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54297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疾病辨治篇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感冒(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疾病辨治篇第一节内科疾病一、呼吸系统疾病(一)感冒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均属于中医学外感疾病范畴。普通感冒俗称“伤风” ,主要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恶风寒等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感冒十分常见,有一定传染性,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证型以风寒、风热为多见。流行性感冒简称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全身症状如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明显,鼻咽部症状轻,具有高度传染性,每易引起暴发及大流行,证侯多相类似,故又称为“时行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但以冬、春季为多。

2、临床证型以风热为多。【病因病机】1 外感邪气普通感冒多由于感受六淫之邪所致。 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在不同季节, 常与当令之气相合而伤人, 而且多发生于气候突变、 寒暖失常之时, 如冬季多见风寒, 春季多见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冬多夹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为多见。流行性感冒多由于感受时行邪气,不仅容易发病, 而且病情较重, 往往相互传染而流行。2 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是否发病, 与感邪轻重和人体的正气强弱有关。 体质偏弱,卫外不固,则邪气易侵犯人体而致病。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受凉淋雨,过度劳累,容易感受外邪为病。素体阳气虚者易受风寒, 阴血虚者易受风热, 痰湿内盛者易受外湿,常内外相因而发病。

3、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则外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侵,首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调,肺气失宣,从而出现肺系及表卫症状。【辨证论治】1 外感风寒证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177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中成药午时茶、通宣理肺丸。2外感风热证侯发热重, 微恶风, 头胀痛, 鼻塞流黄涕, 咽喉肿痛, 咳嗽,痰黄粘稠, 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肃肺清热。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

4、。中成药银翘片、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3外感暑湿证侯 发热恶寒,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头昏胀痛,鼻塞流涕,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香薷、鲜扁豆花、厚朴、金银花、连翘)。中成药藿香正气片(水、丸、软胶囊)。感冒多为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至于体虚感冒,有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之分,当在解表药中酌加益气或养阴之品以助祛邪。【饮食宜忌】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难消化食物。即使是体虚感冒,也不宜过用滋补食品,待感冒解除后再补也不迟。 要多饮开水, 以温热为宜, 不宜喝冷饮。 食物以稀粥、 面汤等半流质为宜,以

5、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而有利于消化吸收。风热感冒要忌辛辣食物,宜选用清淡凉润之食品。风寒感冒忌食寒凉食物,宜选用温热之食品。酸味食品主收敛,感冒病人忌食用。【预防与护理】预防感冒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适当锻炼身体,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适度,寒温得当。感冒流行季节,要劝阻患者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控制流行。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 其方法是将门窗紧闭, 每立方米的空间用食醋 5-10 毫升,加 1-2 倍水,放容器内,置炉上加热,利用蒸汽在室内熏一至二小时,即可起到消毒预防作178用。治疗期间要认真护理,加强观察,注意煎药与服药要求,煎药时间不可过久,服药方法要趁热顿服,风寒

6、感冒病人,服药之后可食热粥、盖被,使其微微出汗。要注意适当休息。(二)急性气管 - 支气管炎急性气管 - 支气管炎是由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气管- 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 咳痰,常伴有畏寒、 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多见。 也可由急性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如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 - 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外感咳嗽”、“痰饮”等范畴。【病因病机】1外邪袭肺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袭人体,使肺失宣肃。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风为六淫之首, 其他外邪多随风邪

7、侵袭人体, 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2 肺失宣肃肺为“娇嫩之脏” ,不耐寒热,易受邪气侵袭而发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咳嗽也是肺脏为了祛邪外出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辨证论治】1风寒咳嗽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麻黄、杏仁、生甘草)、止嗽散(荆芥、桔梗、紫苑、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中成药正柴胡饮。2风热咳嗽证候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咯痰不畅,痰黄而稠,口渴咽痛,常伴鼻流黄涕,头痛,发热,微恶寒等表证,舌苔薄黄,

8、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179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中成药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3温燥咳嗽证候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丝,咳甚则胸痛,或有鼻塞,头痛,恶风发热等表证,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治法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桑杏汤(桑叶、豆豉、沙参、梨皮、杏仁、象贝母、山栀)。中成药蛇胆川贝枇杷膏、强力枇杷露。4痰热咳嗽证候 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稠黄,咯痰不爽,或有热腥味,胸胁胀痛,咳时引痛,面赤,烦热口干,欲饮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药 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梔、桔

9、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桔红、茯苓、甘草)中成药清气化痰丸。【饮食宜忌】饮食宜清淡,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蛋汤、米粥等流质、半流汁饮食,要多饮水。进食要有规律,有节制,宜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生冷食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过敏史者忌食海腥发物及致敏食物。【预防与护理】首先要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卫生,积极消除烟尘和有害废气的危害,加强劳动保护。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感冒, 感冒是引起气管炎发生、 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适当进行呼吸操、太极拳活动。吸烟对呼吸道是一种刺激,应当戒绝。(三)肺炎肺炎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

10、肺组织的急性炎症,其病因以细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肺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的特点。临床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咳嗽、咯痰、胸痛等,本病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肺炎属于中医学“风温”、“肺痈”等范畴。180【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在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不强的情况下,复感风热之邪或风寒入里化热而发病,即温病学所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初起邪犯肺卫,卫气被郁,皮毛开合失司,肺失宣降,则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证。当外邪传里,热邪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阻于肺,肺气不利,则见咳嗽、气促、痰黄、甚则鼻煽;痰络内阻,肺络失和而致胸痛;肺络受热熏灼,则咳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一般经过正邪激烈

11、交争,如能正气胜邪,痰热消退,则本病常可表现出气阴受伤的证候;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并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辨证论治】1 邪犯肺卫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或微黄,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 ( 银花、连翘、竹叶、荆芥、薄荷、桔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 。中成药银翘解毒片。2 痰热壅肺证候高热,口渴,咳嗽胸痛,气喘,痰多黄稠,或铁锈色痰,或带血丝,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麻黄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麻黄、生石膏、苇茎、杏仁、桃仁、生苡仁、冬瓜仁、甘草)。中成药蛇胆

12、川贝液。3 热闭心包证候壮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气促、痰鸣肢厥,舌质红绛,脉细数。治法清营泄热,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水牛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麦冬)。中成药安宫牛黄丸。4 气阴两虚181证候身热已退或仅有低热,干咳痰少而粘,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方药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中成药参贝北瓜膏。5阳气虚脱证候体温骤降,汗出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气短,四肢厥冷,舌淡紫,脉微细欲绝。治法回阳救逆。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熟附片、麦冬、五味子)。中成药参脉注射液。【饮食宜忌】饮食宜清淡

13、,食物以稀饭、面汤等半流汁为宜,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而有利于消化吸收。多饮水和果汁,多吃新鲜水果,禁食辛辣等有刺激的食品。【预防与护理】预防着重增强体质,防止受凉和饮酒过度,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于体质经常感冒者,可适度体育锻炼,并口服玉屏风散口服液以益气固表。注射肺炎球菌疫苗。注意生活起居方面的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避免疲劳。(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是进行性发展。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为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咳嗽”、“喘证”范畴。【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导致肺失宣降,上逆为咳,升降失常为喘。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经常遭受外邪侵袭,以致咳嗽、咯痰反复发作。2久病肺虚长期咳嗽、喘促等迁延失治,痰浊潴留,肺失宣降,日久导致肺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