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53098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花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梅花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花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魂》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花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过程与方法: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法。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教学过程:课前记忆训练:选一组同学每人说一句有关思乡的诗句,其他同学记忆、积累。一

2、、深情导入进入情境:同学们的诗词交流使得我们教室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意。是啊这些诗句带着当时作者的感情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吟咏,一直延续到了今日。其实,现代人由于交通便利已经较少体验思乡情了。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旅居海外,却心系祖国,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寄托着对祖国的思恋。今天,我们试着走近漂泊他乡的外祖父。学习梅花魂。二、预习课文,自悟情感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看能否解决如下问题:课文描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交流:请5位同学分别读出来。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分为两大组,一组画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另一组画让你感动的句子。(学生分段读课文,边听边画)画完后,静下心来继续体会一下这些句子,看看哪组同

3、学心思更细腻一些。三、合作探究总结交流1小组的几个同学把你们的体会综合一下,并能使你的表述更清楚,更完善。2、全班交流。预计能交流出的东西:外祖父读诗时无声的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的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这些都表明了外祖父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的感情。(小结过渡):所谓落叶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身的憾事。外祖父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吗?“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

4、的东西。”从这些词当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珍惜。(小结过渡):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着实也让我们感动。我们能否换一种方式去更深一点的去体会外祖父送我梅图时说的话?四)质疑解答突破难点请同学们针对这一段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由质疑)总结如下:1、外祖父喜爱梅花,实际上是喜爱梅花的什么?2、为什么外祖父由梅花想到了有气节的中国人?往深一层想是在赞美谁?3、题目中的“魂”是什么意思?4、明知道我当时听不懂这些,为什么还要说?交流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有气节的中国人”。历史长河中有气节的中国人有代表性的举例(如:苏武、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朱自清等)(小结)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

5、着每一个中国人,而外祖父就将对祖国深深的爱寄托在梅花身上,所以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变,就像梅花一样。五)练笔走进作者心灵(过渡):对于一个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怎能读懂外祖父饱经风霜的心呢?所以,当时“我”有太多的疑问,而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逐渐明白了老人的心,“我”想起了外祖父爱梅花,想起了外祖父教我读诗,想起了外祖父的泪眼,面对盛开的梅花,“我”又有多少话想对外祖父说呀:外祖父,那时我太小,不懂你为什么,可是,一年又一年梅花开放,我回味着,感受着,才渐渐懂得了。把你的目光放在全文,用心去体会。(教师参与,其实是练

6、习指导、提示思路):那时我太小,不懂你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教我读唐诗宋词,渐渐我懂得了您是(小结):这就是文化的血脉,亘古如斯,一脉相连。六)感情朗读拓展延伸让我们充满感情朗读你喜爱的、受感动的句子又有多少和外祖父一样叶落不能归根、最终魂不归故里的游子呀,他们都尝尽了思乡之苦。刻骨铭心的思乡之痛就寄托在某个景或某个物上。萧乾在枣核中曾记录了美籍华人在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情况下,倍感失落。拖作者从家乡带一颗枣核,并托在手里像托一个珍珠玛瑙似的。他说:“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七)总结交流知识提升请你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我们从文章中体会到外祖父那股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眷恋,那么,逆向思维一下,为了要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了什么方法呢?(情,寄托于物寄托于事,得益于细节描写)当我们要表达一种感情时,或思念远去的朋友,或怀念故去的老人,或表达对物的喜爱之情,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用上今天所学,表达一下这种情感让我们高读阅读链接中的诗歌故乡结束这节课。教后反思:课前预习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节省了时间,体会重点词句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去体会又节省了时间,这样课容量就能大些,在突破难点上就能相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提问、讨论交流了,并且穿插练习时有了指导和提示,效果就能保证了。拓展阅读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升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