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答题技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53645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议论文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议论文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议论文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议论文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答题技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答题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 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 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 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 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

3、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 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 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 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

4、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3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 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 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1) 、提出

5、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 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 的结论;(2) 、重复或强化 的中心论点;(3) 、发出 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 、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 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 财富甚于外在的

6、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 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 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 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 、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

7、章论证 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2) 、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 、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7 、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 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

8、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 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之二1)首先是通俗如果问我,你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答:“首先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 活泼有趣,可读性强。然后,才是领会思想内容。我订阅十份报纸两份杂志,每天认真挑好看的读。有四类文章ni烦,不爱 看。一是冗长,过多引经据典,拐弯抹角,耍笔头,只图显示作者学问,忘了读 者最需要痛痛快快。另一类是时髦词太多,词汇搭配不当,不通顺,令人费解。 看了第一段,不知所云,干脆撂下。再

9、一类是引用外语和缩写的专用名词太多, 我外语水平太低,不懂。还有一类是大话套话太多,枯燥乏味,没有自己的语言 风格。除去学术性专业性报刊,面向特定读者,不必非讲通俗易懂之外,一般综合 性报刊是面向广大读者。如若你的文章首先在文字上表达不通俗,没风趣,缺mei 力,让读者谢绝了,你纵然见解再新鲜再高明,没被读者接受,沿线引起共鸣, 文章岂不是白写?报刊岂不是浪费版面?能不能用大众化语言、普普通通的字眼,写出深刻文章?我看,完全可以。 且举两例:年近九旬的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说是当今大学者,当之无愧。 他的散文,短小、精致,漂漂亮亮,不用一个生僻的词,没有一个费解的句子, 讲出充分道理

10、,读后让人眼睛一亮,对人生又有新感悟。近两年,他写的人间 第一爱、论压力、不完满才是人生等等,千字左右,通俗之中见哲理, 深入浅出,太耐人寻味了。我不禁剪辑下来保存,还建议编报纸副刊的朋友转载。谁是当今资深大作家大编辑?八十二的韦君宜大姐应是其中之一。她编过延 安抗战报,担任过中国青年杂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写过许多优秀文 学作品。近读她在病床上写的思痛录完全用最通俗易懂、简洁明白的语言, 对她从延安到文革历次运动中,说过的一些违心的假话、办的一些错事,坦诚反 思,恳切惭愧、忏悔,没有一点掩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口读了季氏、韦氏作品,你会发现,原来,通俗远胜过文绉绉,乃是一种感人 至深的

11、巨大力量。还有一个理由,如今,人们生活皆是快节奏,没工夫读那端着架子、难懂的 啰嗦文章。忽视了这个,你一提笔,就远离了读者。 文中属于“事实论据”的自然段有,属于“道理论据”的自然段有 2内容理解 在作者看来,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写得通俗易懂?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这一点? 第5自然段举季羡林的例子中,紧扣中心论点的语句是哪些?(在文中用线划 出)3词汇、语法 “纵然”的同义词是。 “乃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这句话省略的主语是。4字形、词意 依据注音填写恰当的字:nl烦 mei力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大意:学贯中西:著作等身:5语言连贯下面5句话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已打乱顺序,请在下

12、 面的方框内调整为合理的顺序(只填序号即可)。 都会由衷尊重大姐的人格高大 都会感到 谁读了此书 定要是非分明 永远大胆讲真话调整后的顺序应为口- 1(1)此题考查对论点的认定,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认定论点,就本文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角 度,用不同方法来认定论点。就本文而言,我们可以从论据上来认定论点,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证明论点正确的充足理由,它受论点的制约和统帅,与论 点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一般文章中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将二者结 合起来分析,找到它们共同阐明的道理,论点就清楚了,本文二、五、六段是事 实论据,三、八段是

13、道理论据,作者选取这些论据阐明了一共同道理,即文章开 头通过一个设问句提出来的:读文章首先要选通俗易懂的文章,这就是本文的论 点,当然,也可用题目“首先是通俗”作为本文论点。(2)此题考查对论据的把握,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事实论据先要 看看事实写的是什么,再想想这个事实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若是写了多个事实, 还要将这些事实贯穿起来看,明确它们起的作用,本文第二段列举了四种作者不爱看的文章类型,以概括性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了“喜欢看通俗易懂的文章”这一 观点,五、六两段分别举了季羡林和韦君宜文章通俗易懂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 作者的观点,这几段都属于事实论据,议论文中的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

14、证过 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能够用来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 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本文三、 八两段均是从反面来谈文章不讲究通俗易懂的后果的,以充足的理由证明了自己 的观点,这两段属于道理论据,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四段是 个承上启下的段落,第七段是对上面所举事实的小结,这三个段落均不能作为文 章的论据。2(1)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共有两个问题,不要忽略对第一问的回答,第 二问是要求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种题做起来比较容易,只要仔细、认真 的读选文,一般不会答错,本题的答案是:不是。“除去学术性、专业性报刊, 面向特定读

15、者,不必非讲通俗易懂之外,一般综合性报刊是面向广大读者。” (2)此题也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心论点和仔细阅读第五 段,本题答案是:“不用一个生僻的词,没有一个费解的句子”或“通俗之中见 哲理,深入浅出”。3(1)此题考查语法知识“纵然”是表示让步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同样表示 此关系的还有“即使”、“哪怕”、“就算”等,不能用“如果”、“假如”、 “假若”等词语来替换,因为它们不表示让步假设关系,换后就改变原意且造成 句子不通顺。(2)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它承前省略了主语,仔细读一读,不难补充上省略 的主语“通俗”。4此题是考查字词的积累及运用。(l)“ni烦”意思根据上下文应为“厌烦”之意,故“ni ”应写作“腻”,应 注意字形,“mH力”意思应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故“mei应写作“魅”。(2)“贯”意为“贯通”,“透彻的了解”,“中西”意为“中国和西洋”,“中外”,故“学贯中西”应解释为“学问贯通中外”,“等身”多用来形容数量多,故“著作等身”应解释为“形容著作极多”。5统观五句话,表达的意思应为:读了思痛录之后的感受,所以(3)句就 应放在首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