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54518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

2、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乙汽车没动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

3、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 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直线运动I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_-变形t 歹,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单位大。换算

4、:1 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l.l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IIA、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从 图象中 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_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变速运动: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s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 t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v2、v则v2vv_E、常识:人步行速度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 火

5、车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X108m/sIII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 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 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 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

6、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p m), 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 p m 1m=106 p m1m=109nm1p 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仙、铅笔芯 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

7、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 张纸的厚度为 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 铜丝直径为 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 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 式。答:将已知直径

8、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 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叫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 / 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 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 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

9、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直尺三角板辅助法。、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硬币 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 之间的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0、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组成)。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 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7、误差:(1)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

11、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 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 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

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丄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3、。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 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 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

14、:(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定义

15、: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 沫塑料。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