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53387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 学 设 计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刘飞【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3培养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习重点】 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学习难点】 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学习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课前预习】 印发导学案,按要求认真预习。【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一进门,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地 向了我。1.学生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引导

2、学生初步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二、课堂活动(一)古人重锤炼师: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中国文坛上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课前我们已有布置,相信大家课下已经收集了不少诗词中的精华。和同学交流一下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唐 王维过香积寺“咽”字

3、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玉楼春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

4、、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二)名家重锤炼师: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我国现当代的许多名家也都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比如课本上生命 生命的作者林杏子和绿的作者朱自清,课前我们要求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现在让我们结合“工具箱”中的有关知识,交流交流我们从中学到的知识。让我们再看看其他名家在锤炼词句方面的例子,从中来感受一下。1. 茅盾

5、在子夜中写到:“雨还是 下着,吴荪甫用了压倒雨声的洪亮嗓音继续叫到:” A. 腾腾地 B. 哗啦哗啦地“腾腾”一词表现了雨点下落时的水气与雾气相结合的样子。2.巴金在灯中描写灯光时写到:“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 。” A.闪动 B.颤抖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3.鲁迅在社戏中描写戏场拥挤时写到:“(我)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 他的右半身了。”填入适当的词。鲁迅用了“胖开了”一词,只一“胖”字,胖绅士乘隙而入的钻、挤丑态,形象而幽默

6、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捧腹。(三)我们重锤炼乡下母亲不识字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棉鞋。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看着纸上的铅笔画,隐隐约约的,有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的手,握着铅笔和橡皮,画了好久才画成。她是在告诉我,天气冷了,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着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我记得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而两个月都没有回家的时候母亲就“写”过像这样的纸条。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立满了同学。大家全好奇地瞧着我手上的小纸条。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

7、快地经过我身旁,我手上的纸条被他抢走了,他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喊道:“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你妈不识字呀!”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走上讲台,拿过纸条,看见纸上画着: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厚厚的人民币。刹那间,我的泪水不停地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居然会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身体,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纸上。随后,我站到讲台前,高高地举起这张画纸,并大声地将母亲的“叮嘱”读了出来。顿时,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都悄悄地把头埋进了书本如今,时隔

8、几年后,再次看到这样的画纸,我的心里依旧有一股暖流汹涌澎湃。我的母亲 一位不识字的乡下妇人,为了将一份牵挂送给远方的儿子,竟这般挖空心思,不辞辛劳!学生讨论: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好?说明理由。 你认为哪些语句该做些修改?怎样改更好?说明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并在导学案上修改。)修改示例:词语方面:第一段“有擦拭的痕迹”一句中,“擦拭”前可加上“反复”等状语。加上这些词更能表现出母亲写信给儿子时的审慎认真,同时也说明母亲并不擅长这些,能更深刻地表现出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于是想到母亲的手”一句中,“手”前可加上“僵硬龟裂”等定语。加上这些词突出了母亲的操劳和艰辛,也与前文“有反复擦拭的痕迹

9、”形成照应。第三段中“大家全好奇地瞧着我手上的小纸条。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经过我身旁”一句中,将“瞧”改为“盯”,更能表现出同学们的好奇与专注;将“经过”改为“掠过”,与“飞快地”一词更搭配,能更生动地写出“调皮男生”趁“我”不注意时抢走纸条的情状。另外还有很多,如,将“握着铅笔和橡皮”改为“握着细细的铅笔和小小的橡皮”, 将“走廊里立满了同学”改为“走廊里挤满了同学”, 将“迅速地走上讲台”改为“迅速地奔上讲台”, 将“拿过纸条”改为“夺过纸条”, 将“竟这般挖空心思”改为“竟这般费尽苦心”等。句子方面:第二段“我记得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而两个月都没有回家的时候母亲

10、就写过像这样的纸条”可改为“像这样的纸条,母亲曾经也写过,那是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家”,长句变为短句,表意更加清楚,同时,以“像这样的纸条”开头,与上文的衔接也更加紧密。第三段中“我手上的纸条被他抢走了”可改为“从我手上抢走了纸条”,这样可以保持主语的一致性,使句子更连贯。另外还有很多,如,将“我的泪水不停地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中的“我的”去掉,使句子更简洁。2.佳作朗诵(学生推荐有朗诵特长的同学朗诵修改后的文章)师:故事不需要惊心动魄,言辞不需要华丽优美,平实质朴、素面朝天同样是一种美。三、拓展延伸师:下面是学生习作中常用的一些语句,你认为写得好吗?.信念是

11、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亮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师:我不排斥优美的言辞,但我绝不主张“形式大于内容”的套作。当这些优美成为套作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变得面目狰狞了。这种写作其实是在“带着镣铐舞蹈”,是思维与情感被模式化的无奈与悲怆,是对个性与创造力的束缚与扼杀。它遮蔽了我们最宝贵的人生思考与生命感悟,而这正是文章的灵魂。大家的文章有这种倾向吗?如果有的话,我建议大家为自己的文章补补钙,让文章返璞归真,呈现个性。四、课堂小结师:选词要做到准确、生动,炼句要做到简洁、连贯,只掌握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在实际的阅读和写作中去体悟。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和写作无法速成,根本没有捷径可走,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勤积累,常感悟。有了日常的积累与感悟,才能期待灵感的降临与喷发。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用心积累,精心选词,潜心炼句“经典”就是这样“炼”成的。【自我检测】回顾课前或课中的某个场景,写一小段话,注意词语的准确生动和句子的简洁连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