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公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53544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成果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究成果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究成果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究成果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究成果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成果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成果公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果公报课题名称: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FEB080407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科分类:德 育课题负责人:徐向东 中教高级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主要成员:赵金龙 井绪潮 张玉萍 王 玮 孙晓明 吴 坪 李岩岩 张 雯正文:一、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把生命教育和家校协作相结合,重点研究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变革、创新和实践,提出几种典型的协作方式,摸索各种方式的适用条件、操作经验和相互关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生命教育中来,从而提升家校协作的品质,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实现学校生命教育的落实、优质和

2、高效。也为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时空的衔接、责任的分担和融合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启示。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提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及研究的核心概念。第二方面是分析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三方面是解决问题,主要阐述了我们的研究发现和结论,包括生命教育的“家长课堂” ,“家长社团” ,“ 家校网络”三大家校协作方式及其概念界定、特点认识,操作规律的把握,实施经验和活动案例的积累,工作指导手册的开发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思路和原则。最后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3、。(二)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导,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推进工作中的重点,用研究总结提升工作中的经验,促进课题研究的进展。其它研究方法还有: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最新国内外研究信息,通过国文献分析,获得本研究的切入点和启示点。教育调研法:通过访谈、座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活动信息反馈数据进行收据和整理,通过对问题综合地系统地分析分析得出研究的结论。案例总结法:通过对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具体方案和实践的案例进行开发研究,归纳总结实施及引导的经验和策略。二、结论与对策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是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家校协作为重要平台,结合

4、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通过协作方式的创新实现学校生命教育多效能落实、多渠道推进的过程。我校通过科研先导、课题引领、专家把关,在传统的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创新,形成了以学校生命教育“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三大协作方式为主的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课程和活动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与对策:(一)“家长课堂”协作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生命教育“家长课堂”方式是指由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爱好兴趣的家长走上学校班级的讲台,亲自参与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主题内容的课堂活动。这类方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由家长主导、面向班级学生,往往在班级课

5、堂上进行。其操作需要班主任和家长预约、经过充分的沟通、引导和精心的准备,选择一般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家长的智慧、经历、专长和认识作为课堂活动的主题,从而达到家校对生命教育的互补和协同。在实际操作中“家长课堂”协作方式明显的表现为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学生为对象,基本在班级教室内,以一课时为单位,以班内家长轮流主持的形式开展活动。 内容选题建议针对各年级学生在生命成长中的所关心的话题和问题,以学校美丽的生命校本教材为核心资源,整合其它各类生命教育教材和课程资源,结合家长自身的优势资源来进行生命教育“家长课堂”内容的选题。(二)“家长社团”协作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生命教育“家长社团”方式是指把具有相同

6、教育背景、专业、特长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的家长组织起来形成团队,根据学校生命教育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从而实现拓展生命教育的目的。这类方式一般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由各年级家委会组织主导、定期发布各类社团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主报名参与体验。其操作要求各年级组长与家委会做好活动计划和策划,活动场地要求离开教室,以公共场所或户外活动为主,内容选择一般学校所不能替代的家长的专业、特长、资源和能力作为社团活动的主题,从而达到家校协作对生命教育的丰富和拓展。在实际操作中“家长社团”协作方式明显的表现为在班主任、或者几个班主任合作的指导下,以年级或班级相同兴趣的学生、或

7、者是以居住社区就近的学生形成团体为对象,活动场所以班级之外的专业教室、公共场所、户外场所、社区会所等为主,时间往往以2-3小时为单位,以一位或几位家长发起并坚持多次组织活动的形式开展。因为“家长社团”在实践中最难操作,所以我们又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需要、家长的现有资源和客观条件重点研究出生命教育“家长社团”这种协作方式的五种典型类别,以方便操作:1兴趣类家长社团提高生命的滋养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特长、兴趣或爱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某方面兴趣特长获得生命的滋养为主要目的,以讲授、指导、学习、交流、分享某方面经验技能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如绘本社团、故事社团、读书社团、摄影社团、演讲

8、社团、绘画社团、影视社团、创意贝壳社团、心理调控社团、学习方法社团、自救自护社团等。2体验类家长社团促进生命的成长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职业、特长以及资源为基础,以让学生获得某方面新鲜或深刻认识实现生命的成长为目的,创造特定条件以模拟、扮演、操作、品尝、交流、分享某方面体验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如小鬼当家社团、家庭互访社团、童话剧社团、蔬菜种植社团、小动物饲养社团、糕点制作社团、美食社团、团队拓展社团、模拟家长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等。3研究类家长社团丰富生命的认知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能力、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一定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生命的认知为目的,以走访考察、

