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5369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田园美如画体味积累乐表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田园美如画 体味积累乐表达乡下人家文本解读与教学构想 杜修丽一、解读文本,教材定位“长藤绿叶青红瓜,鲜花嫩笋足鸡鸭,红霞微风共晚餐,鸟归虫唱催入眠,乡下人家好风景,人与自然和谐画。”陈醉云老先生用他朴实生动、清新秀美的语言,紧扣“独特”、“迷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作者抓住与农人关系最紧密的平凡事物,普通场面,细致观察,白笔素描,凸显特点,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乐在其中。内中蕴涵的有序表达,用拟人对比手法凸显景物特点的写法无疑为孩子学习写景提供了绝佳范本,值得教者带领孩子深

2、入文本细细体味,想象画面,诵读积累,借鉴表达。二、立足全面,制定目标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组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对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力求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基于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语言文字目标:(1)字词目标(一般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重点

3、词语。(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散文语言优美,有积累的价值,积累体现出课文的语言特点。)(3)(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做到读文章想画面。(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体会拟人句式的表达效果,试着运用。 人文目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并激发孩子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基本人文目标可以在诵读中、在交流阅读形成的画面中、在摘抄中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来实现。)这些目标又以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

4、生活的美好为重点。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也恰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阅读要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不过,结合实际的学情,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身边的一草一木太习以为常了,往往不太关心,引导他们来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中展现出来乡村生活的美就应该是难点。而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需要学生稍作了解,这是第二个难点。三、着眼学生,教学有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而针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突出语言文字的应用,所以教学中要

5、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基于这一点,结合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表达风格,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交流、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悟情,读中表达、读中升华”,是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用心去体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表达,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全身心地感悟文章的精髓。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促悟,读写结合”应该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四、突出素养,设计流程 本课我创新地引入了学案,为本节课的纵线,贯穿于课

6、堂教学始终。即课前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课堂学习,课堂中伴以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我只做适时适量的引导、点拨;一课一得,课后检测进行拓展延伸,力求达到学法迁移。最终实现语文训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一课时一、谈话引题,初读课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入题。(课件演示)你们长期生活在乡下,发现我们哪些地方美?根据孩子们的经验这个话题可能不会激起多大兴趣,但是把司空见惯的景物搬上屏幕配上音乐,就能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色彩、形态、动静相宜之美。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二)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2

7、)边读边把自己的收获(初读有什么感受啊?你最喜欢哪一段呀,为什么喜欢呀?)和疑问(不懂的字词句、还想读懂什么)批注下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方能以学定教,有的放矢。)(三)展示反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注意突出多音字的辨音以及用联系上下文、近义词替换、图片展示、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来理解词语。以“率“为例,指导写字。把孩子们的

8、疑问归纳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长期坚持比对孩子语汇的积累、语义的理解、语感的形成必有裨益。而梳理出关键问题,使得问题集中,目标清晰,更利于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想。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一)分组交流画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什么样的景物,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每一段概括成一幅画吗?(提示抓住事物和特点)(2)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二)全班交流初步感受“独特、迷人”的乡村景色。(阅读是学生的

9、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归纳:这些美丽的画面在作者心理是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用中心句明晰主线,提纲挈领。)三、细读品味,学习表达。(一)引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寻常的事物写得那么独特、 迷人呢?你能读出它的美吗?(二)品读语句,交流读中发现和感受,朗读、想象、质疑中体会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感受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景色。策略一:抓关键词想象体会欣赏画面,感悟“独特迷人“。抓住“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华丽”“探出头来”关键词,把朗读体悟和想象说话结合起来,把情境体验和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通过对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

10、表达自己喜爱乡村生活之情。策略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想象体会,感悟课文。“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运用对比方法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乡村生活气息浓厚,质朴自然,无人雕琢之感。策略三:回读中心句,层第回环,加深感受。这样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体会,“读文想象画面拓展描述画面动情欣赏画面”,这三步骤由感到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把课文整体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自然水到渠成地陶醉于独特、迷人的乡下风景中。四、背诵积累,小结延伸。语言填空提示、动作提示、画面提示引背。下节课继续探索平常的事

11、物作者是怎样写出美的?我们可以怎么学习借鉴?第二课时一、 复习引入,积累语言。1、 背诵自己会背的句子或段落,结合中心句说话。2、 结合“探”字引导学生注意:能让普通的事情不普通,这就是大作家炼字的本领啊。我们就要学习这些作家一字之差的遣词造句的本领。这样就会让看似静的物品动起来了。这就是你们常说的那个“生动”。来,在别的画面中也体会体会吧!二、合作探究,学习表达。(一)学法迁移,学习第三到六自然段。读读36自然段,你觉得作者怎样把寻常事物写得那么美呢?(二)交流语段,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2.全班交流重点语段,品味朗读、想象朗读,揣摩语言

12、表达魅力。(一) 知识迁移:自己找写动物的“拟人”手法的句子。(把想象表达与朗读、表演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效率,达到了语文实践整合的目的。)(二) 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情境体验法”和“想象体验法”进行体会 ,感悟课文。联系场院的宽阔,想象晚霞的绚丽、晚风的凉爽、鸟儿的归巢,体会“天高地阔”的畅快、自由和安闲、,能让学生感悟到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生活。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边读边背,在评价中适当引入关于农村生活的诗句,为综合实践埋下伏笔。(加强诵读与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三、读写结合,练习表达。(达标检测)1、为了让学生真正解读、领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落实读写

13、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利用中心句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句式,练习生活实际写出普通事物不一样的地方来。提示:可以变换地点,不写乡下,写你熟悉的学校、后山,也可以从时间上变化,写写别的季节、时段乡下人家的美景。2、评讲注意鼓励学生运用拟人等手法把事物写生动或用其他方法把事物写得特别。(“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吸收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这又充分体现了语文是“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的特点。)四、语文实践,延伸拓展。通过统筹安排,渲染“乡下人

14、家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不同时候的乡土气息,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学习语文的宗旨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和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五)浓缩精华,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采取了板书主要内容的方式:抓住文本中描述的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心独特、迷人。这么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句段,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且体现了四年级“概括段意”的训练重点,对于学生感受文本情感也是一个引导的范例。 附:板书21、乡下人家春夏秋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季节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独特、迷人地方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