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故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540620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成语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成语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成语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成语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小故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1. 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齐宣王听说他很出名,就召见了他。颜斶进宫后,齐宣王高傲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兴奋,旁边的大臣也都指责颜斶。颜斶便说:“假如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艳羡他的权势;假如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艳羡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愤怒地问他:“究竟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

2、。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齐宣王觉得自己理屈了,便恳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渐渐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稳步行,又比方安于现状,不求显贵。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成语小故事2安步当车这个典故原载战国策.齐策。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颜蜀的人,很有才能,不愿做官,宁愿隐居在家。有一天,齐宣王召见他

3、并用非常高傲的口气说:蜀,过来!。蜀站立不动,也叫道:王,过来,齐宣王大怒,高声喝道:究竟是国君名贵还是文士名贵?蜀笑道:当然是文士名贵,国君有什么名贵的。颜蜀讲了一个例子:从前秦国攻打齐国,路经鲁国,为了爱护名士柳下季的坟墓,秦国号令全军:谁要毁坏坟墓五十步以内的草木,马上处死。进入宋国时又下令:谁要杀了齐王,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可见,一个活着的国王还不抵一个死去名士之墓。齐宣王无话可话,表示非常敬佩,接着便改换笑脸请颜蜀收他为弟子,劝颜蜀住到宫里,每餐都有肉吃,出门有车坐,荣华富贵享受不尽。颜蜀回答道:我不要荣华富贵,宁愿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娱!意思是说:吃

4、不起肉,可以晚一些吃饭,肚子饿了,饭自然就香;步行只要走得平稳,就好比坐车;只要不犯罪,清白正直就是名贵,不当官,可以自由自乐。这个典故旧时表示文人安于贫苦生活费的清高思想。现在只用其字面意义,形容不乘车而从容步行的乐趣。成语小故事3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当医师,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实力不够。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诚恳很令人观赏,信任他肯定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习的好机会。”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育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

5、理国家也是一样,假如让尹何在正式当医师之前能够多加学习,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肯定会井井有条,否则将会为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茅塞顿开地说:“你说的特别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看法,才不会犯下大错。”没想到虚心的子产却摇头说:“人的想法就像每个人的外貌一样,各自不相同,我的看法只能做为参考罢了!”成语小故事4三国的时候,孙权手下有一位名将叫吕蒙。因为小时候家里贫困,没有机会上学,读的书很少,所以学识浅薄,见识也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当的官职很重要,应当多读点书,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吕蒙听了,很犯难地说道:“军中事务

6、繁忙,唯恐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听了,开导说:“我岂是要你探讨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吗?只不过希望你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就够了。你说军务繁多,没有时间,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我还常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许多。”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今他起先抓紧时间读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以前我以为你只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学问罢了,跟你谈话后才知道你今日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那个阿蒙了。”吕蒙笑笑,说道:“君子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兄长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改变这么晚呢!”?”以后,鲁肃便经常和吕蒙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他特别重视吕蒙给他提的一些建议,对吕

7、蒙的学识和才能也特别赏识,特别佩服。后来,孙权赞扬吕蒙时说道:“天下有几个人到了老年还能像吕蒙那样坚持读书学习,自强不息呢?一个人有了富贵荣华之后,更要看重节义,仔细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不能沉溺于财宝之中,这样就不简单堕落。吕蒙的这种行为真是我们的榜样啊!”这就是“孙权劝学”的故事。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由此故事而来。“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能的人,比方人学识尚浅。成语中“阿蒙”比方学识浅陋的人。“非复吴下阿蒙”,指应当刮目相待、用新眼光来看待事物。刮目相待:比方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成语小故事5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缝三国,曹操领着他的大部

8、队要跟张绣的军队打一战。军队移动速度特别快,不愧是曹操的军队,平常训练有素。但这一路来,军队的将士们都特殊辛苦。又是大夏天,时值正午,骄阳明丽,烤得大地都起先冒起了烟。已经疲乏不堪的曹军口干舌燥,连多走一步都不情愿。“哎呀,热死了。”从间或埋怨到陆接连续听到咒骂声。“得给军队们找喝的,不然真的会中暑啊!”曹操劳里这么想,就往四处望了去。黄土地连着黄土地,只有草,连颗树都没看到,还想找水,真是太难了。怎么办呢,曹操劳里焦急着。自己口里也冒着烟,嘴唇都渴得裂开了。最终有人倒下了,军人的身体素养也受不了这天气,脱水太严峻了,中暑的人越来越多。看看前方有没有水源或者水果也可以,于是曹操驾马奔驰。所走的

