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53323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框剪结构多层体育场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沉降观测)目录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42、设计概况43、施工现场概况、4 111建筑物定位测量5施工准备.112标高控制.6113垂直度控制!6114沉降观测.7附录一.91 温度改正102 倾斜改正(高差改正)皿3垂曲改正114拉力改正12附录二131直角坐标法口2极坐标法H3角度前方交会法JL5L4方向线交会法165距离交会法17附录三17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172高程传递18.3 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J94倾斜线的测设19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工程名称:某体育场工程地点:某区东部,位*于*西路以南、规划朔方路以北、金波路以东*、北街以西新规划的宁

2、夏体育中心规划用地内。建筑面积:6077川2、设计概况某体育场工程结构类型I段及III段为钢筋混凝土框剪力墙结构,11段及W段为框架结构,其中基础类型为独立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抗震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设计使用年限50为年。某体育场工程室内外高差为05m基础垫层底标高.9m。3、施工现场概况、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某区某*区*西路南侧宁夏体育园区。场区地基持力层为第层粉细砂,承载力为5kPa地下水位标高为.990m(相对于o.ooom)。施工准备某体育场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建筑物定位测量、标高控制、垂直度控制和沉降观测等内容。定位测量采用全站仪,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施工仪器名称

3、规格型号数量用途全站仪GTS-311S1定位测量经纬仪TDJ23轴线投测水准仪S33标高测量钢尺100m3测距钢尺50m3测距中使 用 的 所 有测量工具、仪器均应经有关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施工规范规定:标咼允许偏差为每层5,总咼0mm。主要测量设备一览表1.1.1建筑物定位测量在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坐标系控制点,建立半永久性的轴线 控制桩,做好坐标控制桩的分布详图,将工程的主要轴线控制点引出建筑以 外的5米,深埋入地下并用砼作半永久性保护;建立轴线平面控制网,以供 施工过程的测量和复测使用。平面定位控制网详见定位轴线控制桩分布图(附。图)a. 建立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规划

4、所给红线桩定出建筑各轴线点,再以、C及B、A、B五圆心的大十字线定出中轴线的控制桩,以此形成本工程主控制线。在距 轴线外5m处分别作引桩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大十字线及平面控制网的控 制桩进行定位放线。b. 轴线投测I、II段将全站仪架分别架于Bl、C1及C2圆心上,按轴网图计算各 轴线间的圆心角定出经向轴线。圆弧部分利用全站仪测距定位。III、IV段根据轴网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圆为原点,AB为Y2轴,AC为X轴进行各轴线交点坐标的计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进行定位。l基础以上轴线投测采用外校内控法:基础放线后,使用全站仪在建筑物 的各轴线外分别建立内控(结构施工前预埋,其位置距轴线,作为上层

5、轴线投测的依据。基础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到结构外立面上作为所 投测轴线控制线校核的依据。每层顶板砼浇筑后,在首层的内控点用铅垂仪向上引测控制线,并组成 闭合图形,使用全站仪校核其尺寸。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核无误后报请监理验 线,合格后以此为依据分出各轴线。112标高控制各楼层标高从相应的控制点用钢尺向上引测,标高控制点设在外围柱的 土 0.00m标高处,并用红色油漆标示清楚。1.1.3垂直度控制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GJ3-2003的规定及我公司ISO9001:2000 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及墙、柱的垂直度 严格进行控制,保证结构垂直偏差符合要求。1.1.4沉降观

6、测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变形观测只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从建筑 0.000 标高开始,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观测;主体封顶后,第一年每季度进 行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认真填写观测记录,做到 客观真实。沉降观测结果要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的规定。在建筑物外围柱外侧每5 跨0.000标高处各埋设一沉降观测点,共计 十四处。沉降观测点采用预埋铁件后焊角铁作法,并刷防锈漆;沉降观测必 须使用经校验合格的水准仪,测设时尽量将水准仪架于两点中间以减少观测 误差。为便于后期观测,在跑道中心距建筑物处设一永久观测水准点,标高定为).00m(高程11

7、09.60);其作法为:用200X200X1500的素砼浇注,中间埋设一D20道钉,其上口标高为00m利用该点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全程及交工后的沉降观测。附图:附录一钢尺尺长改正数的理论公式用钢尺测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因钢,尺本身有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 在两点之间测量的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此外因钢卷尺在两点之间无支托, 使尺下挠引起垂曲误差,为使下挠垂曲小一些,需对钢尺施加一定的拉力, 此拉力又势必使钢尺产生弹性变形,在尺端两桩高差为零的情况下,可列出 钢尺尺长改正数理论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L = C + P 一 S (4-1)iiii式中 L零尺段尺长改正数;i c零尺段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

