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53958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OO七年武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武威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武威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6月4 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10年武威市环境状况公报。通过公报的发布,使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为改善我市的环境质量共同努力。环境状况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水质状况1 、河流石羊河 (武威至民勤段 ),监测断面:校东桥、扎子沟。监测周期及频次为每年监测6 次,单月 10 日前监测,每次监测26 个项目。监测结果表明 :校东桥断面 超标项目有化学需氧量( CODc r)、生化需氧量( BOD 5 )、氨氮 (NH 3-N) 、总磷 (TP)、总氮 (TN) 、硫化物,超标倍数分别为: 0.

2、26 倍、 2.06 倍、 1.79 倍、 1.16 倍、 2.15 倍、 1.35 倍。根据单因子评价,超出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水质状况为劣类。 扎子沟断面 无超标项目,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2 、水库监测断面:南营水库(金塔河)、西营水库(西营河)、黄羊水库(黄羊河)和红崖山水库(石羊河)。监测结果表明:西营水库全年无超标项目 ,水质达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黄羊水库全年无超标项目,水质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南营水库年均值超标1项目有总磷(TP) ,以单因子评价分析方

3、法分析,南营水库水质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红崖山水库年均值超标项目有生化需氧量(BOD 5 ),以单因子评价分析方法分析,红崖山水库达到类水质,全年污染综合指数0.67 ,属于轻度污染,与2009 年污染综合指数 1.08 重度污染相比, 2010 年红崖山水库水质有所好转。2010 年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现状水域功实测河流、水库名称能类别类别主要污染物校东桥劣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硫化物扎子沟类-红崖山水库类生化需氧量南营水库类总磷西营水库类-黄羊水库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状况:城市集中式饮用水主要来自武威市自来水公司水井,该井供给城市饮用

4、水达 80% ,监测周期及频次为每年监测 6 次,单月 10 日前监测,每次监测 23 个项目,达标率 100% 。符合 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10 年空气自动监测表明: 城区二氧化硫(SO2 )年均值为 0.031mg/m 3,二氧化氮 (NO 2)年均值为 0.028mg/m 3,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年均值为 0.080mg/m3。全年 365 天中,空气质量达到级天数6 天,占 1.64% ;级天数 353 天,占 96.7% ;级天数 4 天,占1.1%;级以上天数 2 天,占 0.54% 。受气候条件和能源结构

5、的影响,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因子仍为可吸入颗粒物(PM 10 ),二氧化硫次( SO2 )之,二氧化氮 (NO 2)位居第三,全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评价为II 级,污染状2况为良。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1 、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2010年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月均浓度范围在0.040-0.191mg/m 3 之间,年均浓度值 0.080mg/m 3 ,最高值出现在 3 月份,与 2009 年的 0.085mg/m 3 相比趋于稳定态势。主要原因为冬季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和春季的沙尘天气,发生时段在 2-6 月,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 、二氧化硫( SO2)2010年城区二氧化硫(

6、 SO2 )月均浓度范围在0.015-0.058mg/m3之间,年均浓度值0.031mg/m3 ,未出现超标,最高值出现在2 月份,与2009 年的 0.030mg/m3 相比趋于稳定态势。二氧化硫(SO2 )污染变化的特征是:冬、春季节重于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受冬、春季节采暖期煤烟污染和逆温现象影响,大气扩散条件差,二氧化硫(SO2 )浓度高于夏、秋季节。3 、二氧化氮( NO 2 )2010 年城区二氧化氮( NO 2 )月均浓度范围在0.015-0.049mg/m3之间,年均浓度值0.028mg/m3 ,未出现超标。最高值出现在4 月份,与2009 年年均浓度值 0.025mg/m3

7、相比趋于稳定态势。二氧化氮(NO 2 )污染变化呈现冬季略高的特征,全年各月浓度值变化不大。4 、自然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SO 3)2010 年共获得自然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 (SO3 )有效数据 120 个(包括清洁对照点 ),自然降尘浓度在 16.00 34.54 吨平方公里 月之间,季节变化特征是冬、春两季污染为首,夏季次之,秋季最轻。硫酸盐化速率(SO3 )浓度在0.15 0.34SO 3.mg 100cm 2 碱片 日之间,季节变化略同于可吸入颗粒物,春季污染最重,夏、冬、秋三季差异不大。与2009 年3相比基本持平,处于稳定状态。5 、酸雨2010 年全市共发生大的降水59 次,pH

8、 监测值在 7.54 8.05 之间,电导率范围在 198.69-325.30s/cm 之间,无酸性降水。6 、特殊天气2010 年全市共发生沙尘暴、浮尘、扬尘特殊天气5 次,经监测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浓度范围在 0.103-3.752mg/m3 。从监测数据分析,特殊天气的次数及浓度都比往年有所下降,主要是气象条件的改变以及采取了退耕还林、建设日光温室、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措施,使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声环境质量区域噪声环境质量 2010 年,武威市城区区域噪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 52.5 分贝,与 2009 年的 52.9 分贝相比基本呈稳定状态,区域噪声环境质量

9、较好。交通干线噪声环境质量 2010 年,武威市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6.6 分贝,与 2009 年的 67.8 分贝相比基本呈稳定状态,交通干线噪声环境质量较好。污染源现状废气及污染物排放现状 2010 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 910114 万标立方米。其中 :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 638120 万标立方米, 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 271994 万标立方米, 工业烟尘排放量 2901.54 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5952.98 吨,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3356.88 吨,工业粉尘排放量4012.58 吨.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 年全市废水总量 2794.69 万吨,其中工

10、业废水 741.71 万吨,生活废水 2052.98 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 r )排放总量为 11315.21 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 (CODc r )4排放量 6433.40吨,占化学需氧量( CODc r)排放总量的 56.86% ;生活废水中化学需氧量 (CODc r )排放量 4871.81 吨,占化学需氧量(CODc r )排放总量的 43.14% 。废水中氨氮 (NH 3-N) 排放总量 867.23 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 (NH 3-N) 排放量 283.65 吨,占氨氮 (NH 3 -N) 排放总量的 32.71% ;生活废水中氨氮 (NH 3 -N) 排

11、放量 583.58 吨,占氨氮 (NH 3-N) 排放总量的 67.29% 。2006-2010年废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对比表单位:万吨工业生活年度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排工业用水城镇生活废水排工业水城镇生活放总量排放达标放达标率重复利用污水处理排放量污水排放量量( % )率( %)率( %)200590.67404.6868.5127.222393.0968.362983.766200630.17421.5066.8928.772068.4287.462698.597200765.85349.0645.5830.531982.9763.072748.828200727.25365.8

12、450.3022.871986.4064.602713.659201741.71183.8524.7930.052052.9857.882794.6902006-2010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情况单位:吨工业生活年度化学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氨氮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20067072.385206.68288.23229.338373.12689.951015.98352.3520076507.544327.18370.20214.486840.114271.32932.31461.99200811540.125110.48509.37235.368512.173842.41981.88415.45520099962.116140.50433.33402.779098.713331.491053.6503.71201010473.216443.40316.58283.659422.294871.811079.71583.58固体废物2010 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3.42 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 26.85万吨,利用率达80.34% ,处置量 0.61 万吨,排放量 5.98万吨。重点污染源排放现状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