9、地方也是荒无人烟,地表都被吸干了,别说水果了,还是连棵树都看不到。不行,这样士气一低落,方圆百里又没水,这可怎么办啊?好在曹操是个擅于养生的人,生理学问懂得些。假如分泌了唾液,就能够缓解口渴的现象啦!于是快马加鞭地又往回走。对着自己的部队大喊,“士兵们,天无绝人之路,我骑着马看到前面有一大片的梅林。举目都望不见边的梅林啊,那树上的梅子颗颗饱满,迷人可口。假如能吃到那梅子就能够解渴啦!”听到曹操的描述,士兵们一个个都瞪大了双眼,口水都流了出来。说来也怪,想着梅子了,口水流出来了,似乎也没有那么渴。为了梅子往前行军吧!不久就能真正地大开吃戒了!士兵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得往前赶,士气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10、。最终一里有一里,曹操和他的军队走出了这片干渴之地,找到了水源。不知是望梅止渴的生理反应救了他们,还是他们心里有目标让他们始终坚持了下来,也可能是两个都有。但不管是什么缘由,反正他们走出来了。成语小故事6春秋时,晋国的文伯奉命出访东周,参与周景王王后的葬礼,籍谈任副使。这次葬礼很隆重,各诸侯国都来参与,还带了不少的贡品。葬礼过后,按当时的规定要脱下丧服,然后由周天子设宴款待前来吊丧的各国诸侯。当周景王款待文伯时,有意运用鲁国贡上的酒器。景王问文伯说:“鲁国的酒器好吗?是这次进贡的。”文伯回答说:“不错,鲁国究竟是周公的后代,制作的东西就是好!”景王又说:“文伯啊,这次各诸侯国都有贡品献给朝廷,

11、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文伯一时无话可说,只好向籍谈拱拱手,让他回答。籍谈回答道:“我记得当时诸侯受封,都从周王那里接受了大量器物,借以安邦定国,所以他们能把器物回献给天子。而晋国呢?处在深山之中,同北方的少数民族为邻,远离周王室,所以,天子忙不过来,就没有送器物给晋国。现在晋国也无法回献。”原来籍谈是在埋怨周天子没送器物给晋国,景王不兴奋地说:“你们遗忘了吗?晋国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莫非他还会没有王室赠送的器物吗?据我所知,晋国曾先后得到过周王室赠送的鼓、大车、铠()甲、香酒、雕刻过的弓以及勇士等,还有南阳一带的大片土地。有了功劳不会被遗忘,有了贡品都要登记在册子上,使子孙们知道这是

12、王室的恩宠啊!你的祖先是掌管晋国典籍的官,所以后来以官职作为姓,不然你怎么姓籍呢?身为掌管典籍的官员的后代,怎么倒忘了晋国的旧典呢?”籍谈惭愧满面,只好与文伯提前退席。景王叹息地说:“籍谈的后代也许不会享有官职了吧?他举典故却忘了自己的祖先!”含义及用法:“数典忘祖”:一一数出典故却忘了祖先;后用来讽刺那种对事物本源或国家、社会的历史一窍不通的人。注: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成语小故事7乐此不疲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复原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最终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歼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平的

13、日子。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斗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苦痛,因此实行养精蓄锐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识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深厚爱好,不仅自己潜心探讨,还经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行探讨。有时候,光武帝始终探讨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太子见光武帝对探讨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

14、然的日子,安度晚年。”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喜爱探讨学问,并不感到疲惫。”成语释义形容对某一事物发生爱好,沉迷其中,不知疲乏。故事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出处译文(太子)向皇帝进谏说:“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然的日子,安度晚年。”皇帝回答:“我喜爱这样,并不感到疲惫。”成语小故事8举足轻重窦融世代在河西担当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当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

15、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足够,旁边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著名。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许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兴奋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蒸蒸而上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特别思慕。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斗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成语释义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方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改变。故事出处后汉书窦融传:“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出处译文现在蜀地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在蜀汉相攻的情形下,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