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53872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

2、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企业跨区域扩张动机与进入方式选择摘要跨区域扩张是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行为,而针对跨区域扩张进入方式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认识。从合法性视角下讨论企业跨区域扩张进入方式的选择,扩张动机不同,企业进入方式也有差异。具有资产利用动机

3、的企业拥有内部合法性倾向,更多地采用新建的方式实现跨区域扩张;而具有资产寻求动机的企业则拥有外部合法性倾向,更多地采用并购的方式实现跨区域扩张。 关键词跨区域扩张扩张动机合法性倾向进入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的跨区域投资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区域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实现跨区域扩张发展战略的根本手段。在实现跨区域扩张的过程中,进入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在制定区域多元化战略是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具体地,企业需要决定是通过新建还是通过并购来实现跨区域扩张。 学者对于跨区域扩张进入方式的研究,主要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学习的视角以及制度的视角等三个不同视角切人。Anderson与Gatignon(19

4、86)从交易成本视角出发,认为企业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在进入与原经营区域存在着差异的其他地区时,为了尽快实现跨区域经营的本土化,弥补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附加经营成本,会更多地选择并购而非新建:而Barkema(1998)的研究则从学习的视角出发,认为企业基于对企业技术能力与组织惯性的考虑,投资目的地与企业原来所在区域存在的区域差异阻碍了子公司的组织学习,具有雄厚技术力量的企业在进入其他区域时会选择新建而不是并购;而从制度理论视角出发的学者认为,企业的行为受到来自于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Kostova(1999)的研究表明:企业进入一个制度距离较大的地区时,制度距离构成了组织惯例从母公司向子

5、公司转移的障碍,因此更多的会采取新建的方式进入。对于同一问题的观察,不同视角的研究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引起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在考察企业选择跨区域扩张进入方式的研究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其他研究的视角可以更有效地解释跨区域扩张的进人方式选择? 本文试图基于制度理论中合法性的视角,主要考察企业扩张进入制度差异较大的其他区域时,企业对于进入方式新建还是并购的选择。与前人的研究不同,本文将引入企业跨区域扩张的动机,希望通过研究具有不同跨区域扩张动机的企业,在面对来源于组织内部和投资目的地制度环境构成的双重制度压力下的合法性倾向,并讨论合法性倾向的作用,及不同扩张动机的企

6、业在进入方式选择的差异。 二、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跨区域扩张进入方式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涉及到跨区域扩张的动机、行为、绩效等相关研究领域,鉴于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考察通过新建进入还是并购进入实现跨区域扩张,本节主要对跨区域扩展动机以及影响进入方式的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一)跨区域扩张的两种动机:资产利用和资产寻求 对于跨区域扩张动机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相关研究领域,随着不同时点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实践的变化,对于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的动机也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早期的对外投资实践主要体现为发达国家的优势企业对其他区域的直接投资,这一时期的学者们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所有权优

7、势的企业进行研究,这些企业具有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更有效率的生产活动控制、更有效的分销渠道,或者具有技术与市场营销专长,基于优势资源或者能力的寻租成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动机;Buckley从内在化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企业更愿意通过公司内部而不是公司之间的交换来转移中间产品、关键技术等,也就是说,对于具有优势资产的企业而言,出于避免市场失灵导致的交易成本上升的目的,构成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Lecraw(1977)针对新兴经济体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处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向其他不发达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尤其是向那些更为欠发

8、达区域进行投资。无论是出于寻租或者是克服市场失灵的目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是具有某种优势资产,扩张动机是针对这些优势资产进行资产利用(Asset-Exploitation)。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位于欠发达地区或者新兴经济体地区的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投资频率逐步上升,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企业特定优势不仅仅是来源于拥有的所有权资产,同时也来源于获取互补性资产的能力,或者与其他拥有互补性资产的异地企业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由于构成优势的关键资源与能力受到空间分布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仅是出于资产利用的动机,还可能作为获得那些当地缺乏而其他地区所拥有的战略性资产的行为。新兴经济

9、体的企业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通过进取性地并购投资目的地的企业,或者利用那些与企业本身具有类似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由当地的供应商和客户组成,建立品牌、获得创新性的生产技术、形成广泛的分销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投资企业本身的能力。Makino等人(2002)对来源于台湾地区的企业所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也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作为取得投资所在地区的优势资源的一种手段,处于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是为了寻求战略性的资产与市场资源。可见,资产寻求(Asset-Seeking)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动机。 (二)进入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新建还是并购来实现跨区域

