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55432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经常须要打算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实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翻开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详细目标中赫然呈现着对计算教学的要求,这些目标是分学段来制定的,但详细到每一节课的目标,还须要我们来理解细化。 我在参与希望杯竞赛的时候,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起始课分桃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范畴,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选择这样

2、一节有挑战性的计算课,源于自己的新奇和好胜,都说计算课难讲,都说算理讲不清,我就是要试一试。热忱是有的,但接下来的探寻之路却让我感慨万千却也收获颇丰。 一、读懂教材。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驾驭其竖式的写法。“例1”中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依次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之后“试一试”中的道竖式除法题目旨在对“例1”的内容特殊是竖式的写法进行巩固练习;“例2”中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时有余数,主要解决除法的基本运算思路问题;之后的“试一试”中首先呈现了4道竖式题目且要求估算,前两道是对例题的巩固练习,后两道则是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

3、对学问进行迁移,独立尝试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试一试第2题”重在应用,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读懂学生。 学生虽然已有除法竖式的基础,但现状是他们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存在很大困难,不行避开地会出现“一层楼”的形式,那其实并不是笔算,而是在口算出结果后改写成笔算的一种形式,在运算思路上与笔算完全脱离。 因此教学时重在从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上入手,让学生在视察、思索、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课件演示等充分的感官体验基础上建立表象,并逐步抽象成笔算除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理解算理,驾驭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的目的。 三、制定目标 基于以上的两个“读懂”,结合课标

4、中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探究并驾驭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情境,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等活动,亲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算理的探究发觉过程; 将详细的实践操作和抽象的算式结合起来,理解算理,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合作沟通的实力。教学重点是探究驾驭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难点是理解算理,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四、读懂课堂总的来说,关键在“算理”,这是计算教学的本质,也是大家都众所周知的。 但却总是在实践中很迷茫,很困惑。在我自己试讲这节课

5、前,先听其它老师讲了一节,她的整个课堂是这样的:“复习口算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呈现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学生思索计算方法展示计算方法老师讲解算理学生练习计算并演板再次讲解算理再次练习反馈”。 我留意到学生们都打算了小棒,看来老师是有意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但整节课中小棒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没有碰一下。在课后研讨的时候,该老师的说明是由于一名学生出现的错误算法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所以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结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一节较为失败的课让我对自己来讲这节课有了更大的心理负担,眼见为实,原来算理这么难讲啊。 之后就是我自己的第一次试讲,我很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旨在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但课上起来

6、也并不顺当,操作奢侈了许多时间,在练习时发觉有学生不理解算理,老师便起先“走回头路”,结果整节课结束教学内容只进行了6%多,这让我很是郁闷,曾一度想放弃“分小棒”的环节。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听了师兄的这节课,他的课堂就没有让学生“分小棒”,而是利用口算的“算理”来迁移讲解了笔算的“算理”,这样的计算教学节约了时间,学生好像也理解了。还有一位师姐是这样讲的,她在学生动手“分小棒”之后,并没有让学生汇报展示,而是用电脑操作演示了“分小棒”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和我的不太一样,我是在学生动手“分小棒”之后请了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分的过程,让下面的学生说过程,同时老师板演竖式的呈现过程。我这样的方法给

7、人的感觉就是比较乱。课后研讨时我们总结了种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方法:师兄的方法结合口算;师姐的方法先分再列竖式;我的方法动手实践、语言描述、抽象竖式三者相结合。从大家的反应来看,我的方法好像支持者甚少,但是没有做课堂后测,我无法看到究竟哪种方法对学生的理解最有帮助,但是在我的内心还是倾向于自己“三结合”的方法。 之后我又进行了一次校内的试讲,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学习了师姐的方法,也就是先分再列竖式,因为这样课堂看起来不乱,但课后研讨时同事们的指责之词遮天蔽日。为此我翻阅了人教版的相关教学内容,也是借助“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且每一步都呈现的很清晰,这让我对自己的方法又有了信念。恰好中心组

8、又组织了两位师姐再来讲这节课,她们俩的方法正好一个是“借助口算”,一个是“先分再计算”。课后我们进行了后测,结果是骇人动目的,完全正确率还不到3%,这让我们陷入了深思:原委什么是“算理”,怎么这么难讲? 通过研讨和找寻理论帮助,我知道:驾驭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的缺失,难以支撑算法的坚固。课标在计算教学上提出了“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增进理解算法的理解。”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只有在感悟算理的基础上驾驭算法,才能形成真正的计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坚固的、脆弱的。

9、因此在我的第三次试讲中,我大胆的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又一次尝试了“分、说、写”三合一的方法,效果显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有所进步的。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算法要总结吗?大家的看法不太统一。又要再次寻求帮助:轻算理重算法会使教学失去计算所给予的教学功能,重算理轻算法又无法达成扎实的计算技能。课标将课程目标分成了学问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两大类,假如片面理解课程目标,那必定是在两个误区间来回走动。因此,算理与算法两者不行偏颇。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初次感知学问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首次感知不精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在计算教学时,只有让学

10、生清楚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揭示不同学问背景下的本质联系(算理就是计算教学的本质联系),才能真正驾驭计算的算法。因此,不行偏颇,但要先算理后算法。 有了这样的理论引领,我的第四次、第五次试讲,以及最终的现场竞赛,就越来越得心应手,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是我目前为止所行走的最远的.地方。 五、反思升华回想和学生一起探讨算理的过程,我深感:计算教学,特殊是算理的理解,须要学生的切身体验。因为算理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导致计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学生学起来枯燥必将引发学生失去可持续学习发展的张力。这就要求计算教学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有利于揭示理解算理的途径,帮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经验计算过程、体验算理、

11、感悟算法。 1、在语言描述中体验算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详细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算理,的确具有肯定的难度。不妨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用数学语言综合描述,把详细的感知通过语言的加工描述最终概括形成算法。这个抽象描述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算理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算法。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算理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肯定的冲突,动手操作是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计算教学中,可依据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供应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算理。现代教学论的认为,数

12、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驾驭数学学问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学问的发生过程。新课标虽对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但重视学生的数感发展,计算教学时须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自主体验算理、理解算法。 “儿童的才智在他手指尖上”(苏霍姆林基语)阐明白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维的起点。“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不能怕操作费时,只有让学生 “做数学”,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才能理解新学问,提高数学实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觉,最终达到真正的理解和驾驭,是帮助学生探究算法,抽象算法的重要手段。

13、“才智自动作发端”(皮亚杰),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老师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站在学生的角度,支配操作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我的计算教学之路,基于自己的实践、思索、学习、反思的过程,在过程中成进步步,我恒久不会停下脚步。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教材说明: 本内容是在学生相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学问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爱好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而主动探究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觉一般计时法和时计时法之间的

14、联系和区分,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学问的目的。通过激励学生收集相关学问的内容来培育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实力。 说教学目标: 24时记时法在时间这部分内容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一般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简单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学问点驾驭得又好。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相识2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支配作息时间,养成珍惜

15、时间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觉一般记时法与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一般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相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当注意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醉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学问的生活阅历,发觉问题,创建新学问,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习爱好,发展才智,增长才能。在教学中,我留意实行启发式、探讨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老师能否擅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获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学问阅历,也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为课堂教学服务。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 教材内容: 大家好,今日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课标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帮助学生相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学问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视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相识事务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摸球嬉戏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务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设计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