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528782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解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队合作中的博弈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组织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支持和满足组织持续创新 的要求,由不同技能的人员构成团队一起工作已成为明显的趋势。团队正成为企业中关键的组织单位。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很多复杂的任务都不是一个 人可以完成的。它往往是同时需要几个人相互帮助, 分享信息,共同合作才能达 到的目标。而团队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和努力产生工作上的协 同效应,从而提高组织创新和完成复杂任务的工作效率,同时使团队收益大于 成员独立工作时的收益之和。但是对于团队中的收益分配和个人激励问题一直都 是组织的一大困扰。因为很多时候团队中的成员都会从自身收益来考虑,导致了合作的失败。团

2、队合作问题其实就是一系列的博弈问题,那么,我们试着用博弈的观点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一一智猪博弈模型在一个团队中,总是有能力强者和能力相对较弱的一方。而涉及到团队合作 的时候,能力强的总是不愿与较差者合作。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普遍的。那么,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现在,我们利用智猪博弈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博弈 双方在合作中都有两种策略空间:“行动”和“等待”。当小组完成任务总分为20 分,完成质量不好总分减半,整个工作是两个人的分量。无论工作完成质量好坏, 由于是共同合作模型,所获得的收益应该均分。但是因为团队合作中,能力强者 承担的任务自然重些,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比弱

3、者多一些,故设强者支出3,而能力弱者承担的任务相对小一些, 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故弱者支出 为1。而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两种选择:行动和等待。若两者都选择行动,那么, 强者支出3,弱者支出1,完成任务后两人的收益为7:9,:若较强者选择行动,而 弱者等待,迫于无奈较强者做两个人的份额才可以完成任务,则强者支出为6,而较弱者不需要支出,由于强者能力高,完成任务的质量自然较高,故团队获得 满分20。那么最终两人的收益为4:10 ;若弱者选择行动,而强者选择等待,那么 弱者就付出双倍精力才可以完成任务, 则弱者支出为2,强者支出为0,但是由于 弱者能力不够,导致任务完成质量下降,则任务总收益减少

4、一半,获得10分,则最终两人的收益比为5:3 :当然,如果两人都选择等待,那么最终收益为0:0。具体的收益矩阵见下图强者和弱者的纯收益矩阵弱者强者行动等待行动(7, 9)(4, 10)等待(5, 3)(0, 0)由收益矩阵可以看出,行动是强者的上策,而当弱者是理性的话,他一定会 选择等待,这个选择显然导致了强者收益的降低。 强者付出最多,收益却不是最 多的,而弱者支出最少,收益却是最大的。可见,强者不愿意和弱者合作是情理 之中的。另外,共同合作中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也是一种不公平现象,这将降 低强者选择行动的积极性。二、团队合作中的竞争现象一一囚徒困境模型在论及团队成员的协作水平时,会涉及到团

5、队成员的互助行为。 互助行为不 会提高团队成员自身的工作绩效,只会帮助对方增加其收益。所以在现实生活 中,团队合作中除了搭便车现象还存在一种竞争现象, 这往往是由于额外奖励的 存在而导致的。因为在团队合作中,为了使得资源合理利用,组织对团队内部人 员进行了分工,并且为了鼓励每个队员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组织决定对表现 突出的队员给予额外的奖励。其实对于表现优异者给予额外奖励也是为了激励队 员更加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种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团队中需 要进行信息分享的缘故,使得额外奖励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团队合作中的 竞争关系的出现。如一个团队合作中,有甲乙两位队员,如果任务完

6、美的完成,获得总收益为 20,完成质量不好总分减半;另外,组织上为了奖励表现优异的队员,决定对表 现较好者给予额外的奖励10。在这场博弈中,双方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若甲 乙都选择相互分享信息,那么工作可以完成的很好,且每一个人都表现的很优秀, 就没有较优秀者,故两人的收益均为10,若甲选择了分享自己的信息,乙不愿意 分享自己的信息,那么由于甲缺乏完整的信息,无法完美的完成自己分内任务, 从而导致整个团队由于任务完成不好,团队总收益减少到10,甲乙均得到了 5个收益,但是由于乙获得了完整的信息,乙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显然比甲优 秀,故乙获得了额外的奖励一10个收益,故此时甲乙收益比为甲:乙

7、=(5:15); 同样地,如果乙选择了分享信息,而甲选择了不分享信息,那么甲乙收益比为(15:5);如果甲乙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那么任务不能完美的完成,团队 总收益减少到10,由于两个人都缺乏完整的信息,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故两 人都不能获得奖励,故最终两人的收益为(5:5),具体的收益矩阵见下图甲乙的存收益矩阵乙甲分享不分享分享(10,10)(5,15)不分享(15, 5)(5,5)由此可见,虽然都是一个团队的成员,但是为了获得额外奖励,理性选择人 为了自身的利益,都选择了不分享,使得最终的结果在两人都选择不分享处达到 了均衡,收益均只有5分,这显然不是一个团队的最佳选择,但是却是每一

8、个人 的理性选择。正是由于额外奖励的存在,导致队员之间出现了竞争关系,使得团 队合作中的信息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流通,导致最终的任务不能被完美的完成。三、团队合作中问题的解决博弈在讨论团队的激励机制时,为了避免“搭便车”现象,现实生活中采用引入 一种对偷懒行为的“团体惩罚”机制:如果团队总产出大于或者等于帕累托最优, 所有成员都将得到一个事先确定的分配;而一旦团队达不到帕累托最优产出,则 每个成员都一无所获,产出归监督者所有。这样的措施迫使弱者选择行动而不是 等待。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惩罚措施对于那些本身就是选择行动的 团队成员而言,它不仅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还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继续合作的

9、 积极性。因此,新一轮的博弈迫使人们不得不对团体机制进行改革,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采用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小搭便车者 的收益。其核心就是在原有的“团体惩罚”机制上加上了一个优秀者奖励机制, 即:如果团队总产出等于帕累托最优,所有成员都将得到一个事先确定的分配; 团队达不到帕累托最优产出,则每个成员都一无所获,产出归监督者所有;而当 团队总产出大于帕累托最优,所有成员都将得到一个事先确定的分配, 另外,将 总产出高于帕累托最优产出的剩余用于对由团队推选出来的表现较为优秀者的 奖励。虽然这种机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说优秀者的推选和队员本身能力大小有 关,这样的方式会打击弱者

10、努力的积极性, 但是至少在现在,这种方式是团队合 作中较为合适的一种机制。事实也证明采用这种对表现优秀者的额外奖励政策可 实现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这种机制通过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内部监督、考核 的积极方式,体现出不同团队成员分配上的差异,使偷懒者的搭便车行为遭受 双重损失,从而使团队成员的报酬更具激励意义。在当今这个社会,只要是团队合作,就更加注重团队中得协作问题,这就要求和前面所说的竞争关系进行博弈。要想减少自己不分享信息而依靠获得别人信 息获取奖励的人的最终收益,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团队成员间的协作行为进行充分 了解,以此来保证额外激励报酬水平与团队成员间的协作水平呈正相关。使得每一个理性选择人的收益都是在相互分享信息,且任务能够完美的完成时所获得的 收益最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