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答案文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54952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答案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后答案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后答案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后答案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后答案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答案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答案文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1一种金融机构与否是存款货币银行,其判断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答:在金融中介体系中,可以发明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 Mn Bks),而不管其具体采用的称呼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存款货币银行重要指老式称之为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的银行;国内的存款货币银行涉及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她商业银行、信用合伙社及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 存款货币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判断一种金融机构与否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基本标志是该金融机构能否发挥资金借与贷的中介作用,吸取存款,发放贷款,发明信用流通工具。职能分工体制

2、下的商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1)只有商业银行可以吸取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2)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年如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重要业务。 .存款货币银行经营哪些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此类业务为什么越来越受到注重?几类业务之间存在着如何的互相制约关系? 答:(1)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涉及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这些资金来源涉及自有资金和吸取外来资金两个方面。其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较小,重要是吸取外来资金,涉及吸取存款、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及发行金融债券。在这些业务中,又以吸

3、取存款为主,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资产业务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汇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涉及贴现、贷款、证券投资和租赁业务。其中,贷款业务在其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并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她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也称无风险业务,重要涉及老式的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代客买卖业务、承兑业务、信托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涉及老式的中间业务,又涉及金融创新中产生的某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合同、票据

4、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一般所说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即狭义表外业务。表外业务越来越受到注重的因素:在过去的二十近年中,新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监管的放松为银行开拓表外业务发明了良好的条件。同步,银行面对来自其她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贷款客户的竞争压力,也迫使其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在这种状况下,表外业务迅速发展起来,特别侧重对有风险业务的拓展。从发展规模看,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2)几类业务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老式业务。其中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

5、通过运用其自有资金及负债或银行信用转变而成的业务,代表了银行对其营运资金的运用,也是商业银行赖以获得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和筹集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是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本。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资产负债业务为基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所有中间业务都是建立在信用业务基本上的。客户委托商业银行办理各项中间业务,大都是该客户与该银行有存款或贷款联系,双方具有信用业务的关系。中间业务的发展必然会增进商业银行信用业务的发展。由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使银行合理占用客户资金,大大增

6、长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扩大实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相交错,又可以增进资产业务的不断扩大。在存贷利差小的微利时代,商业银行的所有中间业务又是赖以获得手续费收入的重要业务。中间业务(含表外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在业务范畴的外延上具有交叉性,重要集中表目前银行卡、信用证和承兑等业务的归属上。就其性质而言,银行卡业务、信用证业务和承兑业务既属于商业银行的老式中间业务,又因其会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或转化为表内资产、表内负债而可归入表内业务之列,因此,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有也许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表内负债,从而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业务或表内负债业务。 从现

7、代商业银行在国内的浮现,演进到今天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对于这个一百近年的全过程试给出简要的描述。 答:(1)1845年在中国浮现第一家新式银行,即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从这后来至19世纪末,英国以及各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相继到中国设立了一批分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创始。这家银行是以商办面目浮现的股份银行,但实质上受控于官僚、买办。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9改为大清银行,19又改为中国银行);9设立了交通银行,亦为官商合办性质。与此同步,某些股份集资或私人独资兴办的较典型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也陆续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来的几年

8、,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种发展较快的阶段。仅在1911927年间就新设立186家。中国的私营银行业究竟是发展起来了。 (2)197年后来,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其中涉及以多种形式渗入和控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旧中国,重要的商业银行,除由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外,有被人称为“小四行”的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它们是官商合办的商业银行;有江浙财团的“南三行”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它们也受到官僚资本的控制;有被人称为“北四行”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

9、银行,它们虽未被官僚资本直接控制,但事实上也并非是全然独立的。此外,尚有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以及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国民党官僚资本银行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开始了人民币的发行。新中国成立之后,接管了国民政府设立的国家银行和官僚资本银行,并通过公私合营完毕了对私营金融业的改造,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国家银行体系,这个体系始终持续到改革开放。 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式的“大一统”银行体制已经被现代的多层次的银行体制所替代。改革从设立独立经营,实行公司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开始

10、。一方面是中国农业银行在9年2月恢复,随后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1984年1月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中央银行,同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负责办理本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全国工商信贷业务和城乡储蓄业务。到193年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将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使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离的决定。除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外,中国还批准成立了某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还在本来都市信用合伙社的基本上,还组建了一批都市合伙银行。与此同步,中国银行业的

11、对外开放步伐也大大加快。最后形成了目前的中国银行体系。它是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涉及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伙银行、都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完整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 4某些西方国家的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体制变迁的?对国内从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背景及目前的发展变化趋势,你又有如何的见解? 答:(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来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

12、(igBang)”的筹划,容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多种金融业务。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容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业互相渗入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这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后结束。 目前世界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先后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金融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革。混业经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可以调剂银行各项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有助于经营稳定,分散风险;通过吸取资金的负债业务,可以使银行的资本构造发生变化,获得大量长期资金来进行更多的

13、业务活动,特别是长期信贷和投资活动;可以充足运用既有的诸多银行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减少信息收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增强银行竞争地位。尽管混业经营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因素和现实中的具体状况,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短时间内还很难打破,这就规定在此后的工作实践中应加大银证、银保间的合伙,以弥补这一缺陷。 (2)国内于1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应当说这个体制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和市场基本的状况下还是很适应的。 虽然就国际潮流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经营来看,银行的全能化趋势确在日益加强,分业向混业的转化日益加速。但这规定具有某些基本

14、条件。例如,银行和其她金融中介机构自身的治理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达到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定;宏观调控水平及金融监管体系的提高与完善;有关经济、金融法规的健全;证券市场乃至各类市场运营机制的日臻成熟,等等。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这些条件国内现阶段仍在哺育之中,尚未完全具有。因而,选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定位存款货币银行于职能分工型是有其因素的。 固然,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与生俱来的桎梏也显而易见。就国内的状况来说,它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畴,使其利润来源渠道减少重要限于存贷利差;同步则难于以多元化资产构造分散风险。过度地强调分业经营,也使国内的保险业发展相称缓慢,信托业从发展到目

15、前则呈现萎缩的态势,金融中介机构多样性的发展也得不到鼓励,等等。总之,分业经营不仅使国内的金融机构缺少规模经济效应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减少了资金的配备与使用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必须严格划分的凝固化了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我们应当一方面规定坚持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步松动管制,并支持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并逐渐向综合经营的方向推动。 5.金融创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创新活动形成一种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意义何在,同步带来了哪些问题? 答:(1)金融创新是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其内容是突破金融业近年老式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

16、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变革。这个趋势从2个世纪60年代后期即已开始,70年代多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到8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及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金融创新之因此会形成一种趋势,是由于这种创新浪潮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定。当今世界的经济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特别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得经济的发展不断突破时间、地区以及多种社会老式的界线,涌现出更多、更新的为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行业、部门、模式和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固然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于为之服务的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规定。面对新的规定,原有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