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55721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流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 处或上 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具有以下特点:避免 发生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减少频繁 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感染发生率较CVC低,V3%。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 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放置 PICC 导管,有发生某些并发症的风险, 如送管困难、穿刺部位渗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局部皮 肤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移位或

2、脱落、导管断裂等,护理 人员要注意预防,若发生必须正确处理。(一)送管困难1.原因(1)静脉分叉、静脉疤痕、静脉硬化;(2)血管痉挛,导管与血管壁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导 致送管困难。(3)血管小、选择的导管与血管大小不匹配;血管的静脉瓣膜 多;(4)体位不正确,手臂外展V 90。2.临床表现导管送进有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3.预防(1)选择与血管大小匹配的导管。(2)置管中与患者进行良好交流,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 血管痉挛。(3)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贵要静脉。 送管速度不宜过快。(4)确保穿刺鞘在血管内,即感觉送鞘顺利,回血好。4.处理流程出现送管

3、困难一手臂外展90-退出导管少许,调整送管方向(如仍送管困难,则按摩血管缓解痉挛;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 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处理后导管还送不进去,则另选血管 重新穿刺。穿刺点渗血原因(1)导入针型号过大,留置导管过细;(2)穿刺不当或创伤性穿刺;(3)患者化疗后药物毒性作用致骨髓功能抑制,导致血小板底 下、凝血功能障碍;(4)穿刺后止血不够;(5)穿刺点位于肘正中而肢体活动过频。2.临床表现穿刺点有渗血,疼痛、麻木等。3.预防(1)选择大小合适的穿刺针和导管。(2)穿刺时选择肘下两横指位置进针,在皮下走一段后再进血 管;置管后 1 周内尽量减少屈肘运动。(3)置管后立即用纱球压迫穿

4、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小时,松紧适宜,以防影响血液回流;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随意 摆动。(4)穿刺肢体避免过度活动。4.处理流程出现穿刺点渗血一拆除敷料一局部消毒一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棉 球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一重新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外用弹力绷带加 压包扎一安抚患者及家属一严密观察渗血情况并记录。(三)导管堵塞1.原因(1)封管不正确;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肝素帽松动致血液返 流后凝固;换药不及时;剧烈咳嗽、用力大便后上腔静脉压力过高; 院外患者未例行一周一维护;患者自身血液黏稠度高,主要表现为老 年患者。(2)主要由于冲管不彻底、使纤维蛋白和药物沉淀于管腔,血 类、脂类的淤积造成管

5、腔的狭窄或阻塞。2.临床表现导管推注不通畅,有阻力感。3.预防(1) 保持导管固定良好。(2) 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规程。(3) 给予正确的冲、封管液(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冲管量(1020ml)以及冲管频率(治疗期间每日冲管,间歇期间每7天冲 管1次)。( 4)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如咳嗽等。( 5)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预防导管阻塞的发生,如肝素盐水等。( 6)血栓堵塞溶栓治疗时,应使用负压注射技术,所用尿激酶 的浓度为每毫升 5000IU。( 7)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8 )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黏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进行脉冲 式冲管,再继续使用其他药物。( 9)

6、应给予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如为末端开口式导管,应使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如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则使用 102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即可。(10)置管后应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 尖端是否到达上腔静脉。4.处理流程发现导管堵塞f立即报告护士长f查找原因(检查是否存在导管 打折等机械性堵塞情况,拍X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f采取相应 处理措施(可用注射器回抽,严禁将凝固的血块推进血管内;解除导 管阻塞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导管阻塞的物质所决定,血栓临床常选用尿 激酶溶栓;如不通畅拔除导管)f安抚患者及家属一科室讨论分析。(四)机械性静脉

7、炎1.原因(1)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损伤了静脉瓣。(2)置管侧肢体初期活动过频,导致肌肉挤压血管,小静脉内 放置过大的导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致静脉内膜损伤。(3)导管末端未到达深静脉所致的药物化学刺激。(4)置管前已行化疗或上肢及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导致了静脉 的损伤。2.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行方向发红、疼痛、肿胀,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 条索状改变。3.预防(1)穿刺前,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 手套直接接触导管,以防止其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同时将导管充 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加润滑度,减少摩擦对血管内膜的损伤。(2)穿刺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

