al),黄褐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含蜗牛壳碎片及少量有机质等,局部夹有粉土薄层。第6层:粉土(Q4-2l),黄褐褐灰色,湿,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土中含有少量蜗牛屑、云母片。第7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含少量腐植质、

6、有机质、蜗牛壳碎片等。第8层:粉土(Q4-2l),灰色,湿,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土中含有少量蜗牛屑、云母片及少量有机质等,局部夹有粉砂。第8夹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含少量有机质、蜗牛壳碎片、铁质氧化物等,此层仅在局部呈透镜体出现。第9层:粉砂(Q4-1al+pl),褐灰色,饱和,中密-密实,颗粒级配一般,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含铁质氧化物、云母片。第10层:中砂(Q4-1al+pl),褐灰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含铁质氧化物、云母片,偶见小石。根据基坑开挖最大深度和支护工程需要,上部4

7、层土对基坑支护存在影响,其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表1:基坑边坡设计所用各层土的设计参数 表 1地层1234岩性粉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天然重度(kN/m3)18.019.119.419.4粘聚力(kPa)CU5171617摩擦角()CU10201219厚度(m)1.052.121.471.83地基承载力/11080110液性指数IL/0.590.410.68孔隙比e0/0.8690.8330.8292.3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理特征,场地勘探深度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粉土、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砂土层为强透水层。勘测期间实测初见水位埋深3.0m左右,稳定水位埋深为现地面下3.5m

8、左右,标高介于87.50-88.76m之间。根据附近场地近年来水位资料了解,本场地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约为88.70m。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按使用年限最高水位或50年一遇最高水位进行,具体抗浮设防水位应专门研究,建议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不低于89.70m。上部含水层为粉土、粉质粘土弱透水层组成,且粉土与粉质粘土呈互层结构,建议上部土的综合渗透系数0.5m/d;下部砂土含水层主要由粉砂、中砂层组成。建议砂土层的综合渗透系数10.0m/d。3、基坑支护、降水方案分析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最大为0.000m以下-6.60m,最大开挖深度4.7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 120

9、-99)第3.1.3条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第8.7.2条,拟建建筑物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为三级,基坑土体侧壁安全重要性系数0.9。设计确定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25满足规要求。对本场地地层及其周边环境条件的分析,本次支护工作可采取分段支护,区别对待的措施,考虑采取放坡挂网素喷支护措施 。降水工作按照目前地下水位及周边环境条件,采取开放性管井开放性降水,可满足工程开挖要求。4、基坑支护方案设计4.1 支护结构设计原则和依据原则:安全第一、经济合理、节省工期、便利施工,确保周边建筑安全。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锚杆喷射

10、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50086-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理正基坑支护设计软件(v6.01版);其他国家相关规、规程等要求;4.2 支护方案设计 针对场地不同地段地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共分2个基坑支护剖面段进行支护,其中西侧临围墙、北侧临道路及东侧临办公生活区位置,基坑深度4.70m左右,考虑采取1:0.65放坡+挂网喷砼防护措施;南侧10*楼位置,基坑深度3.98m,采取1::0.5放坡+挂网喷砼防护措施,具体见设计方案图。 喷射混凝土面层均采取施工配合比:水:砂:石子:水泥=1:2.0:2.0:0.5;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砂、石料控制含

11、泥量不超过3%。5.0降水工作设计5.1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本工程降水工作技术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及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JGJ/T111-98)相关要求执行,降水工程施工及实施过程中,应严格作好各项观测,并保持降水工作的连续性。勘察报告提供的场地上部土层综合渗透系数为0.5m/d,下部砂层综合渗透系数为10m/d,;水位埋深3.5m。采用地下水埋深为3.5m,降深满足开挖面以下1m,设计最大降深2.2m。5.2降水工作计算5.2.1计算模型: 潜水微承压水混合非完整井,均质含水层,近补给源;5.2.2计算公式:均质含水层近河降水,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

12、按下式计算:其中:Q基坑涌水量; k渗透系数; H潜水含水层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ro基坑等效半径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o=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A为基坑面积。 l- 过滤器长度 m管井的出水量q (m3/d)可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错误!嵌入对象无效。式中 rs过滤器半径(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错误!嵌入对象无效。式中 Q基坑总涌水量,可按附录F计算;q设计单井出水量 。降水井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后取大值: R=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13、R=错误!嵌入对象无效。式中 R降水影响半径(m); S基坑水位降深(m);k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 5.2.3计算结果: 基坑等效半径:r080m; 降水影响半径:R65m; 基坑用水量:Q=5489m3/d 管井的出水量:q=125 m3/d设计管井数n=48.6眼,取49眼 5.3降水布置设计根据计算结果,本工程降水按照潜水微承压水混合井降水,临近补给边界考虑,共设计49眼井,其中,主要考虑周边隔水,中部降水原则,周边降水井采取小间距,降水井间距15m,深度18m,基坑中部降水井间距25m,深度16m,具体降水井布置见设计图。降水井设计采用成井直径600mm,滤管采用无

14、砂砼滤管,径350mm,外径420mm,孔隙率大于30%,滤料采用1mm-3mm干净石英砂,外包80目滤网,以保证降水井不会产生大量涌砂,确保降水效果。6.0 土方开挖 本工程基坑开挖的顺序与安排,是对基坑安全、工期和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支护结构施工与土方挖运须交叉进行并严格遵循分层分段开挖、支护的原则,分层高度一般为1.51.7m,分段长度根据现场情况一般为1015m。 土方开挖应围绕支护施工工作进行,并受控于支护,根据支护工作需要决定开挖进度。 土方开挖施工线路由土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确定,并将施工线路通知支护施工单位,做好统一安排;具体的土方开挖施工,应由土方开挖单位按照有关规、规程及管理规定,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合理安排合适的挖土方式和挖土设备,并及时与业主协调作好土方运输处理工作,确保与基坑支护工作协调、同步进行,保证质量,确保工期。7.0 变形监测 7.1 工作目的和容7.1.1 工作目的 本次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依据设计要求,通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和邻边围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