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543068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复习分析(DOC 12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考古学绪论1. 考古学定义:“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英文是Archaeology,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考古学”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在我国也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作为近代 (科学)考古学,其定义应该包括考古学的范畴、取得资料的手段、研究方法和目的。2.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和遗迹。所谓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装饰品等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自身组织的化石。所谓遗址,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市、堡垒、村落、居室、作坊、寺庙等遗址。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

2、,墓葬,窖穴,灰坑等,相对说,遗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总而言之,遗物,遗址,遗迹都是我们所说的实物资料。3. 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考古资料也就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研究实物资料时,总要探究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又与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等。我们获得的物质资料不外乎是传世的、采集的和调查发掘的三种。传世的和采集的物质资料往往只能片面的回答上述问题。只有积累了大量运用田野考古的系统理论、原则和方法,通过调查发掘获得的物质资料,才有明确的人、地、时及与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的证据,比较全面、科学

3、地阐明了这些课题。有关的资料还要反复在田野考古中受到检验。所以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是考古学的实验室。这就是考古学离不开田野考古往往又叫田野考古学的原因。考古研究和田野考古一刻也不能分离。所有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田野考古的方法。4.地层学:要做好发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故称“文化层”。如果后一代的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点,又会在已有的“文化层”上堆积另一“文化层”。由于长期延续,文化层越堆越厚,层次越来越多。

4、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比下层的年代为晚。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居住址的编年历史。 5.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它认为一部分人类制品的形态是沿着一定轨道渐变的。对形态渐变的物品进行类型学研究,是研究遗存相对年代和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途径。 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类排序:我们把渐变器物的演化规律称为演变规则,把类型学分析的对象按照可能的演变规则进行排队称为排序,排序所得每一列由早向晚变化的结果称为序列。类型学分析就是通过反复分类排序来达到寻找器物演变规律的目的。类型学研究首先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在类型学分类的体系中,“类”、“型”、“

5、式”是近年固定下来的 3 个基本概念。一般的类型学研究是先把对象分成“类”,“类”下分“型”,“型”下分“式”。可见类是第一级分类概念,型是第二级分类概念,式是第三级分类概念。 6.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作用:l 补史l 证史l 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l 继承历史文化遗产7.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8.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sen)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说”,是近代考古学发展的基础。他将丹麦史

6、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他首先将上述三段分期用于古物陈列,并与1836年所著北方古物指南中介绍了这种陈列方法,对所藏文物进行论述,引导观众去参观丹麦的国家博物馆。9.三叠层:梁思永在安阳后岗发掘,发现小屯殷商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自上而下相叠的地层关系,解决了仰韶、龙山、殷商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三叠层”的发现。10.相对年代:考古学研究中两种常用的断代方法。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11.绝对年代:,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12.金石学代表人物一起住著作:l 吕大临考古图l 王黼宣和博古图l

7、 赵明诚金石录l 梁诗正西清古鉴、西清砚谱第二章 :石器时代考古1. 石器时代:所谓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使用的劳动生产工具,主要是以石材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考古学上把金属冶炼出现之前的这一历史时期称为石器时代。2.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新石器时代的特征):l 由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l 经济生活由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掠夺性经济转变为以种植农业、家畜饲养业为主的生产性经济;l 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这时期出现了固定的村落和墓葬;l 陶器的出现(自然界没有的东西),极大地方面了人们的生活。3.人类进化的三期及其代表l 猿人(直立人):早期:元谋人、蓝田人 晚期:北京人、和县人、金牛山人l 古人(早期智人

8、):大荔人、徐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l 新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河套人、资阳人、柳江人 4.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l 早期阶段:又称“前仰韶期”,年代大约为距今11000年7500年;文化特征为:(1)前期陶器尚未出现,后期陶器虽已出现但尚处在萌芽期,具有很大的原始性,火候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器形不规整,器形多为圜底器和平底器,皆为手制;(2)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石器数量很少,而且只是局部(刃部)磨光;石器中已出现农业工具(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3)农业尚处在“砍倒烧光”的“火耕农业”阶段(初级农业);(4)家畜饲养业以饲养牛、羊之类的食草动物为主(以谷物为主要饲料的猪还很少)。

9、 l 中期阶段:又称“仰韶期”,年代大约为距今7500年5500年;文化特征为:(1)制陶技术比前仰韶期有很大进步,慢轮修整普遍出现;夹砂陶比例下降,泥制陶比例上升;器形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和三足器等;彩陶在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中普遍出现;(2)石器已发展到以磨制为主,由局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已普遍出现;翻土农具(石铲、石锄等)大量出现;(3)农业经济已从火耕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4)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得到发展,猪已成为主要的家畜。l 晚期阶段:又称“龙山期”,年代大约为距今5500年4000年;文化特征为:(1)制陶

