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47145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 在初三的语文学习阶段,做好语文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学习啦我收集整理的初三语文学习的计划和方法,以供同学们学习。 初三语文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1月中旬至3月中旬-基础夯实,查漏补缺 学生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应该对今年中考语文新加题型有充分的认识,这是每个考生都必须做到的。 除此之外: 在这个复习阶段,对于语文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我们建议你继续巩固自己的基础,将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字词、背诵理解的古诗文等范围性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字词逐一确定读音,注意区分易错字,保证字音字形的全面掌握;对重点的古诗文内容要牢固掌握,包括注释与翻译。另外,要对中考近五

2、年的真题进行必要的练习,尤其是阅读题,争取全面认识阅读题考察的文章类型与题目形式。作文方面,我们要试着多看几篇高分作文,并主动训练。 对于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我们建议你在此时要积极强化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的部分,比如字音字形、古诗文背诵理解等等,查漏补缺,争取在这个阶段将所有之前记忆不清楚的部分彻底记住。同时,在阅读和作文方面,中等学生可以着重练习一些模拟题,并对考试内容进行更加明晰的分类,作文方面要对之前所写文章进行修改、润色,尝试形成几篇自己能够牢固掌握并改写的文章。 倘若你语文成绩居于优秀的水平,我们建议在这段时间里要保持必要的练习,保证基础题的万无一失。阅读方面可以多做一做模拟题,

3、在表达方面多对照参考答案,找出自己表达方面的不足。作文要有几个素材是可以自由转换的,同时也可以继续拓展自己的素材范围,在语言表达方面多加努力。 第二阶段:3月中旬至一模(5月初)-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半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建议: 语文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要多做一些套题,培养考试感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与作文上,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在多频次的练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审题与答题方面的偏差。作文方面,要多加练习,形成至少三个不同方面的素材,尝试在不同题目中去变换使用。另外,要在表达方面收集一些经典表达,最好自己能灵活运用多种修辞以及人物描写

4、方法。 语文中等学生要注意阅读的表达优化,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精准,同时作文方面多加强化,注重审题与表达,同时练习更加灵活、顺畅地使用多种表达方法与技巧,塑造人物方面更加立体、生动。 对语文优秀的学生而言,我们建议要在作文和阅读方面多加留意,作文上除了词句表达之外,要更加重视结构,重视整体效果,学会合情合理地升华;阅读方面,争取对所有文章类型与题型都已了如指掌。 第三阶段:一模至中考-多看少做,全线排查 一模到中考大约还有一个月时间,在这个阶段: 所有考生都应该少做题,多看题。另外,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多看看之前的字词错题,着重看看重点和难点的古诗文背诵和理解的篇幅,阅读要多看看历年真题,适当的时候

5、可以回归教材,复习教材的一些重点文章。作文方面,我们建议多温习之前自己修改过的文章。 中等生要注意阅读与作文的复习,以及文言文理解方面的重要篇幅;语文优秀者可以多复习作文和阅读,查漏补缺。 初三语文的复习计划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对我们每一位学生来说,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使命。为此,我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语文学习情况,筹划一下新学期的语文学习及后阶段的语文复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

6、、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阅读学习 (1)阅读是我的个性化行为(2)阅读学习可以培养我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我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3)阅读学习我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4)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不作系统、集中的学习,而是采用随文学习的方法。(5)阅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四个目标 (1)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会展开思考。就是说

7、要习惯于思考,不人云亦云,不全盘接收。 (2)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会正确思考。就是说要有思考的方法,不偏激,讲辨证。 (3)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会多向思考。就是拓宽思想广度,力求不钻牛角尖,既会逆向思维,又会发散思维。 (4)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敢于深刻思考。就是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感人之所未感。 解题技巧 审题:三读三思读题干,思考命题意图;读要求,明确解题方向;读材料,思考蕴含的解题信息。 解题:三联三比联系知识积累,比较中发现异同;联系题目要求,比较中求得最佳;联系解题思路,比较中分出条理。 作答:三细三清细心作答,不偏题意,做到思路清;细心推敲,不漏要点,做到表述

8、清;细心组织,不漏标点,不写错字,不乱图乱改,做到书写清。 复查:三定三戒面对难题情绪稳定,戒心慌意乱;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思想坚定,戒犹豫徘徊把对的改错;发现答题错误时,迅速改定,戒粗心疏忽错失良机。 初三语文学习方法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以上三本工具书以商务印书馆的为最好);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

9、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考试是一段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小结,考试过后同学们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并把漏洞补上)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 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10、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2、 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

11、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3、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融入了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

12、你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4、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初三的学习计划和方法要好好掌握哦,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学习更多应对中考拿高分的其他课程呢,名师主讲视频课带你冲刺中考!(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初三语文的学习计划 2.初三语文辅导学生计划 3.2023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4.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 5.初三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6.初三语文学习计划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