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53965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判断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判断题及答案1、2、绪论部分:1932 年,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工程地质教研室,并创立了比较完善的工程地质学体系,这标志着工程地质学的诞生。(V)1925 年,美国土力学家太沙基发表了第一部土力学专著,使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V)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不能忽略的那部分土层称为地基;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称为基础。(V)4、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不能忽略的那部分土层称为基础;把 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称为地基。(X)5、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经过人 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

2、人工地基。(V)第一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6、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构造的旋转椭球体。(V)7、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V)8、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过自然化合作用而形成的,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 物, 是岩 石的基本组成部分。(V)9、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将矿物在无釉的瓷板上刻画后进行观察。(V)10、条痕是矿物手标本上被刻画时留下的痕迹。(X)11、摩氏硬度计是以十种矿物的硬度表示十个相对硬度等级。(V)12、摩氏硬度计是以十种矿物的硬度表示十个绝对硬度等级。(X)13、岩浆岩分类方案通常是从岩浆的成分和成岩环境两方面考虑。(V)14、沉积岩的分类主要依据沉积岩的结构。(V)

3、15、变质岩的分类主要依据变质岩的构造。(V)16、火山碎屑岩归属于沉积岩。(V)17、火山碎屑岩归属于岩浆岩。(X)18、变质岩的片理构造与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是一脉相承的。(X)19、表征岩石软化性的指标称为软化系数,即指同种岩石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预 干极限抗压强度之比。(V)20、地壳中的原岩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 和液体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称为变质 作用。(V)第二章:地质构造21、地壳运动是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形成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倾斜 构造。将这些构造形迹统称为地质构造。(V)22、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

4、的先后顺序为相对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距 今年龄成为绝对年代。(V)23、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绝对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距 今年龄称为相对年代。(X)24、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及切割穿插律是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有效方法。绝 对地质年代是根据保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及蜕变产物测定的。(V)25、寒武纪与寒武系所表征的意义不同。(V)26、寒武纪与寒武系所表征的意义没有什么不同。(X)27、层面产状的倾向加减90。都是走向,反之则未必。(V)28、背斜褶皱往往发育成沟谷,而向斜褶皱往往构成向斜山。(V)29、节理玫瑰花图反映了观测点所属构造部位节理的发育分布规律。(V)30、根据

5、断层的拖曳现象可以判定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V)31、地震的地震震级决定了震区地震烈度的强弱。(V)32、设计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等级对基本烈度加以调整,作为抗震设防 的依据标准,而进行建筑物设计所采用的烈度。(V)第三章:自然地质作用33、所谓风化,就是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下,使岩石遭受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V)34、岩石风化层具有垂直分带性。(V)35、河流的袭夺现象是河流的侵蚀作用的向源侵蚀得造成的。(V)36、从研究河流阶地的类型着手,能够了解该区域地壳运动演变历史。(V)37、岩溶分布的成层性反映了地壳运动的上升(或下降)与相对稳定时期的演变。

6、(V)38、地下水的入渗和地下水的渗流,对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很不利。(V) 第四章:地下水3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岩石(包括土层)空隙(空隙、裂隙、空洞等) 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它与大气水、地表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V)40、水的硬度,一毫摩尔硬度等于2.8德国度。(V)41、水的酸碱度就等于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常用对数。(V)42、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潜水的埋藏深度。(V)43、承压水头是承压含水层被揭露顶板时,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下能够上升的水头 高度。(V)44、承压水的等水压线图与潜水的等水位线图没有任何区别。(X)45、地下水的侵蚀主要有硫酸型侵蚀和碳酸型侵蚀。(V)

7、 第五章:水利工程的一般地质问题46、单块岩石的容许承载力远高于岩体的抗压强度。(V)47、抗滑稳定计算中主要参数的确定有经验数据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试验法。(V)48、山岩压力是围岩作用于支撑和衬砌上的压力。(V)49、用平衡拱理论确定山岩压力的前提假定条件是将围岩视为松散介质。(V)50、围岩总评分为以控制围岩稳定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 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五项因素之和。(V) 第六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51、颗粒大小分析试验中,筛分法适用于粒径在0.07460mm的 土;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4mm的土。(V)5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中,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在0

8、.07460mm 的土;筛分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4mm的土。(X)53、颗粒级配曲线较平缓,土粒粒径范围广, 粒径大小相差悬殊; 曲线较陡, 土粒 粒径范围窄,粒径较均匀。(V)54、均匀系数C10,同时曲率系数CC=13时为级配良好的土。(V)uC55、粉粒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比砂类土高。(V)56、粉粒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比砂类土低。(X)57、土粒重量与同体积4OC时水的重量之比称为土粒相对密度,(或称为土粒比重),通常用比重瓶法测定。(V)58、密度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要求平行差值W0.03g/ cm3,取其两次试验结 果的平均值。(V)59、测定土的含水量常用的方法有烘干法和酒精