10、技术达到史前时代的最高水平,普遍使用快轮制陶,器型规整,造型美观,胎壁薄;陶系以灰、黑陶为主,器形中出现了以斝、鬲、鬹、甗为代表的袋足炊器;(2)石器磨制精致,器形变小,作为礼器性质的玉器普遍出现;(3)农业经济进入到发达的锄耕农业阶段(太湖流域可能已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4)冶铜业初步发展,表明这时期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5)城址在这一时期普遍出现。第三章 :夏商周秦汉考古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了建立详细的夏、商和西周早中期的年代框架,从1996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公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1995年,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提出;1995年12月,宋健、李铁映决定实施;

11、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1997年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为了达到“制定一套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的工程目标,设置了九个课题共四十四个专题,通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夏商周年表: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积470年。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积554年。周代:公元前1045221年。积824年。周代分西周、东周两期:西周:公元前1045771年,积274年。东周:公元前770221年,积548年。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代。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积294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积254年

12、。2. 夏商周考古文化分期:第一期 夏代考古学文化有:二里头文化、漳河类型文化、岳石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本期特征:开始使用青铜工具、武器和容器(礼器),农业和手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分工,商品生产以及作为货币使用的贝币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和杀人祭祀的现象已存在,占卜之风盛行。这些都说明了阶级的对立和国家的形成。考古学文化代表: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包括两个类型:二里头和东下冯类型),共分早、晚两段,早段以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为代表;晚段以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为代表。主要分布地区是豫西和晋南,从时间和地域上看,应属夏文化。同时期的其它文化:如漳河类型文化主要分布在冀南,属先商文化;岳石文化主要分布

13、在山东和苏北,应属东夷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在燕山南北,应属早期戎狄文化。 第二期 相当于商代前期。与商代世系的对应关系是:从商汤至小乙(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考古学文化及典型遗址:本期包括了二里冈下层至殷墟第一期。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址有河南郑州、偃师、辉县琉璃阁、河北藁城台西、湖北黄陂盘龙城、山西夏县东下冯、陕西耀县北村等。本期特征:青铜器有了进一步发展,成套的礼器和多种专门武器大量存在。手工业内部也有了分工,商品生产又有发展,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祭现象比较普遍,围有夯土墙的大型城邑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这都说明奴隶已大量存在,阶段矛盾进一步加深。文化分期:本期遗址以郑州商城

14、为典型代表,亦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即二里冈下层;晚段即二里冈上层。早晚两段相比,二里冈上层文化在分布上有了相当可观的扩展,在青铜器制造上亦有明显增加。 第三期 相当于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即从商王武丁至西周昭王时期(公元前1300至公元前十世纪中叶)。考古学文化:包括殷墟二期至西周早期。这一时期的典型遗址:主要遗址有安阳殷墟、西安沣西、沣东、北京琉璃河、山东曲阜鲁城、山西天马曲村等。本期特征:青铜器制作达到高峰,甲骨文和金文大量出现,人殉和人祭的现象更为普遍,宗法等级制日趋形成,奴隶制发展到鼎盛时期。根据甲骨、金文和古文献记载,当时战争多,且规模大、范围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

15、化交流。文化分期:本期分早、晚两段,早期阶段即殷墟24期(武丁至帝辛),晚期阶段即西周早期(武王至昭王)。 第四期 西周后期至春战之际。即从周穆王至三晋形成(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公元前453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典型遗址:主要有西安沣西、沣东遗址、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洛阳王城、山东曲阜鲁城、山西候马新田遗址等。本期特征:本期青铜器制作衰落,冶铁技术发明,列国经济兴起,新兴城市出现,金属铸币产生,宗法等级制日趋破坏。文化分期:本期亦分早、晚两段,早段相当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晚段相当于春秋中晚期。 第五期 战国早期至秦统一。即从韩、赵、魏三家分晋至秦始皇灭齐(公元前453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典型遗址:主要有新郑郑韩故城、侯马铸铜遗址、洛阳中州路、山东临淄齐国故城、河北邯郸赵国都城遗址、易县燕下都、平山灵寿城、湖北江陵、陕西凤翔秦城等。本期特征:本期青铜器制作在各个诸侯国形成不同的特点,冶铁技术进一步提高,列国经济兴起,各国都城遗址均呈现发展态势,金属铸币业空前繁荣,宗法等级制日趋破坏。 文化分期:本期亦分早、晚两段,早段相当于战国早中期;晚段相当于战国晚期。3. 妇好墓:殷墟妇好墓位于小屯村宫殿区的西南部。 1976年发掘。墓室长5.6、宽4、深7.5米,南北向,墓中随葬各类器物1928件,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