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538119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各地区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项(浙江省温州十校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毕2、2题。(分)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0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因素又是什么?(3分)景象: 因素: 21.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2、,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针对相似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觉得这是一种如何的教育措施?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 答: 20.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2分,写出三个得满分);因素:“无侣”或“单栖”(1分)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体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分)2、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孔子解答学生的疑问是没有原则答案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考试命题中,原则化试题却泛滥成灾。这种原则化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思维成果,而不能考察

3、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能求同,不能求异;只能唯一,不能举一反三。这样既扼杀了创新思维和发明力的发展,又会导致语文教学的程式化、刻板化。(意思对即可)(5分)(浙江省杭州市/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毕22-题。(分)禾 熟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注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状况。她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窦:水道,水沟。粗了:刚了结。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

4、如何理解的?(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与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一)(8分) 17. 1.B 19.D 0.D 21这时,裴耀卿、席豫、张均都是前辈,器重萧颖士的才干,以平等之礼相待,从此萧颖士名扬天下。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6分) .丰收(2分) 23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

5、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倦的心呢。(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三)(4分) 24.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种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即可。(分,第一问分,第二问、三问3分)(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毕2-23题。(6分)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6、注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步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踯躅: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22.前四句描写景物在体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23.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8、7)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7、(、39)2.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体现了她们对孔子的见解。(1)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她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 2. 烘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布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2.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因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分)(三)24.(1)知其不可而为之。(分)(2)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奉劝孔子

8、要学会变通。(3分)(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调研考试)(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核心,你觉得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2分) (2)第三、四句虚写风吹船停的情景,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1) “不系船” (由于后三句的意思都从三个字生出。第二句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 物的行动,船靠江村,夜深人倦,正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第三、四句交代了“不系 船”却能安然睡觉的因素。)()妙在

9、可以让我们见出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妙在可以让我们品味到钓者悠闲生活的情趣。妙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活随性顺意的态度。妙在使诗旨在一、二句基本上进一层,笔法更显曲折,诗意更耐人寻味。(答出两点即可)(浙江省桐庐中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毕21题(分)伯牙绝弦图/(宋)郑思恩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20、请你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哪一句)。(1分) 1、从语言特点上谈谈你对最后两句诗的理解(5分) (三)、论语阅读名家评点,我的评点 (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

10、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阅读并思考名家评点,自选角度写出你的评点。名家评点朱熹: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期间亦各以自为好恶有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我的评点 2、满地斜阳是此心 21、用语含蓄。用手之“闲”而无聊,写出了伯牙破琴绝弦不复弹的孤寂痛苦,借哀景写哀情,借对满地斜阳的凄美的叹惋,来暗喻自己的心正如伯牙那难以言传的忠贞与苦痛。21略2略(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联考调研考试)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毕14一15题。(6分)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释:金陵津渡:在今江苏

11、省镇江市江畔;小山楼:渡口附近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南,与镇江隔江相望。4.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分)15.末句中的“星火”能否换成枫桥夜泊中的“渔火”?为什么?(4分14描写了“潮落”、“夜江”、“斜月”、“两三星火”等景物,(1分)体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分)15.不能。(1分)由于“渔火”是近景,看得清晰;(1分)而“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不能辨别是何种灯光;(分)诗中用”星火“既符合诗人远观的视角,又增添了想象的余地,别具朦胧美。(1分)(浙江省/高三联考期末模拟考试)(四)诗词鉴赏(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 无声子夜歌 李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