9、燃烧法。(V)60、击实试验的目的在于测定土的最优含水量以及相应的最大干密度。(V)61、击实试验的目的在于测定土的缩限、塑限和液限。(X)62、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的土,若扰动而破坏天然结构,则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 不可作为天然地基。(V)63、黏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V)64、黏粒含量增多,土的比表面积增大,土的结合水含量高,塑性指数就大。(V)65、无黏性土一般是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与砂土,土粒之间无粘结力,呈松散 壮态。(V)67、土的灵敏度越高,结构性越强,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愈多。(V)68、黏性土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后, 土粒、

10、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又 趋于新的平衡状态,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长,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V)69、砂土按粒组含量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V)70、土的重度r、含水量、相对密度d三个指标可以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故s称为基本指标。(V) 第七章:土的渗透性71、1856 年,法国科学家达西对不同粒径砂土作试验时,发现水流在层流状态 时,水的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成正比。称为达西定律。(V)72、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状态。在实际工程中,对砂性土和较疏松的粘性土,如 坝基和灌溉渠的渗透量以及基坑、水井的涌水量均可采用。(V)73、渗透系数的根本物理意义是水力坡降为一时的渗透速度。(V)74、测定土

11、的渗透系数,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粗粒土(砂质土),变水头渗透 试验适用于细粒土(粘性土和粉质土)。(V)75、测定土的渗透系数,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粗粒土(砂质土),常水头渗透 试验适用于细粒土(粘性土和粉质土)。(X)76、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其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V) 第八章: 土中的应力及地基变形计算77、究地基自重应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V)78、土体中的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由土体本身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 和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V)79、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会引起自重应力的变化。(V)80、地下水位上升, 自重应力分布曲线变陡; 地

12、下水位下降, 自重应力分布曲线 变缓。(V)81、地下水位上升, 自重应力分布曲线变缓; 地下水位下降, 自重应力分布曲线 变陡。(X)82、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会造成地面沉降。(V)83、在集中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递减。(V)84、在集中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X)85、在集中力作用下,影响深度一定的平面上,附加应力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 (V)86、在集中力作用下,影响深度一定的平面上,附加应力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大。(X)87、在集中力作用下,距作用点为r (r0)的竖直线上,其附加应力随深度增 加从零逐渐增

13、大,至一定深度后又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V)88、假设基底压力保持不变,若基础埋置深度增加,则基底附加应力将减小。(V)89、假设基底压力保持不变,若基础埋置深度增加,则基底附加应力将增加。(X)90、假设基底压力保持不变,若基础埋置深度减小,则基底附加应力将增加。(V)91、假设基底压力保持不变,若基础埋置深度减小,则基底附加应力将减小。(X)92、引起地基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附加应力。(V)93、土的自重应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引起建筑物的沉降。(X)94、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V)95、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孔隙中的水和气体被挤出,致使土孔隙体积减小而引 起的。(V

14、)96、土的固结过程就是超静水压力消散而转为有效应力的过程。(V)97、压缩系数的值越大,表明压缩曲线斜率越大,即压缩曲线越陡。(V)98、压缩系数的值越大,表明压缩曲线斜率越小,即压缩曲线越缓。(X)99、压力增量Ap 定的情况下,孔隙比增量Ae越大,则土的压缩性越低。(X)100、压力增量Ap 定的情况下,孔隙比增量Ae越大,则土的压缩性越高。(V)101、在工程实际中,P相当于地基土所受的自重应力,P2相当于土自重应力与 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之和,压力增量 p = (P2-P1 )即是地基 土所受到的附加应力o (V)102、压缩模量E是在有侧限条件下由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变

15、形模量E是在无s0侧限条件下由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的。(V)103、变形模量E是在有侧限条件下由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压缩模量E是在无0s侧限条件下由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的。(X)104、土的变形模量E与压缩模量E之间存在E=【1 22/ (1-p )】E的数学0 s 0 s关系。(V)105、分层总和法通常假定地基受压后不发生侧向膨胀,一般采用基础底面中心 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各分层的变形量,各分层的变形量之和即为地基总沉降量。(V)106、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直到下沉稳定为止,稳定标准为半年的沉降量不超过 2 mm。(V)107、通常碎石土和砂土比饱和的厚黏性土地基沉降稳定的时间要短得多。(V)108、通常碎石土和砂土比饱和的厚黏性土地基沉降稳定的时间要长得多。(X)109、沉降观测应从浇捣基础后开始,直到施工结束后建筑物下沉达到稳定标准 为止。(V)第九章: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110、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