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52827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B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变紫色C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D蛋白质变性后在一定条件可能了生逆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B正确;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C正确;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胞吐和胞吞与细

2、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细胞跨膜吸收K+的量与载体数量有关C细胞内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是溶酶体D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胞吐和胞吞都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正确;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有少量DNA,可进行复制,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历的描述,错误的是A温特通过实验法证实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B林德曼利用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

3、特点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他发现了生长素,但没有解释向光性的原因,A错误;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的特点,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正确;鲁宾和卡门利用18O标记水,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4.下列关于

4、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但不能产生ATP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C所有细菌均可利用无机氧化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D慢跑等有氧运动会使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大量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1分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产生4个H和 2个ATP,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阶段生成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只有硝化细菌等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C错误;有氧运动多数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乳酸含量少,D错误。考

5、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下图表示某人体内一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a细胞是通过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D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细胞数目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细胞产生的抗红细胞抗体与细胞结合,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a细胞为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使体内红细胞数目减少,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

6、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正确;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从而确定转化因子是DNA,B正确;

7、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以出现的菌落R型菌和S型菌都有,C错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可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综合题1.某科研人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品种乙光合作用的影响,并绘制了如下的图1和图2。(1)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_,因变量是_。科研究人员测定了土壤含水量不同的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据图2可知,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

8、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水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由于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物根系_减少,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增加,CO2浓度收利用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因此胞间CO2升高。观点二:认为水减少过多导致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破坏(且不能恢复),直接影响光反应,使其提供给暗反应的_减少,光合速率下降,CO2吸收利用减少,因此胞间CO2升高。为探究上述观点,将培养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处理,对照组仍培养在该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组光合速率_(填“上升”、“下降”、“不变”),对照组光合速率保持原有状态,则观点一成立;若实验组和对照组

9、光合速率_(填“上升”、“下降”、“不变”),则观点二成立。【答案】(1)土壤含水量光合速率(2)吸水量 H和ATP(3)正常供水上升不变【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1可知,横轴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土壤含水量,纵轴为因变量光合速率。(2)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物根系吸水少,影响了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破坏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3)将培养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正常供水(浇水、补水)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光合速率上升,说明水分充足促进光合作用,观点一成立;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则观点二成立因为观点二中的叶绿

10、体片层结构破坏是不能恢复的。2.下图表示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正常人体体内胰岛素对肝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表现为_,该调节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2)甲、乙、丙细胞中,属于免疫失调导致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是_。(3)若要对上述血糖调节异常患者进行尿糖测定,可用_试剂。若具有乙细胞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_(填“有”或“无”)疗效。【答案】(1)对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进行调节信息交流(2)甲、乙(3)斐林试剂无【解析】试题分析:(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糖浓度降低

11、时,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交流的功能。(2)甲细胞是由于抗体1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乙细胞是由于抗体2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两细胞都是因为免疫失调导致血糖调节异常。(3)测定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乙细胞的糖尿病患者病因不是缺少胰岛素,而是其受体与抗体2结合,所以注射胰岛素无疗效。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3.下图表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用B、b表示)在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其中9不携带致病基因。加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是由_基因控制的遗

12、传病。该基因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2)11的致病基因来自代的_。(3)从细胞水平分析,15患病的原因是其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含有致病基因的_(填“雌”、“雄”或“雌雄”)配子。(4)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与性状相关的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由138个氨基酸组成,而该遗传病只由98个氨基酸组成。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患者形成该异常肽链的原因是_。【答案】(1)隐性 X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5基因型为bb,其父母应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其父9不携带致病基因(由于9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15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2)2(3)雌(4)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解析】试题分析:(

13、1)8与9正常,后代15患病,属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5基因型为bb,其父母应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其父9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11的基因型为XbXb,6的基因型为XbY,6的基因型为Xb来自于其母亲2。(3)15基因型为XbY,致病基因来自于雌配子。(4)患者体内相应的肽链比正常人短,说明在翻译时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4.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种极其珍贵的动物,这就是被子誉称为“国宝”的黔金丝猴。回答下列问题:(1)为调查该自然保护区中黔金丝猴的种群密度

14、,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2只金丝猴,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10只,其中有标记的7只,则该种密度约为_只/km2。若金丝猴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该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小”或“偏大”)。(2)黔金丝猴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它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左右用于自身的_,而大多数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_。(4)黔金丝猴的天敌能够依据留下的气味猎捕,黔金丝猴同样也能够依据其天敌的气味躲避犯猎捕。可见,信息传递具有调节_的作用,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17偏大(2)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3)食物和栖息场所(4)种间关系【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密度=1012/7=17,若金丝猴标记物脱落,则每2次有标记的7只偏小,那么计算的种群密度结果偏大。(2)黔金丝猴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大多数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3)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场所。(4)题意可知,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