10、扩张,是跨区域扩张企业面临的一个战略发展方式的选择问题,从相关文献来看,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区域多元化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的多种因素。 首先,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与优势对选择新建或者并购具有重要的影响。拥有集中化生产技术并形成规模化优势的企业更加主张自建方式,而不是并购,以求通过集中并利用有价值的资源使企业价值最大化;Rugmanverlleke(1992)在将企业所有权优势视为国际化战略基础的同时,强调如果公司的优势是可转移的,投资者会倾向于通过新建方式来进人,如果公司的优势是不可转移的,则投资往往通过收购目标市场中已有的公司来实施跨区域扩张:Hennart与Park(1993

11、)的研究发现:由于复杂技术的转移一般比较困难,对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的难度和风险都较大,而通过企业自己的员工进入国外分支机构更有利于知识与技术的传递,因此,拥有较强技术优势的企业一般采用新建方式进入他国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以往的跨区域投资的经验对于后期的进入方式的选择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进行采用自建(并购)的历史越长,相应的进入方式越丰富,就越倾向于采取自建(并购)的方式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以往的扩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扩张的知识和能力,或者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认知与惯性。无论如何,在相关的研究中,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被视为影响进入

12、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投资目的地的环境对以新建还是并购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的地对于其他地区资金进入的相关政策,以及对于新建与并购的相关法规构成了进入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当地市场是有效的,异地的进入者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来取得必要的资源,企业将选择新建的方式来进入,相比之下,并购更需要成熟的金融市场来保证交易信息的齐备,如果金融市场建设滞后,股票市场的规模小而流动性不足、波动大,加上金融数据的不透明、中介机构的缺位,将加大企业采用并购进入的前期构筑合同成本,以及并购后对某些不需要业务进行剥离的成本,显然,在这种情形下,并购并不是

13、一种合适的方式;而投资项目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新建可能会导致激烈的竞争,而并购则不会导致供应的增加,更可能被跨区域扩张企业所采纳。 (三)区域制度距离对进入方式的影响 随着制度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的融合,制度环境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一些研究不再局限于将制度环境视为战略决策的背景,而将其视为对企业战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并开始讨论区域制度与企业战略行为之间的关系,部分对跨区域扩张企业进行研究的学者,针对投资企业原来所在地与投资目的地的制度差异对进入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甚至得出了相互冲突的结论。 部分学者认为通过新建进入是克服不

14、确定性的有效手段,Jemison与Sitkin(1986)认为当一个公司收购另一个公司时,如果两个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大,进行整合将十分困难,通过新建方式进入有利于与母公司保证一致性;Barkema(1998)对具有雄厚技术力量企业的扩张行为的研究表明,新建是这些企业的重要进入方式;Kogut与Singh(1988)的研究也表明:区域间差异越大,企业之间越不倾向于并购。与这些研究结论不同,Anderson与Gatignon(1986)认为:为了尽快实现跨区域经营的本土化,弥补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附加经营成本,企业会更多地选择并购而非新建;Brouthers与Brouthers(2000)对企业文化

15、影响的研究也认为,较小的文化差距使得无需得到本土企业的帮助,就可以建立自己生产经营体系,因此跨区域扩张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建。 (四)对现有研究的简单评价 对于跨区域扩张企业的进入方式的研究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和国际商务理论的研究热点,但对于企业应该采用新建或者并购进入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的研究或者只是关注到外部环境对于交易成本的影响,或者只关注到能力转移的影响,而结合跨区域投资的动机的研究则较为鲜见;从研究视角来看,现有的文献较多地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切人,部分研究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切人,而对跨区域扩张涉及到的区域制度差异关注不够,也未能充分解读跨区域扩张进入方式这一战略决策的合法性,从合法性的视角的研究仍未见到。而在企业跨区域扩张的实践中,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扩张动机,这种动机对战略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Wilson(1980)所提倡的:在对投资方式选择做出决策之前,仔细考虑投资决定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战略行为的可接受性源于合法性,进入方式的选择应该关注到合法性的制约。因此,将跨区域扩张动机引入到分析框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