8、)i S 钢尺尺长垂曲改正数;i P 钢尺尺长拉力改正数。i钢尺尺长误差改正公式:钢尺上的刻划和注字,表示钢尺名义长度,由于钢尺制造设备,工艺流 程和控制技术的影响,会有尺长误差,为了保证量距的精度,应对钢尺作检 定,求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检定钢尺长度(水平状态)系在野外钢尺基线场标准长度上,每隔设一托桩,以比长方法,施以一定的检定压力,0检定m或050m刻划间的长度,由此可按通用公式计算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 L =L 一L(4-2)平检 基 量式中 L 钢尺水平状态检定拉力、20C时的尺长误差改正数;平检L 比尺长基线长度;基L 量钢尺量得的名义长度。量 当钢尺尺长误差分布均匀或系统误差时,

9、钢尺尺长误差与长度成比例关 系,则零尺段尺长误差的改正公式为:AC =匕ALi L 平检式中C零尺段尺长误差改正数;iL 零尺段长度;iL整尺段长度。所求得的尺长改正数亦可送有资质的单位去作检定。1温度改正钢尺的长度是随温度而变化的。钢的线胀系数a 一般为0.00001160.0000125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取a =0.000012若量距时之温度t不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t 一般为20C),则每一整尺段的00温度改正埶L按下式计算t L =a (tt) L(4-3)t02倾斜改正(高差改正)设沿倾斜地面量得、B两点之距离为L (图4-1), 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为了将倾斜距离改算为水平

10、距L,图 4-1 斜距改正示意需要求出倾斜改正数L。hALhh2h 4=L L =02 L8 L34-4)对上式一般只取用第一项即,可满足要求。如高差较大,所量斜距较短, 则须计算第二项改正数上式第二项为上=呈。故求得第一项数值后将8L32L其平方再除ML,即得第二项之绝对值。3垂曲改正如果钢尺在检定时尺,间按一定距离设有水平托桩或,沿水平地面丈量, 而在实际作业时不能按此条件量距,须悬空丈量,钢尺必然下垂,此时对所 量距离必须进行垂曲改正。垂曲改正数按下式计算:4-5)W 2 x LA 二一24 x P2式中W钢尺每米重力N/m);L尺段两端间的距离(;P拉力N)。例如:L=28m, W=0

11、.19N/m P=100N代入上式,则0.192 x 283 Al =24 x 10024拉力改正钢尺长度在拉力作用下有微小的伸长,用它测量距离时,读得的“假读数”,必然小于真实读数,所以应在“假读数”上加拉力改正数,此改正数可用材料力学中虎克定律算出,而在弹性限度内,钢尺的弹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式为:AP =-P4-(4-6)i E F因钢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已含有拉力的弹性伸长,则上式改为:LAP = (P - P )i E F 04-7)G E FAP 二 G L (P - P )ii0式中P测量时的拉力;P检定时的拉力;0L 零尺段长度;iG钢尺延伸系数。通常,在实际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拉

12、力,总是等于钢尺检定时所使用的 拉力,因而不需进行拉力改正。附录二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放出一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及分布、放线的精度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用。1 直角坐标法 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轴线网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如图1-5所示,G、G、G、G为方格网点,现在要在地面上测出一点1234为此,沿-G边量取GA,使GA等于A与G横坐标之蟄x,然后在V设2 3 2 2 2置经纬仪测诜-G边的垂线,在垂线上量取A,使AA等于A与G纵坐标2 3 2之差y,贝ijA点即为所求。图 1-5 直角坐标放线图从上述可见,用直角坐标法测定一已知点的位置时,只

13、须要按其坐标差 数量取距离和测设直角,用加减法计算即可,工作方便,并便于检查,测量 精度亦较高。2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用极坐标法测定 一点的平面位置时系,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但,该点必须与另一控制点通视。 根据测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0极潮距离(极 距S),按0与S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姐图中,M、N为控制点, 即已知M、N之坐标和MN边的坐标方位角!。现在要求根据控制点测定MN尸点。首先进行内业计算,按坐标反算方法,M求出p的坐标方位角aMP和距离S。计算公式如下:ffMp-tg 1尤p-(4-18):yp 一 九sina ip(4-19)一 hmCOSa H4P图 4-6 极坐标放线图在实地测定P点的步骤:将经纬仪安置于点上,以MN为起始边,测设极角P,定出MP之方向,然后在P上量取S,即得所求点。当不计控制点I的误差,用极坐标法测定之点位中误差m,可按下式P进行计算:式中 mpS4-21):S 2m =m 2 + m 2p p 2 B s测讳角度的中误差;控制点至测定点的距离m测定距离的中误差。 s3 角度前方交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