8、防止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3)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 管,防止损伤血管内膜。(4)置管后从第一天开始,用毛巾热敷置管上臂皮肤10 分钟, 并用消炎膏涂抹以置管静脉为中心的术肢上臂皮肤,每天三次,连用 10 天,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5)置管后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炎的发生。4处理流程患者出现静脉炎f报告护士长f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患肢抬 高,避免剧烈活动,可做握拳/松拳运动;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局部 用 50% 硫酸镁湿热敷、酚妥拉明湿敷;如全身感染症状,遵医嘱给予 抗生素治疗;若处理3d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f安抚患者及 家属f严密观察病情并

9、记录f做好床旁交接班。(五)穿刺局部皮肤感染1.原因( 1)操作及维护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3)患者遵医行为过低,表现为出院后抱有侥幸心理未按时来 院维护,敷贴松动及打湿后未及时处理。(4)维护时未采用当时开启的碘伏及棉签。2. 临床表现置管后第二周出现穿刺点红、肿及弄点或脓性分泌物。3.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 2)加强换药。使用当时开启的碘伏及棉签。4.处理流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一报告医生、护士长一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 (局部涂消炎药或药膏;必要时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给予抗生 素治疗)f安抚患者及家属f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f做好床旁

10、交接 班。导管异位原因(1)异常静脉解剖,既往有手术史或外伤史;(2)体位不当,测量误差;在头静脉穿刺。2. 临床表现 阻力感,患者不适,导管可有弯曲打折,无法抽到回血。3. 预防(1)摆好正确的穿刺体位。患者穿刺侧上臂与身体成角90。(2)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以 阻断颈内静脉,必要时助手协助按压患者颈内静脉。(3)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粗暴操作。(4)若撤出导丝有困难,可将导管拔出至25cm处,重新送管。(5)置管后立即拍X线片,确认导管位置。4.处理流程X光片提示导管异位f立即报告护士长f重新建立无菌区f拔导 管至35cm处,按压好颈内静脉按照无菌要求

11、重新送管f再拍X线片 确认。(七)导管移位或脱出1.原因(1)固定不牢固。(2)过度牵拉导管。(3)更换敷料时,将导管带出体外。(4)患者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时自行拔管,患者缺乏自我保护 导管方面的知识。2.临床表现导管在体外长度增加或完全脱出。3.预防(1)正确固定导管,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2)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首选贵要静脉穿刺。(3)更换敷料时,自下而上去除敷料,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4)应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体外导管必须完全覆盖在透明敷 料下以保证导管固定牢固。(5)加强健康宣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烦躁不安的患者必要 时使用约束带。4.处理流程发生导管移位或脱出一立即报告护士长一

12、评估导管移位程度,采 取相应处理措施(根据导管移位多少和输注的药液性质决定是否继续 留置,输注化疗药,导管尖端最好在上腔静脉;其他刺激性小的药物 导管移位有的还能继续使用)一安抚患者及家属一记录导管移位长度 或脱出时间一重新建立静脉通路。(八)血栓形成1.原因 与置入导管的型号选择不当导致导管外周形成血栓、反复的静脉 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体质有关。2.临床表现 远端肢体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3.预防(1)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2)应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3)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4)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

13、血栓形成,如低 分子肝素等。(5)应在患肢静脉输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 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6)若发现导管脱出至40cm处时,应将导管拔至35cm处,以 防止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因为40cm处锁骨下静脉处于平坦部位, 当液体进入时易形成涡流造成此处血栓形成。4.处理流程发生血栓形成一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一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抬高患肢并制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一导管通畅有需要者继续 使用一安抚患者及家属一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一做好床旁交接班。(九) 导管断裂1.原因导管断裂主要与导管的质量、固定方法不正确,导管在使用和维 护时的操作方法不正确有关。2.临床表现 导管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有液体漏出或血流出。3.预防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 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4.处理流程(1) 体外部分断裂一立即报告护士长一可修复导管或拔管。(2) 体内部分断裂一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一立即用止血带扎 于手臂一如导管尖端已飘移至心室,患者制动一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 管位置一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