9、实地探究、问卷调查、网络查询、参与活动、分析汇总某方面的研究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如学生零花钱研究社团、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社团、学生时间利用研究社团、学生网络使用研究社团、毕业校友去向研究社团、校车路线设计社团、校园绿化美化设计社团、废物利用设计社团、家庭低碳生活研究社团、学校节能减排研究社团、创新设计社团等。4自益性社会实践类家长社团实施生命的拓展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能力、资源和信息为基础,引导学生以自己收益为主要目的通过考察、观摩、实践和体验等方式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各种场馆社会实践基地、走进社会公共场所、企业单位、城市乡村等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并服务于社会进行生命

10、的拓展的社团活动。如公园参观社团、场馆参观社团、厂矿企业参观社团、工艺制作观摩社团、生存体验社团、科技改变生活参观社团、艺术涵美参观社团、郊区远足社团、野外采摘社团、民风民俗参观团旅、奇山异水、名胜古迹旅游观光社团等。5公益性社会实践类家长社团履行生命的责任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能力、资源和信息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公益活动为主要目的通过调查、汇报、宣传、推广、奉献和服务等方式在校园内外、社区家庭、公共场所、福利机构、救援组织等向一定的人群、组织、家庭或个人贡献自己的财务、时间、尽力、劳动和知识体现生命的责任的的社团活动。如校园志愿者社团、社区服务社团、关爱老年人社团、城市美容社团、植树

11、护绿社团、环境保护社团、爱心接力社团、保护母亲河社团、手拉手互助社团、节能减排行动社团、健康理念宣传社团、保护眼睛宣传社团等。(三)“家校网络”协作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生命教育“家校网络”方式是指通过建立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平等、开放、互动、超链接、超时空、海量信息等功能,通过文、图 、视频、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来及时交流心得、相互学习和研修,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生命的共同提高和成长。这类方式一般以班级、年级、学校的家长课堂和家校社团活动主体和资源为基础,在学校专业部门(如科研部、德育部)的引导下、选择和确立网络平台,配合班级、年级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网络协作实践活动并实施管理。主要目的是为更好

12、的落实学校生命教育理念、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包括为因各种原因错过或未曾参与学校某些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再了解的窗口;也为参与学校各类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及时反馈交流信息的平台;同时还为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研修生命教育的人士提供比较系统的、全面的信息和资源。生命教育“家校网络”协作形式有许多,如可以利用手机飞信、QQ群、班级博客等形式来开拓生命教育家校网络的广阔平台,使生命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四)三大协作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对比规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操作的难易程度来看,生命教育“家长课堂”操作形式比较简单,易于家长接受,生命教育“家校网络”随着时代

13、的发展也越来越贴近家长的生活,而生命教育“家长社团”要求家长的理解能力、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强一些,实践起来要困难一些。基于此我们摸索出生命教育家校协作三大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为:生命教育“家长课堂”协作方式是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核心基石,生命教育“家长社团”协作方式是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重要拓展,生命教育“家校网络” 协作方式是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有益补充。我们还通过对同一主题不同协作方式运用效果的研究,发现并总结了三种协作方式间的相互作用和在活动组织形式、地点,参加人规模、教师指导及学校监控、适宜活动内容、频次与时间安排、效果评估、活动难点及注意问题等多方面的差异对比规律。如家长课堂适宜以班级为单

14、位,以教室为场所,30-40人为规模组织家长开展主题各异的活动,家长社团适宜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打破班级界限,以社区会所、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为场所,10-15人为规模组织家长开展主题相联系的系列活动,而家校网络则以主题讨论为方向,以手机飞信、QQ群、博客为平台,超越时空界限,低年级以家长为主,中高年级以学生为主的异步交流和共享等。(五)编写相关工作指导手册,积累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在原家长课堂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家长社团”组织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制定了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工作指导手册,该手册的完成使家校协作方式更具可操作性。家长、教师通过对手册的学习能够很快的理解、把握相互间的责任和目的,从而起到

15、很好的教育作用,对该课题的推广和下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手册分别就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及概念特点、课堂形式、内容选题、操作提示及案例参考、常见问题解答做了详细的指导,手册的系统研制使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研究更加规范。(六)构建一套相匹配的的管理思路和规则本研究在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实践中摸索到的一套管理思路、框架和流程,相关组织角色的范畴和关系、权利和义务,相关的表彰和奖励制度等,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有效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主要包括家校之间共同约定,“生命教育家校协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学校教育教学处、科研部在家校协作中的职能,“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教师家长联

16、合会、家长志愿者协会的构建,“生命教育家校协作”表彰和奖励制度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教师家长联合会是由教师和家长联合组成的、为落实“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项目和工程,结合学校的指导,共同参与制定学校班级、年级乃至全校各学期或学年“生命教育家校协作”计划和方案,并为实施提供指导、支持和协作,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与联系的家校联盟机构。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家长志愿者协会是由自愿参与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主持、组织和管理,自愿为孩子所在班级、年级乃至学校提供无偿服务,自愿为孩子的成长配合学校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三、成果与影响(一)成果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1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三种创新的协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